乐贝淘

疯狂的机器人

[投稿者:宏思雁 www.lebeitao.com]2019-10-17 08:34:09
前一妙还在聊着梦想与坚持,下一秒就一跃入水,猎豹移动CEO傅盛为新产品造势的方式有些疯狂。2018年3月21日,傅盛在北京水立方主持“猎豹机器人”发布会,在毫无预告的情况下跳到了水池中,引发现场一阵躁动。不过,他更为疯狂的举动还是造机器人本身。两年前,主攻移动应用的傅盛放出豪言:“即使倾家荡产也要完成做机器人的梦想。”那时,几乎没有股东投赞成票,无奈之下他只好成立新公司操盘该项目。但是在造机器人这件事上,傅盛绝非孤独的狂欢者。就像移动互联网发轫之际,各路手机品牌群雄并起一样。现在,越来越多企业盯上了服务机器人这门生意。据工信部统计,国内相关企业总数超过5000家,其中一半做的是面向公众生活的服务机器人。从工业革命开始,科技界就不时掀起一轮轮机器人普及运动。但每一轮最后都被证明,仅仅是伪高潮而已。以至于工程师们自嘲地为其贴上了“古老行业”的标签。那么这一次,机器人时代真的要到来了吗?
村里的小芳谦谦君子傅盛,向来与人为善。但是在3月21日那场发布会上,他像一只横冲直撞的刺猬。在一张PPT上,他将许多同行的产品贴上了“没啥用+不智能”的标签,而猎豹机器人的标签则是“智能+真有用”。他甚至揭发了几个“假”机器人,比如南大电子研发的机器人“娇娇”,以及全球首个拥有公民身份的机器人“索菲亚”等。傅盛尊己卑人的做法,在业内引发众怒。但是行业存在泡沫的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源源不断的机器人会议是疯狂的中国机器人产业的一个缩影。据会务网站板凳会的不完全收录,从2017年初至今,以“机器人”“人工智能”为关键词命名的各种全国性会议达50场,平均每月超过2场。然而热热闹闹的展会,并没有给观众带来多少惊喜。
比如2018年4月9日在深圳召开的第六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这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最高级别的展会之一。即便如此,其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展馆里依然乏善可陈。展会现场充斥着大量只有基本对话功能的儿童玩具机器人,有的在演示环节就“爱搭不理”;某品牌格斗机器人在比划动作时,甚至会因为用力过猛把自己带倒;连点读机也进阶为教育机器人,高大上了不止一点点;这边一堆智能陪护机器人,那边又来了个自拍机器人……难怪主办方工业与信息化部,这样概括当下的机器人产业—一“高端产业低端化”。当然,不是所有一线创业者都关心这些宏大话题,他们更在意的是如何为同质化的低端产品找市场。除了瞄准那些为孩子买玩具的家长外,身处低线城市、崇拜高科技的生意人们是最新一群被“安利”的对象。“目前小村旗下的餐厅机器人、小芳迎宾机器人、酒店开房机器人等功能和技术都处于行业领先。我们一共取得了3项发明专利。”深圳小村机器人公司董事长黄山在介绍公司实力时,显得自豪不已。虽然放在行业里,这些数据根本拿不出手。根据知识产权出版社公布的数据,目前我国机器人相关专利申请量超过13.7万件。也就说,总计5000家机器人企业平均每家拥有专利数超过了27个。不过,正如小村这个名字一样,它的目标客户来自村镇乡野。在那里,能动、会说话的机器人已经足够抓人眼球。更何况,黄山还设计了一套全新的商业模式——机器人经纪人体系。具体来说就是小村把加盟商变成“经纪人”,由他们购买机器人然后“派驻”到餐厅、酒店等,后者为机器人付“工资”,一个月788元。这一模式降低了机器人的消费门槛,小老板们租一台放在店里,能否替代人工不好说,但多少能有些聚人气的作用。从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现场展示的这些产品不难看出,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服务机器人提供的价值都相当鸡肋。但是即便如此,依然有不少消费者愿意为之埋单。与其他智能硬件相比,消费者对服务机器人产品的容忍度似乎更高。从用户与两者的互动关系分析,则不准理解这一怪象。用户是在“用”智能硬件,体验不好很容易让用户失望;但用户面对服务机器人,则是以“玩”尝鲜”为主,加之它具有拟人化特征,所以更容易提升用户对它的亲近与好感。简单地说就是,朗望越小,失望也就越小。機器人,要不要像人?想要对这场疯狂的“造人”运动刨根问底,自然要先为机器人的概念给出界定。然而,第一步我们就遇到了难题。因为就我们当下讨论的服务机器人来说,学界业界都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因此界定某产品是不是机器人,还是商家“炒概念”,只能看该硬件的市场定位与智能技术是否匹配。以国内最大扫地机器人公司科沃斯为例,其产品拥有较好的避障能力与清扫效果,自称机器人消费者也能接受。事实上,无人机、平衡车甚至智能音响很多时候都被划入了机器人的范畴。但是以未来视角审视,这其实是路线之争尚未清晰的结果。即机器人是不是需要表现为人的形态?目前,做非人形机器人的创业者是行业中的大多数。李开复是这一路线的坚定支持者,他说“我们需要让机器人做它们擅长的工作,所以机器人并不一定非要长得像人。”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