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有创意的作文,都可以叫创新作文。创新的特点在于“新”,在于它的创造性。只要在某一方面有所突破,在某一方面有超人之处,都应该算创新作文。这种创新作文是一种有限的创新,它和文学作品中的创新有点面之分、高低之分,不能把作文创新与文学作品中的创新等同起来。
创新思路有四种形式:倒过去想,进一步想,换角度想,合起来想。
一、倒过去想
“倒过去想”在古代称为“反弹琵琶”。它是一种逆向开拓法,即从某一固定的要领(或意义)的相反方向去思索、分析,以求得新的判断与认识。这是作文创新最常用的思维方法。
逆向开拓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以逆向开拓来否定原有的固定观念,在立新的过程中破旧。例如,在写以《雪》为题的作文时,一般同学都在文中赞扬白雪的纯洁,这是一种习惯思维。我们引导同学“倒过去想”进行逆向开拓,有同学就认为“白雪掩盖了世上的丑恶”。这个观点较之“白雪纯洁”的观点新鲜得多,结果写成文章立意新颖,颇受好评。又例如,我们引导同学对“各人自扫门前雪…买椟还珠”“班门弄斧”等成语“倒过去想”,逆向开拓,结果引出了“各人完成本职工作,才能出色完成总任务”“商品要重视包装艺术”“弄斧必须到班门”等新观点、新见解。由此可见,“倒过去想”这种逆向开拓法往往可以构思出不同寻常的“阳春白雪”来,值得提倡;但是不能滥用、乱用,要合情合理。对一些政治性的问题不能随便“逆反”,否则,会犯思想认识上的错误。另外,对一些“传统说法”也不能事事逆反。例如,“吃喝玩乐”本是人们对寄生阶级腐朽生活的形象概括,即使在旧社会也为正直的人所不齿。如果为了创新,提出“吃喝玩乐并没有错”的观点,就步入了创新的误区。
另一种则是以逆向开拓来补充某些原有的单一观念,使之更臻完善。例如,“近墨者黑”是一般人的观念,但也有人从逆向提出“近墨者未必黑”。由于本人具有“抗黑素”,使外界不好的环境不能影响自己的品质行为。这种逆向开拓,没有否定“近墨者黑”,而是从反面进行补充,使之完善。再如“开卷有益”也是众所公认的观点,但也有同学从逆向提出“开卷未必有益”,由于读书的内容、态度、方法等因素有时可能使读书无益,甚至有害。这一观点并没有否定“开卷有益”,而是补充、充实了这一观点。又例如,最近大专论坛辩论“正其义当谋其利/正其义当不谋其利”,关键是对“利”的内涵与外延的理解,两种观点既有不相容的一面,又有互相包容的一面。这种逆向思维也是属于对某一观念的补充与完善。逆向开拓法是作者思维的催化剂,它往往能引导作者步入新境,写出创新文章,给读者以出乎意料而又耐人寻味的启迪。
二、进一步想
“进一步想”又叫深层开拓法,即在原有思想、意见的基础上前进一步,从而开拓出新的思想、新的意见。它有两种方式:一是更深入地想,是纵向发展,叫纵向开拓法;二是扩展地想,是横向发展,叫横向开拓法。
纵向开拓法是纵向思路的体现,又叫直道思路。它是前后联系的思维方法,也就是按时间线索展开联想的思路。“纵”是指事物的前后联系,反映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纵向开拓要求逐层深入思考,透过现象深入本质,使立意深刻透彻。例如,我们在引导学生做“小草”这个话题作文时,一般学生都想到“小草顽强的生命力”,赞扬“小草精神”。我们引导他们“进一步想”,“小草为什么会有顽强的生命力”,是因为有阳光无私地给它热量,小草如果离开阳光也只能枯萎而死。这样,“阳光精神”不是值得赞扬吗?再“进一步想”,小草如果只有阳光没有土壤,还是不能生长,还需要土壤给予小草水分、肥料。这样一想,“土壤精神”不是也值得赞扬吗?再“进一步想”,“阳光”“土壤”在生活中不是母亲的象征吗?所以,“母爱”是伟大的,是值得赞扬的;由“母爱”再“进一步想”,很自然地想到了“祖国”,想到了“党”。歌颂祖国、歌颂党,这不是更深刻的主题吗?思想一步一步地深入开拓,也就是一步步有了“新”意,文章就有话可写,有情可抒了。这就是纵向开拓法。
横向开拓法是一种横向思路,又叫旁通思路,它是进行“左右”联系的思想路线。所谓“左顾右盼”,就是一种横向思路。“横”是指事物不同方面或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可以由此事物联想到彼事物,从地联想到彼地方,按空间、地点的转移展开联想,或按事件性质的分类展开联想。例如,布置学生写以“高楼”为题的作文时,引导学生横向开拓,由现实社会中的楼,联想到人生的楼、知识的楼,并深入联想到它们之间隐含着的逻辑关系,一步步揭示出“知识是奔向小康的桥梁”等新观点。又例如,在写“《落花生》读后感”这个题目时,一般同学都正面歌颂落花生的谦虚精神,但有位学生采用横向开拓法,注意到反衬落花生的苹果、桃子、石榴。落花生“只把果子埋在地底等待成熟,才让人把它挖出来”,而苹果、桃子和石榴,都把“果实悬在枝上,鲜红嫩绿的颜色,令人一望而生羡慕”。这位学生先思考落花生何以得宠而苹果等何以失宠,这一思考揭示了“人们总以喜欢自我表现为罪过”;再“进一步”思考,“喜欢自我表现”是否真是一种罪过?这一思考,又得出了“自我表现是人之天性”,“自我表现是社会进步的表现”的结论。再“进一步思考”,“反对自我表现”这一传统观念,是不是要继承发扬?联系到当代改革开放的市场经济社会中激烈竞争的现实,得出新的结论:“反对自我表现”的这一传统观念是陈腐的、保守的,应该予以抛弃。这样就开拓出了新意,观点有了时代性。
“纵向开拓”“横向开拓”往往是紧密联系的,有时先横向再纵向,或者先纵向后横向,纵横往往交叉进行的。上面所举的例子就体现了这一点。
三、换角度想
苏轼《题西林壁》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是讲不同角度看景物,会有着不同的形态。同一个事物,如果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结果会有所不同。同一个题目、同一个题材,从不同的角度构思立意,往往就能翻出不同的新意来。选择新鲜的角度往往是创新的关键。例如,有一次要求同学写“滥竽充数的启示”一文,一般同学从南郭先生角度考虑,以《滥竽无法充数》为题,表达了“需要真才实学”的观点。而我们引导同学转换角度想:从齐宣王角度想,得出了“改革吃大锅饭的人事制度”“用人首先要真正识才”等观点;从齐滑王角度想,得出了“齐漕王勇于改革人事制度”的观点;从吹竽队角度想,得出了“包庇别人等于害了别人”的观点。这后面三个角度富有新意,且能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往往能写出富有时代色彩的创新文章来。
1990年高考作文题,提供了“一对孪生小姑娘走进玫瑰园”的寓言材料,要求考生就第一个小姑娘的说法(这里是个坏地方,因为这里每丛刺上面都有花),联系生活实际,自择角度,自拟题目,展开议论。一般考生,从审美者角度想,得出“花是主流,刺是支流”的结论,联系“如何全面地、辩证地分析评价事物”的生活实际进行论述。但也有考生换角度想,从第一个小姑娘的角度想,她“怕刺,得不到花”,可联系“追求理想之花应当不畏艰难”的生活实际来论述。这一个角度较前一个角度“新”了一些。又有考生从玫瑰花自身的角度来想(刺保护花),可联系“民主与法制”“保卫社会主义之花”等方面的生活实际来论述。这一角度,又较前二者进了一步,容易写出新意来。
换角度想,还要善于以独特的视角,选择新颖的材料。例如,歌颂教师是作文中常见的主题,一般学生都写教师带病上课、雨夜家访、孤灯下批改作业,或者写为了学生而耽误了自己的孩子等等。这些材料都是“大路货”,流于一般。有位同学却以独特的视角,写一位老师在退休的第一天,提着篮子上街买菜,不自觉地走进了学校大门。这位老师每天提着备课本和学生的作业本,从家到学校,已养成了习惯,几十年如一日,从“小刘到大刘,再到老刘,再到刘老”。他刚退休,提着篮子上街买菜实在不习惯,故不知不觉又走进了校门。这个材料生动地表现了他热爱教育事业的精神。由此可见,新颖独特的切人角度,往往能给人全新的感觉。
四、合起来想
所谓“合起来想”,就是把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意见综合起来考虑,吸取各方面的合理之处,进而形成一种更合理、更完善的见解。席勒说:“就创造性思维而言,我们应敞开智能的大门,让那些杂乱无章的设想涌进我们的脑海,然后再作总体上的分析和验证。”这就是要求我们先用发散思维求异,从多角度、多侧面进行考虑,然后用聚合思维求同,选取本质的东西来写。我们知道,世界上的事物是复杂的、立体的、多侧面的。甚至集光明和黑暗、先进和落后于一身。所以,我们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记叙、描写事物,以全面、真实地反映事物立体的面目。“合起来想”大致有两种思维方式:
1.从不同侧面想。生活是五光十色的,有顺流、有逆流、有友谊、有争吵;情感是丰富多彩的,有欢乐、有忧愁、有思恋、有怨恨;性格也是异彩纷呈的,有豪爽,有细腻,有时沉静,有时急躁。把这些不同侧面“合起来想”,往往可以立体反映事物的不同状态,反映人物丰富的个性特征,给人一种新意。
“写自我”是学生作文常见的写作范围。这类题目要求写得具体形象,或写自己的个性特点,或写自己的一段经历,或写自己的一种思想感情。但要写出新意,实属不易。我们引导学生首先运用发散思维,想一想“我”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多想几个方面,然后“合起来想”,形成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我”的形象。有同学在写《我这个人呀》一文时,先写自己是一个“文静”的女孩,再写自己是富于“爱心”的女孩,最后写自己是一个“爱书”的女孩,这三个侧面组合起来,勾画了活生生的“我”的形象。
从不同侧面想,从不同侧面选材,要注意“聚焦点”;也就要在“散”的基础上注意“合”,做到“形散神聚”。
2.从正反两方面想。现实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赤橙黄绿青蓝紫,有暖色,也有冷色,有主色,也有配色。人物的性格也是丰富多彩的,有坚强,有懦弱,有活泼,也有沉静……事物是复杂的,内涵是丰富的,具有多方面的特点,可以从不同的方面,特别是从正反两方面去认识它。如果写作时从正反两方面想,往往能揭示一个人的“真面目”。
例如,对“马谡失街亭”这件事,一般同学都认为马谡言过其实,又刚愎自用,被诸葛亮斩首是“罪有应得”。但也有同学能从正反两方面想,认为马谡尽管失街亭有罪,但战前,在众将一片默然中挺身而出,坚决请战;战中,在身陷绝境时,不投敌,不逃跑,突围归蜀;战后,不自辩,不求情,甘愿伏法,慷慨托孤。根据这些事实,小作者认为马谡不愧为一位忠贞爱国、光明磊落的大丈夫。这是从正面想。但他盲目轻敌,死守教条,不纳善言,以致最终“失街亭”,这是从反面想。把正反两方面结合起来,得出了马谡是一位“失败的英雄”的结论。这个结论多么富有创新精神。又如对诸葛亮,一般同学都认为他是大公无私,不徇私情,公正执法挥泪斩马谡。对于这个“结论”,我们引导同学从正反两方面想:在失街亭这一历史错误中,诸葛亮是否负有责任?同学经过思考后,认为马谡失街亭,罪本当斩,但诸葛亮的责任也是不可推卸的,他犯了不善用人的错误。他被马谡“纸上谈兵,夸夸其谈”的表面现象所蒙蔽,而且在用人方面,感情用事。因为他把马谡当做“接班人”培养,对其有深厚的感情。结果既误了马谡性命,又误了军机大事。这位同学能从正反两方面来评论诸葛亮,提出了新见解新结论,令人钦佩。
在写记叙文时,写一个人物既写他的优点,也写他的缺点,往往可以使人物“人性化”,使之更符合人物的实际,人物形象也更丰富。这里不再举例了。
总之,创新思维具有主动性、求异性、发散性、发展性等特点,我们在掌握了创新思维的四种基本思路的基础上,进而掌握其变通性,就能做到“一通百通”,其妙无穷。
插上创新的翅膀
不断变革创新,就会充满青春活力,否则就可能会变得僵化。——题记
俗话说:“第一个用鲜花比喻少女的人,是天才。第二个套用比喻的人是庸才。第三个是蠢才。”可见,在人生中,创新是身旁的明灯,照亮前方的道路;创新是远处的山巅,激励我们登上高峰;创新是眼前的大海,任随我们畅所欲言,汇入其中。所以,只有不断创新,才可以支撑起整个世界。
鲁班懂得创新,因而在被野草划伤时不是将它拦腰折断,而是弯下腰仔细观察它,于是发现野草上有许多细小的齿。因而顿生灵感,经过一次次的实验,终于发明了锯,造福于人类。
齐白石懂得创新。从小便对画画产生浓厚的兴趣,因而自学成了一大家。但他却对自己的成功“不屑一顾”,而是去汲取名家的长处来填补自己的空白,60岁、70岁、80岁,齐白石的画风在不断的改变,水平也在一次次改变中突飞猛进,因而他的一生五易画风,一次一次的成功,取而代之的是一次一次的求进取,终于为我们所熟知,为世人所景仰。
而对牛顿来说,晚年的他不懂得创新。年轻时因一个苹果发现了地心引力,以后一步一个脚印,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但到了晚年,却沉迷于亚里士多德的柏拉图学说,花费十多年时间“潜心”研究上帝的存在,不思进取,在迷信中一点一点将黑发“浪费”,将自己的创新精神丢入大海,最后赔上了自己的老年时光,毫无所得,。由此看来,一个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人也会因为不创新而变得黯淡无光。
创新,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所必需的一种精神。有了创新,可以搭载莱特兄弟的飞机飞上九重天;有了创新,可以与爱迪生在电灯下侃侃而谈;有了创新,可以与诺贝尔炸开山头,炸出通道;有了创新,可以与列文虎克共同观察微观世界……
为自己插上一双创新的翅膀吧,你一定会展翅飞翔,搏击长空。
创新是一种追求,一种信念,一种无畏,一种越过冷漠荒原后,看到生命绿洲的快乐。创新的过程是美丽的,充实的。孕育着希望与憧憬,它因此魅力无限。吸引着我们为之奋斗,让梦想的翅膀劲舞苍穹,领略搏击长空的豪迈与洒脱。
学徒阿信没有按客人的要求而选择了更适合她的发型,虽然客人大发雷霆,但得到她朋友的肯定后登门道歉并指名要阿信理发。创新要敢于尝试,才能积累成功的财富,让人生闪耀别样的光彩。创新可能一开始并不被认同,但时间的洪流会带来最客观公正的评价。
总有一种驱动力去促使人们更上一层楼。在尼罗河边散步的阿基米德看到农民提水浇地相当费力,经过反复研究与尝试,发明了阿基米德螺旋提水器——一种用螺旋在水管里旋转而提水的工具。阿基米德凭借着对机器的热爱和来自生活的灵感,敢于创新探索,实现了人生的价值。
总有一种色彩令人为之倾倒,达芬奇为了画好那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鸡蛋,细心琢磨弃而不舍。用画鸡蛋开创了全新的绘画生涯也由此创造了以独特手法勾勒出因神秘的微笑而著名的蒙娜丽莎。达芬奇经历了岁月风霜的考验,采撷到那最迷人的色彩。
总有一个方向促使人们向它发出挑战。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与助手先后用了六年时间,做了三千多个杂交组合,像神农尝百草一样,日复一日地在一簇簇野草堆里搜寻。终于找到了他心中的野败。袁隆平凭借着这份执着与追求,开创了震惊世界的一次绿色革命。因为他坚信,只要有对执着追求的激情与行动,就会有创造的果实。
大凡作出卓越贡献的人,都有一颗善于洞察一切的心,他们不会忽视生活中任何一个异常的元素,而会将这作为难得的创造机会深入研究,从而有所创新,有所收获。
如果不去创新,虽然避免了辛劳与失败,但也失去了成功的机会。跌倒一万次第一万零一次仍能微笑站起来的人生活永远难不倒他。也许奔流掀不起波浪,也许攀援却达不到顶峰,但我们毫无怨言,因为勇于创新,人生无悔。
(一)真实
真实是创新作文的基本要求。这里的真实是指文章中所写故事情节、人物及诸多描写,宛如生活实际的在现,古话是这样说的:如在目前。有些同学一看到“真实”两个字就理解为“不能虚构”,其实,作文不反对虚构,有些时候虚构是写好作文必不可少的手段。但,虚构不是胡编乱造,那些为了制造动人情节或抬高人物而编造的故事只能让人生厌。
(二)新鲜
写作文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读者。一篇文章没有了读者,就不是好作文。可是读者不喜欢古旧的套路,他们追求活泼新鲜的东西。反映在作文上,就是文中所写内容是言他人所未言的,是新鲜的。鲁迅说:第一个把美女比做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算是人才,第三个就是蠢才了。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生活好比一条大河,新鲜的材料好比是浪花,就看我们怎么采撷。
(三)活泼
这是指语言而言。我们常常看到“语言活泼”等批语,到底语言活泼是怎样的要求呢?我们先思考一下“语言枯燥”、“蹇涩”等概念。“枯燥”是干瘪不生动,乏味;“蹇涩”是不畅通,不连贯。语言活泼就是指文章中的语言如同流水,流动而有活力,也就是富有表现力。语言活泼是作文语言的基本要求。
(四)准确
语言准确指文中的词语恰当、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意思,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这是高一级的要求。过去我们学习一篇课文,老师总是不厌其烦地讲一句话的好处、一个词的好处,实际是给我们讲别人是怎样把话说得准确的
如何写创新作文
凡有创意的作文,都可以叫创新作文。创新的特点在于“新”,在于它的创造性。只要在某一方面有所突破,在某一方面有超人之处,都应该算创新作文。这种创新作文是一种有限的创新,它和文学作品中的创新有点面之分、高低之分,不能把作文创新与文学作品中的创新等同起来。
创新思路有四种形式:倒过去想,进一步想,换角度想,合起来想。 一、倒过去想
“倒过去想”在古代称为“反弹琵琶”。它是一种逆向开拓法,即从某一固定的要领(或意义)的相反方向去思索、分析,以求得新的判断与认识。这是作文创新最常用的思维方法。
逆向开拓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以逆向开拓来否定原有的固定观念,在立新的过程中破旧。例如,在写以《雪》为题的作文时,一般同学都在文中赞扬白雪的纯洁,这是一种习惯思维。我们引导同学“倒过去想”进行逆向开拓,有同学就认为“白雪掩盖了世上的丑恶”。这个观点较之“白雪纯洁”的观点新鲜得多,结果写成文章立意新颖,颇受好评。又例如,我们引导同学对“各人自扫门前雪„买椟还珠”“班门弄斧”等成语“倒过去想”,逆向开拓,结果引出了“各人完成本职工作,才能出色完成总任务”“商品要重视包装艺术”“弄斧必须到班门”等新观点、新见解。由此可见,“倒过去想”这种逆向开拓法往往可以构思出不同寻常的“阳春白雪”来,值得提倡;但是不能滥用、乱用,要合情合理。对一些政治性的问题不能随便“逆反”,否则,会犯思想认识上的错误。另外,对一些“传统说法”也不能事事逆反。例如,“吃喝玩乐”本是人们对寄生阶级腐朽生活的形象概括,即使在旧社会也为正直的人所不齿。如果为了创新,提出“吃喝玩乐并没有错”的观点,就步入了创新的误区。
另一种则是以逆向开拓来补充某些原有的单一观念,使之更臻完善。例如,“近墨者黑”是一般人的观念,但也有人从逆向提出“近墨者未必黑”。由于本人具有“抗黑素”,使外界不好的环境不能影响自己的品质行为。这种逆向开拓,没有否定“近墨者黑”,而是从反面进行补充,使之完善。再如“开卷有益”也是众所公认的观点,但也有同学从逆向提出“开卷未必有益”,由于读书的内容、态度、方法等因素有时可能使读书无益,甚至有害。这一观点并没有否定“开卷有益”,而是补充、充实了这一观点。又例如,最近大专论坛辩论“正其义当谋其利/正其义当不谋其利”,关键是对“利”的内涵与外延的理解,两种观点既有不相容的一面,又有互相包容的一面。这种逆向思维也是属于对某一观念的补充与完善。逆向开拓法是作者思维的催化剂,它往往能引导作者步入新境,写出创新文章,给读者以出乎意料而又耐人寻味的启迪。
二、进一步想
“进一步想”又叫深层开拓法,即在原有思想、意见的基础上前进一步,从而开拓出新的思想、新的意见。它有两种方式:一是更深入地想,是纵向发展,叫纵向开拓法;二是扩展地想,是横向发展,叫横向开拓法。
纵向开拓法是纵向思路的体现,又叫直道思路。它是前后联系的思维方法,也就是按时间线索展开联想的思路。“纵”是指事物的前后联系,反映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纵向开拓要求逐层深入思考,透过现象深入本质,使立意深刻透彻。例如,我们在引导学生做“小草”这个话题作文时,一般学生都想到“小草顽强的生命力”,赞扬“小草精神”。我们引导他们“进一步想”,“小草为什么会有顽强的生命力”,是因为有阳光无私地给它热量,小草如果离开阳光也只能枯萎而死。这样,“阳光精神”不是值得赞扬吗?再“进一步想”,小草如果只有阳光没有土壤,还是不能生长,还需要土壤给予小草水分、肥料。这样一想,“土壤精神”不是也值得赞扬吗?再“进一步想”,“阳光”“土壤”在生活中不是母亲的象征吗?所以,“母爱”是伟大的,是值得赞扬的;由“母爱”再“进一步想”,很自然地想到了“祖国”,想到了“党”。歌颂祖国、歌颂党,这不是更深刻的主题吗?思想一步一步地深入开拓,也就是一步步有了“新”意,文章就有话可写,有情可抒了。这就是纵向开拓法。
横向开拓法是一种横向思路,又叫旁通思路,它是进行“左右”联系的思想路线。所谓“左顾右盼”,就是一种横向思路。“横”是指事物不同方面或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可以由此事物联想到彼事物,从地联想到彼地方,按空间、地点的转移展开联想,或按事件性质的分类展开联想。例如,布置学生写以“高楼”为题的作文时,引导学生横向开拓,由现实社会中的楼,联想到人生的楼、知识的楼,并深入联想到它们之间隐含着的逻辑关系,一步步揭示出“知识是奔向小康的桥梁”等新观点。又例如,在写“《落花生》读后感”这个题目时,一般同学都正面歌颂落花生的谦虚精神,但有位学生采用横向开拓法,注意到反衬落花生的苹果、桃子、石榴。落花生“只把果子埋在地底等待成熟,才让人把它挖出来”,而苹果、桃子和石榴,都把“果实悬在枝上,鲜红嫩绿的颜色,令人一望而生羡慕”。这位学生先思考落花生何以得宠而苹果等何以失宠,这一思考揭示了“人们总以喜欢自我表现为罪过”;再“进一步”思考,“喜欢自我表现”是否真是一种罪过?这一思考,又得出了“自我表现是人之天性”,“自我表现是社会进步的表现”的结论。再“进一步思考”,“反对自我表现”这一传统观念,是不是要继承发扬?联系到当代改革开放的市场经济社会中激烈竞争的现实,得出新的结论:“反对自我表现”的这一传统观念是陈腐的、保守的,应该予以抛弃。这样就开拓出了新意,观点有了时代性。
“纵向开拓”“横向开拓”往往是紧密联系的,有时先横向再纵向,或者先纵向后横向,纵横往往交叉进行的。上面所举的例子就体现了这一点。 三、换角度想
苏轼《题西林壁》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是讲不同角度看景物,会有着不同的形态。同一个事物,如果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结果会有所不同。同一个题目、同一个题材,从不同的角度构思立意,往往就能翻出不同的新意来。选择新鲜的角度往往是创新的关键。例如,有一次要求同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http://static.pay.baidu.com/resource/bai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学写“滥竽充数的启示”一文,一般同学从南郭先生角度考虑,以《滥竽无法充数》为题,表达了“需要真才实学”的观点。而我们引导同学转换角度想:从齐宣王角度想,得出了“改革吃大锅饭的人事制度”“用人首先要真正识才”等观点;从齐滑王角度想,得出了“齐漕王勇于改革人事制度”的观点;从吹竽队角度想,得出了“包庇别人等于害了别人”的观点。这后面三个角度富有新意,且能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往往能写出富有时代色彩的创新文章来。 1990年高考作文题,提供了“一对孪生小姑娘走进玫瑰园”的寓言材料,要求考生就第一个小姑娘的说法(这里是个坏地方,因为这里每丛刺上面都有花),联系生活实际,自择角度,自拟题目,展开议论。一般考生,从审美者角度想,得出“花是主流,刺是支流”的结论,联系“如何全面地、辩证地分析评价事物”的生活实际进行论述。但也有考生换角度想,从第一个小姑娘的角度想,她“怕刺,得不到花”,可联系“追求理想之花应当不畏艰难”的生活实际来论述。这一个角度较前一个角度“新”了一些。又有考生从玫瑰花自身的角度来想(刺保护花),可联系“民主与法制”“保卫社会主义之花”等方面的生活实际来论述。这一角度,又较前二者进了一步,容易写出新意来。 换角度想,还要善于以独特的视角,选择新颖的材料。例如,歌颂教师是作文中常见的主题,一般学生都写教师带病上课、雨夜家访、孤灯下批改作业,或者写为了学生而耽误了自己的孩子等等。这些材料都是“大路货”,流于一般。有位同学却以独特的视角,写一位老师在退休的第一天,提着篮子上街买菜,不自觉地走进了学校大门。这位老师每天提着备课本和学生的作业本,从家到学校,已养成了习惯,几十年如一日,从“小刘到大刘,再到老刘,再到刘老”。他刚退休,提着篮子上街买菜实在不习惯,故不知不觉又走进了校门。这个材料生动地表现了他热爱教育事业的精神。由此可见,新颖独特的切人角度,往往能给人全新的感觉。 四、合起来想
所谓“合起来想”,就是把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意见综合起来考虑,吸取各方面的合理之处,进而形成一种更合理、更完善的见解。席勒说:“就创造性思维而言,我们应敞开智能的大门,让那些杂乱无章的设想涌进我们的脑海,然后再作总体上的分析和验证。”这就是要求我们先用发散思维求异,从多角度、多侧面进行考虑,然后用聚合思维求同,选取本质的东西来写。我们知道,世界上的事物是复杂的、立体的、多侧面的。甚至集光明和黑暗、先进和落后于一身。所以,我们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记叙、描写事物,以全面、真实地反映事物立体的面目。“合起来想”大致有两种思维方式:
1.从不同侧面想。生活是五光十色的,有顺流、有逆流、有友谊、有争吵;情感是丰富多彩的,有欢乐、有忧愁、有思恋、有怨恨;性格也是异彩纷呈的,有豪爽,有细腻,有时沉静,有时急躁。把这些不同侧面“合起来想”,往往可以立体反映事物的不同状态,反映人物丰富的个性特征,给人一种新意。 “写自我”是学生作文常见的写作范围。这类题目要求写得具体形象,或写自己的个性特点,或写自己的一段经历,或写自己的一种思想感情。
创新作文如何写、创新作文如何写,就介绍到这里啦!感谢大家的阅读!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做比萨好词好句,急∽ 披萨好,披萨秒,大家都来学披萨,好吃有健康 表示披萨很好吃的成语 1、珍馐美馔拼音:[zhēn xiū měi zhuàn]基本解释:珍贵而味道好的饮食,亦作“珍羞美味”。分开解释:①馐:滋味好的食物,好吃的食物;②馔...
介绍一个民间故事作文300字 介绍一个民间故事作文:狄青是宋朝的一员大将,他出身低微,脸上一直留着当士兵时刺下的符号。当时,仁宗皇帝说,你已经是朝廷大将了,可以把脸上的印记去掉。但狄青不肯,说是留着它可以激励土气!一次,狄青带大军出征侬智高...
形容婆婆非常好的句子哪些 1、我的婆婆就是这样一位善良、慈爱、无私奉献的长辈。作为儿媳的我,为今生能遇到这样一位,象亲生母亲一样疼爱呵护自己的好婆婆感到幸运,这是上天赐予我的缘份,赐予我的福份啊!如果真的有来生,我还甘愿做婆婆的儿媳妇。2、...
祝老夫妻幸福的话 祝福两老白头偕老!永结同心!延年益寿!健康长寿! 赞美晚年生活的诗或者老人的诗 赞美晚年生活的诗或者老人的诗有:东晋·陶渊明《饮酒》、魏·曹操《龟虽寿 》 、唐·孟浩然《题大禹寺义公禅房》、唐·王维《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
鼓励员工风雨无阻的出勤的话语 迟到毁一生,早退穷三代,二者皆不沾,必成高富帅 风雨无阻下句是什么 风雨无阻是一个汉语成语,并无特定的上下句。风雨无阻意思是不受刮风下雨的阻碍。比喻做事没有阻碍,畅通无阻。出自明代冯梦龙《醒世恒言·黄秀才徼灵玉...
最近有一个鲜为人知的事情,那就是我有了个师傅。师傅是很优秀的,虽然只是三年级的。但是在作业帮比很多人混的都要好,粉丝就像脱缰的野马,速度只增不减。张三坐不住了,说:“不要看粉,要看实力!”其实啊,师傅也是很有实力的,每次审稿的排名都在前列。...
“天地浩大,任我倾注豪赌。江山沉浮,独独与你棋局满盘皆输。纵有万人举樽贺,我的杯却为你而空。秦时明月,唐风宋韵,都想拿来为你环佩叮咚。这锦绣河山,怎敌有你,百媚千红。”我是山海的君王鱼虾由四方赶来朝拜飞禽走兽皆慕名而来予我大海的蔚蓝与深山的...
老师,这个职业让我们这些莘莘学子真是又敬佩又敬畏,尤其是我们班的那一位老师,真让我们又爱又恨。他在上课时的那种威严,犹如古代的君主一般,而我们只是可怜的被“镇压”的份了。是不是觉得有点太夸张了呢?那就来听听我们的“血泪史”吧!班主任——秦始...
巨大的落地窗,将阳光布满这个小小的休息室,透明的玻璃茶几上,白色的棉花糖无规则地散落着,可又像一种字符。慵懒地坐在沙发上的你,背后是和煦的阳光,你被阳光紧紧包裹着。你扬起的嘴角,弯着的眼眸,桀骜不驯的白色头发,你比阳光更加刺眼;突然张开的双...
秦始皇,在下最敬佩的历史人物之一,世人皆道他是个暴君,可是在下却不这么觉得。世人皆道呀,秦始皇残暴昏庸又无能,但,如果不修建长城,匈奴就会闯进来,杀光这里的百姓,到时候生灵涂炭,那又该如何?你说为什么他不去争召呢?因为他明白,没几个人会为国...
春节祝福语 1、新年快到了,我怕我的祝福没有悍马的力度,奔驰的速度,宝马的气度,奥迪的风度,林肯的大度,挤不上短信的高速公路,所以让祝福提前上路,祝你新年快乐!2、祝你狗年像耕牛一样壮实,像蜜蜂一样甜蜜;愿我的祝福像黄鹂一样鸣翠柳,你的前程...
描写春天的古风句子 1.开始想念,那曾经握在手中苍凉的岁月,以及那一片灿烂的江湖,还有那些曾经爱过恨过的人们。 2.我宁可我们不曾相濡以沫,我但愿我们从来就向忘于江湖。 3.梦里的江湖,百花齐放,人来人往,繁华似锦。 4.念去去千里烟波,暮...
春节里的感人故事 一瑾儿忙碌的接完最后一个电话,在记事本上记下领导交办的任务,收拾背包低头快速走出办公楼。对面的公交车站点前刚好停下了一辆18路,瑾儿一路小跑着过去,挥着手示意司机等一下,路过的出租车私家车高级轿车里的人无不对她侧目,甚至有...
初一期末考试作文题目 题目:我的课余生活要求:以记叙为主,可灵活运用多种表达方式。2.题目:从这以后,我盼望长大(从这以后,我害怕长大)要求:任选一题,要写出真情实感3.题目:为自己竖起大拇指提示:“竖起大拇指”常用来表示鼓励、夸奖、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