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评语是老师对学生的鼓励,包含了指出文章在写作时的一些漏洞和一些鼓励的话语,使学生对写作更有信心,可以从文章的修辞手法、给人什么感受等角度出发,例子如下:
1、比喻贴切,用词生动。
2、比喻句用得精当加入了古诗进行联想,富有韵味。
3、比喻形象,贴切,精彩的结尾可谓点睛之笔。
4、作者形散神聚地驾驭潜力很强,整篇文章一气呵成,行文如流水一般,给人明快舒畅的感觉!
5、本文文笔优美清爽,富有务必的哲理性。文中写我在大海边散步,大海不仅仅仅给予我美的享受,还引起我的沉思以及联想,可谓是大海给了我畅游的空间,我为大海注如入了生命,使大海成为一个具有高尚人格气力的人。本文读后给人以愉悦感,引人深思。
6、本文无论是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是很高的,读后让人久久回味。构思巧妙,运用比较手法,深化了主题;情节也颇具巧妙的心思,整个故事既出人意料之外,又在常情道理之中。语言朴实无华,采用白描手法,作者的爱憎包含在叙述之中,能让读者去体会,去深思。
7、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的美这部分还能够展开写以小见大,表现…。
8、场面和气氛描述为文章增色不少。
9、充分运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并辅以比喻,拟人等手法,透过生动,形象的语言的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梦境一般结尾处对人物的赞美,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10、充分运用语言,动作,心理描述,使事情具体,生动。
在蓬莱海边,有一座万鸟岛,它风景优美、景色奇异,每年都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我和爸爸也融入到了这人山人海的游客之中,去领略它的风采.
那是一个乌云密布的天气,海面上笼罩着薄雾,海水在微风的吹拂下泛起了层层涟漪(lián yī).我们一行人坐着快艇,穿着橘黄色的救生衣,向着万鸟岛的方向驶去——阵阵海风吹乱了我的头发,快艇后面溅起朵朵浪花.过了一会儿,天空下起了绵绵细雨,极目远眺,只见天空与大海连成一片,浩瀚无垠,给人一种博大、宽阔的感觉.正当我陶醉在这美景之中的时候,眼前隐隐约约出现了一座小岛,爸爸说:“那就是万鸟岛.”
登上万鸟岛,只见怪石林立,青色的海蟹、金黄色的海虾以及五颜六色的贝壳,随处可见.水中长满了许多野生海带和海藻,海底的岩石表面有许多纹路,那是长期被海水冲击形成的.抬头望去,许多只鸟在飞翔,有燕子、有水鸟、有翠鸟……还有许多只海鸥在我们的头顶上飞翔、歌唱.我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食物逗喂海鸥,海鸥便滑翔飞下争抢我们抛在海面上的食物,那场景真是有趣.向远处望去,还有许多石像,其中一个非常大的石像,酷似雄鹰,鹰首高昂,凌空展翅,显得十分雄伟.
当我们留连忘返地离开万鸟岛的时候,海鸥还是不停地在我们头上盘旋、鸣叫,好像在说:“欢迎你们下次再来.”
[作文:二十年后回故乡作文教学设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与习作能力整合培养的策略研究策略之一:你我都是为了交际,作文:二十年后回故乡作文教学设计。 口语交际的内容有两个最重要的特点:一是有对象,二是有目的,是一种需要,不是为了说而说,无的放矢。同样,习作有表达的对象,有表达的目的、意义,所谓“情动而辞发”,不是为写而写,是“有为”而作,也是为了交际。说和写都是为了交际。 交际植根于现实之中,生活的空间有多大,交际的外延就有多大,从而使学生想说、想写,敢说、敢写,会说、会写,爱说、爱写,这样才能让学生大胆地走进课堂,自信地走向生活。 如我设计的话题作文《我们的新操场会是什么样》一课,便是如此源自生活,有利于学生的口语与书面交际。 山南小学刚搬进新校址时,学校东南角的空地引起我的注意。这块空地肯定是做操场用,那新操场会是什么样呢?学生刚从旧校搬到新校,对新校充满好奇心,加上旧校不曾有塑胶操场,把这样的话题拿到课堂上来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写一写,引发孩子们浓浓的学习语言的兴趣。 我们都知道,口语交际、写作文其实并不难,往往难的是无话可说、无话可写。二年级的孩子作文刚刚起步,千千万万别让他们有一丝丝话难说、作文难写的念头或情绪。瞧,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说出来、写下来,这便是口语交际与作文,如此而已。 在口语交际与习作过渡之间,我笑容满面地冲孩子们说:“请你们将刚才想的、说的写下来,谁写的新操场美丽,校长就会按谁的设计建造我们的新操场!” 孩子们一听,发出一阵惊呼,随即兴致勃勃地动笔描绘自己心目中的新操场。一篇篇生动、形象、充满想象力的习作,从他们的笔下喷涌而出。 由此可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找准交际的实际需要,是进行口语交际与习作训练的策略之一。 策略之二:你我都应淡化要求 我们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平时许多学生很会与人交往,一到口语交际课,他们面对一个个具体的要求,却变得手足无措,不知道怎么说话了。口语交际课上,切忌罗列诸多的条条框框束缚学生,而应积极想办法创设交际的情境,让学生有话可说。 如一位老师执教口语交际课《我会拼图》,“要求”便设计得极其巧妙。教师扮成一位手拄拐杖的老奶奶,问:“小朋友,你们在干什么?”孩子们说:“我们在做拼图,说拼图。”老奶奶说:“奶奶年纪大了眼花耳聋,你们得声音大点儿说。”孩子们马上为老奶奶搬来凳子,一个个扮演小动物来介绍自己。在这样的情境中提出“要求”就大大提高了学生练习的兴趣,使口语交际的互动性得到有效落实,增强了学生在活动中参与的主体意识。 同样,习作也要淡化要求,可以淡化命题,让学生在大范围内自由表达;可以淡化文体,激发学生想象创新;可以淡化章法,使学生习作强调自我;可以有意识地把“作文”一词在课堂上消失,试着把作文课变成一个游戏、一次采访、一项观察实验、一场偶然事件、一次真心对话……让学生在不知不觉、轻松愉快中,调动所有的感官去注意、去观察、去研究、去发现、去再现、去想象、去感悟,有什么就说什么,说什么就写什么,没有字数、结构、文体、章法的限制……当孩子们摆脱了“习作要求”的制约,我们就会发现,作文教学的课堂是多么生机勃勃、色彩斑斓! 有一天课间的时候,一群学生蜂拥进办公室,朝着我叽叽喳喳,原来,他们在楼下发现了一只断了半截翅膀的小蜻蜓,他们断定是打篮球的大哥哥造成的。他们有的义愤填膺,有的黯然神伤,有的面露难色,有的焦急万分,好像要说:“江老师,您还是赶紧救救它吧!”……他们把奄奄一息的小蜻蜓递给我,我该怎么办呢?此时,铃声响了,我把孩子们招呼进教室,把小蜻蜓轻放在讲台上,灵机一动:“同学们,小蜻蜓快不行了,你们有什么话要对它说?赶紧拿出你们的习作草稿本,写一写吧!”孩子们刷刷刷地写着,不一会儿,一段段充满着真情实感的文字从他们的笔下一蹴而就。我让他们一一读着,读着读着,奇迹发生了,小蜻蜓竟扑扇着半截翅膀摇摇晃晃地挣扎起来,继而飞到窗外……孩子们目睹着奇迹的发生,欢呼着:“小蜻蜓,加油!”“小蜻蜓,飞起来!”“小蜻蜓,再见!”…… 由此可见,淡化要求,少些框框,是小学生乐于口语交际和习作的重要前提。 策略之三:你我都需医治语病 语文教师应当是语言医生,当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时,我们教师要聚精会神地听学生说话,不漏掉一个字,尽量不放过任何一种语病;批改、讲评习作时要全神贯注,把不畅的语句给予疏通,或提醒或标上记号,让学生自改。如一名老师在作文讲评课上指导学生的习作《爱鸟》: 生:(读)一个春天的早晨,太阳刚刚露出红红的脸蛋,薄雾如轻纱般笼罩着美丽、茂盛的小树林。 师:“茂盛”可改为“茂密”。 生:树林里,鸟早就就醒了,互相呼唤着,像是一起来练声,多美妙! 师:“互相呼唤着”最好换成“呼朋唤友”。 生:啪!啪!突然从树林里传来两声枪声。 师:一连两个“声”不好听,“枪声”可改为“枪响”。 生:原来是一位猎手拿着枪,蹑手蹑脚地偷偷地打鸟。 师:“蹑手蹑脚”用得好,“打鸟”前面加上“正在”…… 由此可见,教师要做一名优秀的语言医生,相机纠正学生的语病,让学生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精妙,学习规范地使用语言文字,长期坚持,才会有利于学生语言的习成。 策略之四:你我都要热情鼓励 于永正老师曾说;“老师进课堂应该准备一千顶‘高帽子’。”老师乐于、善于表扬学生,从不放过一次应该表扬的机会,这是老师调动学生口语交际以及习作积极性的一大法宝。 如靳家彦老师执教的口语交际课《小熊请客》中的一个精彩小片段: 生:猫还会爬树,猫是老虎的师傅,后来老虎学会了猫很多本领,然后就要吃猫,猫一招爬树没有教给老虎,老虎就吃不到猫了。 师:哎呀,说得真好。告诉老师,谁给你讲的这个故事? 生:我爷爷。 师:了不起!鲁迅小时候,长妈妈就给讲过这故事,后来鲁迅就成了大文学家。你呢? 生:我是一个小学生啊! 师:长大了呢? 生:那就当——文学家吧! 师:真好,长大了当文学家。 靳老师热情真诚、幽默风趣的“儿童语言”多么令人陶醉! 如我在习作讲评课上对一名同学习作《我学会了--》(人教版四上第四单元习作)一文的评价:夏同学的这篇习作心理描写非常精彩,先是“暗自高兴”,然后“傻了眼”,接着“不气馁”、“还是不气馁”,跟着“终于耐不住性子了,想脚踩西瓜皮――溜之大吉”,最后“感激”教导自己的父母。情感变化真是一波三折。大作家亚米契斯在我们刚学的课文《争吵》一文中也有精彩的心理描写,他的文笔也不过如此!夏同学的本事不亚于他! 由此可见,教师要善于及时欣赏学生的点滴进步,特别是学生闪现的思维火花,更要激励性地高度评价。学生一直处于鼓励、表扬的氛围中,就会乐于张口、勤于动笔。 人教版第九册《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围绕“浓浓的乡情”这个主题讲清楚自己的活动安排。 2.能与同学进行商讨,培养自主合作的参与意识。 3.通过活动,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4.能就口语交际的内容,大胆发挥想象,写出家乡的变化,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 ◆收集与“浓浓的乡情”相关的诗词、歌曲、故事等。 ◆了解班级同学的特长,以便策划活动。 ◆通过书籍、电视、网络等媒介,了解怎样策划才能搞好一次活动,可以事先参阅一些好的经验。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俗话说得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人对自己的家乡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大诗人李白用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而这诗句也成了表达思乡之情的千古名句,今天也让我们来畅谈一下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 二.畅所欲言,抒发情感 1.同学们,请你们来说说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 2.现然大家都这么热爱家乡,那么我们就以“浓浓的乡情”为主题来策划一次活动,既然是活动,形式就要丰富多彩,要通过丰富的内容、精彩的节目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小组交流讨论 ◆明确小组讨论的内容:表演哪些节目;由哪些同学表演;怎样表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作文指导《作文:二十年后回故乡作文教学设计》。 ◆重点讨论怎样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根据讨论情况列出节目表。老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指导. ◆小结过渡:刚才老师参与了部分小组的讨论,看得出来同学们事先都做了精心的准备,而且在讨论的过程中非常热烈,方方面面的问题都能考虑到,每个小组都希望通过策划这次活动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那现在就请同学们来展示一下你们小组策划的活动方案吧。 四.展示活动方案 ◆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活动方案。 ◆其他同学可以质疑,也可以和同学进行深入的交流。 ◆师生共同评议,综合大家的意见,全班制定一个活动方案。 五.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通过策划“浓浓的乡情”这个活动,不仅锻炼了我们的组织策划能力,而且还激发了大家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相信“浓浓的乡情”这个活动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第二课时习作: 种下一棵“读写树” ——人教版第九册第二单元习作《二十年后回故乡》教学设计 2009-9-27下午第一节于育才小学“区习作研讨课”执教 2009-10-15下午第一节于山南小学“市习作研讨课”执教 [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写的都是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你长大以后,或许会离开家乡,想象一下,当某一天你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将会是怎样的情景呢? 以‘二十年后回故乡’为内容写一篇习作。尽情地发挥想象,可以写家乡发生了哪些变化,哪些地方引起了你的回忆,可以写与亲人或同学见面的情景,也可以写你想写的其他内容。回忆一下课文中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并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本次习作是想象作文,写《二十年后回故乡》,是本组“月是故乡明”主题学习的延续,目的是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美好的想象,正是基于对家乡的爱和关注。通过大胆地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激发起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在交流和修改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书面表达能力。 这次想象作文与中年级的想象作文有所不同,不但照样有想象合理、大胆、丰富的要求,而且需尝试运用课文中学过的表达感情的方法。 [学情分析] 1、之所以执教这篇习作,是因为孩子们刚刚上完本组课文,依据新教材专题编排的特点,应引导孩子们将读的成果运用到自己写的过程之中。 2、我们都知道,五年级上学期是小学高年级的起始阶段,是学生由学习段过渡到篇的衔接阶段,是学习写篇的起步阶段。但,就这节课而言,考虑到四十分钟极为有限的教学时间,若放手让孩子们练习写篇,时间自然就紧了,不够用。试教证明,让孩子们在一、二十分钟内完成篇的习作较勉为其难,写段较务实、有效。这样,就留出充裕的时间“轻指导”、“重讲评”,以便在“研讨课”上展现山南小学语文学科多年来对语文读写教学孜孜不倦地追求与感悟。当然,若有学生能力强,有能力在十几分钟内完成篇的习作,那自然太好不过。 [设计思路] 引导学生展开合理、丰富的想象是首要任务,本设计着重从此入手: 通过理解习作要求,明确写什么以及怎样写; 课堂上信手拈来课前布置的趣味预习作业,丰富学生“二十年后”的表象,以“变化”激活学生的想象能力; 情境交际,作为范例引领,让学生的想象更具体更生动,克服想象的空洞,泛泛而谈; 促学生多角度展开想象; 学习、迁移、运用课文里的表达方式,以读促写,将“读写树”植入学习生活之中; 不失时机在各个环节鼓励、激励学生,促使孩子们能写、会写、乐于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课文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引导学生如何想象,并把想象的内容具体、清楚地表达出来,培养思维与表达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理解习作要求、创设情境、情境交际、多角度展开想象、运用课文里的表达方式、激励赞赏、自评自改等方法,激发写的兴趣,明确习作要求以及表达方式,还要着重培养孩子自主评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孩子们尽情地想象,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习作的兴趣;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留意生活现状,合理想象长大以后的家乡的变化,以自己的美好心愿抒发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要引导学生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 2、要引导学生注意学习本组课文表达感情的方法,适当运用在自己的习作当中。 [教学过程] 一、轻指导 1、导入: 请咱们班的同学向听课的老师介绍介绍我。 (生:“我们班的江老师又肥又胖,但厚厚的脂肪里藏了许多的智慧!”) 师:这就是语言的魅力,可见我们的同学都是有智慧的! 过渡:有智慧的孩子都喜欢问“为什么”,你们看看这道作文题《二十年后回故乡》,有哪些问题要提? 【因为在本校执教,又是本班学生,引出王某某同学的这句妙句,水到渠成。上次在丹阳执教《生命生命》一课,我也是这样导入的,大家都很感兴趣。其实,这段导入提示我,语文课堂是需要智慧的,不仅需要教师的智慧,同样需要学生的智慧!】 2、生读题质疑,再阅读“习作提示”解疑。 【通过阅读“习作提示”,学生明确写什么、怎么写,这是朴素、务实的做法,因为孩子们面对各种测试或考试,终究是要靠自己去审题,平时就应注重孩子自主审题能力的培养,孩子们需要捧起课本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读读“习作提示”。】 3、“读”中学“法”。 【因为习作要求里有一句:“回忆一下课文中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并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这是本次习作的难点所在。没有平时扎实的阅读教学怎能“回忆”?没有平时扎实的阅读教学又怎能“运用”?这棵“读写树”揭示了读与写的关联所在(详见板书)。】 4、情境交际,以“变化”激活学生的想象能力 师:20年后你有什么变化?江老师有什么变化?谁来演演20年后见到江老师的情景? 【情境演示究竟怎样?此处无法写成定稿,一切都随课堂真实的变化而调整。】 师:20年了,沧海桑田啊,发生了这么多、这么大的变化——不变的,是你深深的故乡情! 5、促学生多角度展开想象 师:你打算写20年后家乡的什么变化呢? 【启发学生“人无我有,人有我新”。】 6、过渡:你们现在已经决定好了写什么,还知道了怎样写,那就赶紧动笔吧,让这棵“读写树”结满累累果实! 【三年前,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说法:作文教学要“轻指导,重讲评”(原雨山区语文教研员张娟老师)。三年来,我一直琢磨着这六个字。 这里设计的作前指导环节是否真正做到了“轻指导”呢? 一、“轻装”才能“轻快”。 这六个环节能不能再减?毕竟一节课40分钟,时间宝贵,拖沓不起。可思来想去,一个也不能少,少了就失了自己的深思熟虑,就失了自己的风格。其实,这六个环节的重中之重就是“读写树”中的三个词而已:读-写-生活。说得再清楚些就是:写法从读中来,内容从生活中来。这“读写树”是我这些天来思考的结果,是我对语文读写教学的深情感悟。关键是要控制好节奏,当紧则紧,当松则松,第1、2、6环节控制在2分钟之内,第3、4、5环节控制在7分钟之内,总用时绝不能超过十分钟。这种“惜时如金”的意识只有靠自己在课堂上务必掌控。 二、“轻松”才能“轻活”。 幽默的导入,回顾课文表情达意的写法,趣味演示作范例,促学生多角度展开想象,充满期待、欣赏的小结……无不在营造愉悦的好心情。孩子们从这十分钟内感知的有知识、方法、情感、态度、目标、智慧……明明肩负的不少,还得如此叫他们一路快乐,可怜我们老师的一番良苦用心。 这便是我对“轻指导”的一番浅薄的认识,不知与专家们的期待是否一致。】 二、乐于写 学生在起草,我该做些什么呢? 1、提醒孩子们在有限的十分钟内写段,不需要写篇。 【试教证明,让孩子们在一、二十分钟内完成篇的习作较勉为其难,写段才务实、有效。】 2、巡视中若发现能力弱的孩子,仍要热情鼓励,可以“特别照顾”、个别指导写写30字左右的开头或结尾。 【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要耐着性子,因人而异,果断作出最佳的适合每个孩子的决定。】 3、巡视中要留意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习作,以便在讲评中采用。 【既要有优秀习作,也要有缺憾较多的习作,要照顾到中下等学生的发展。】 4、有的学生先写完,有的还在动笔之中,怎么办? 【先写完的习作若问题不多,可叫其下位帮帮遇到困难下不了笔的孩子。“生生对话”体现在“弱势学生”极需要帮助的时候,这样安排才叫绝对“有效”。】 三、重讲评 1、先选择较优秀的习作做“示范评价”。 【从本次习作的特点出发予以评价。评价的条目数不胜数,但每次习作的评价应该因文而异,次次“习 作要求”不同,评价的侧重点就应该有所不同。】 2、再读需要大家帮助的习作。 【若是那“能力弱的”上讲台来就好了!他们不应该成为旁听者、旁观者,他们是课堂上真正最需要 帮助与鼓励的孩子。】 3、设计此次习作评价的教师用语: (1)你这个字(词)用得真是恰到好处,王安石的“绿”字,琦君的“浸”字,用得不过如此,可见你是经过用心推敲的。(朝他直竖大拇指。) (2)通过描写……表达……,你的写法和谢冰莹的一样,借景抒情。 (3)你以丰富的想象,写出了未来家乡的巨大变化,既令人惊讶不已,又感觉是在情理之中。 (4)你这种写法叫“剪辑法”,以别处的同类型的景物为鉴,把它们的优点复制、粘贴、拼凑在一起。这种写法应该是从课外书上习得而来的。 (5)你这种写法叫“预测法”,以现有的科技水平,预测二十年后的发展。 (6)你的这棵“读写树”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奖你一个又红又大的苹果。(习作本上画。) (7)你将阅读的成果运用到了自己的习作之中! (8)多么美好的想象,完全出自你对家乡的深切关注与深深的热爱! …… 【依据课堂情形随机“编”类似的赏识语言,此处预设随生成再取舍。】 4、指导写自评。 【讲评时间总计才十来分钟,读不了几篇,绝大多数习作还处在“沉默”、“冷落”的状态,如何唤醒所有孩子习作后的成就感?几年来,我一直指导自己班的孩子写自评:“习作要点一个不少,精彩之处津津乐道,不足之处改容换貌,敝帚自珍视若珍宝。”我班的孩子会自评自改!我觉得这一环节意义非凡!这是否就是张娟老师提出的“重讲评”呢?】 四、种下一棵“读写树” 师在“读写树”上画些苹果,指着板书激情总结: 孩子们,“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摘自第九册第1课林海音的《窃读记》),书读多了,就好比这棵树,自然高大粗壮、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希望你们平时多留心生活,将这棵“读写树”扎根在我们的语文学习生活中! 板书:(略)〔作文:二十年后回故乡作文教学设计〕【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二十年后回故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引导学生如何想象(想象要合理),并把想象的内容具体、清楚的表达出来,培养思维与表达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创设情境、小组合作等方法,激发说的愿望,写的兴趣,明确要求以及写作思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作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憧憬美好的未来。
[教学重点]
1、要引导学生充分展开想象。
2、要引导学生注意用具体的人、事、景、物按一定的顺序把家乡的巨大变化写具体。
[教学难点]
巧妙构思,想象具体大胆,使习作内容富有创造性,新奇而有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生交流互动后直接揭示课题:二十年后回故乡(想象作文)
二、明确写作内容
1.引导学生写什么
(1)教师用“二十年”强调时间长,让学生意识到:这么长的时间家乡会发生化。教师进而引导学生,明白此篇习作就是要写家乡的变化。
(2)启发学生思考:家乡哪些地方发生了变化?(让学生更加明确可以写什么)
2.出示课件再次明确写作的内容
三、交流构思,拓展思路。
1.多层次引导学生谈家乡的变化
师:刚才我们一起归纳了可以从哪些方面写家乡的变化,可写的东西还真不少呢!我们先来谈一谈道路的变化。
(1)谈道路的变化(课件出示现在的道路的图片)质疑:二十年后它还是这样的吗?它会变成什么样?学生自由想象后指名反馈。
(2)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谈谈家乡学校、住房的变化
(3)引导学生充分想象目前家乡没有的景观(如游乐场、公园),二十年后会有吗?它是怎么样的?
2.师读范文通过范文赏评,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如何写好本篇习作
如:(1)引导学生从写作顺序、写作的侧重点、人物的内心感受、好词好句、文章的开头与结尾等方面学习感悟。
(2)引导学生选择一两个自己最感兴趣、最熟悉的事物进行具体想象,其他事物则可以略写。
二十年后回故乡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转眼间,20年过去了,我已是人人皆知的科学家了。尽管我在这儿生活得很好,但我还是想回家乡看看。
坐在飞机上,我想着:我的父母哥嫂家人怎么样了?现在母校变成什么样的呢?同学们变成什么样的了?家乡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问题时时回绕在我的心里。
回到家乡,走进家门,爸爸妈妈住在宽敞明亮阳光充足的别墅里,妈妈对我说:“这二十多年家乡变化可真大,你出去转转吧!”我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家乡转个够,呵,变化还真大!一幢幢高楼大厦直入云天。汽车的尾气也不排放了,变成了太阳能汽车,不用汽油了。而且,还有一位科学家发明了臭氧层,使天空又变的清亮美丽了,空气又清新了。还有,另一位发明家也发明了水净化器,使小河变得更加清澈了。
家乡的变化真大,!我的心里不禁这样嘟哝着。
还有更令人惊奇的呢!我去了一趟母校,母校和二十年前相比,差别太大了。过去的痕迹一点都没有了,全变样了。校园里没有一点点杂草,干干净净的,空气也比外面更加清新了!这是怎么回事,我的心里涌出了一个大问号。
这是怎么回事?我想着。忽然,吓了我一跳,有人在拍我的肩膀。我转过头去,原来,是校长在拍我的肩膀。这校长怎么这么熟悉,挣着一条马尾辫,眼睛是那么的亮。我想了好半天,才想起来:原来,是罗慧茹!哈哈:“原来是罗慧茹!”“终于说出来了!看来,你还没有忘记我这个朋友啊!”我们聊了几句,我兴致是那么的高。然后,我问她:“为什么校园里这么的干净呢?”她听了,笑着回答:“你这个科学家,连自己的发明都忘了。”“哦!经你这么一提醒,我想起来了,我发明了去杂草剂和空气清洁剂,去除杂草剂只要喷在地上,就会……”“别讲你的大道理了,问你一下,你知道学校在哪儿么?”“我还想问你呢?”“你看!”说着,罗慧如打了个响指,学校便展现了出来。“哇,高科技就是和21世纪的时候不一样了。”我赞叹道……
告别了母校,我还要去逛逛森林里!从前人们不注意绿色保护,到处砍伐树木,到处都是荒山秃岭的。现在却变成绿油油的,一片片的大森林。啊!多么美丽的大森林啊!
夜幕降临,在树林里发出一道道的光,就像光的海洋。还有,那些动物穿上了人的衣服,和人成了好朋友。人们也懂得了保护动物的重要性利了。
故乡的今天你是那么的美丽,科技那么发达。这次回故乡,不只是让我和家人团聚,还让我看到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看到儿时的玩伴,现在活得那么的有意义,真是高兴!
故乡,你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和幸福,我爱你!我的故乡。
二十年后回故乡作文讲评、二十年后回故乡作文讲评,就介绍到这里啦!感谢大家的阅读!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做比萨好词好句,急∽ 披萨好,披萨秒,大家都来学披萨,好吃有健康 表示披萨很好吃的成语 1、珍馐美馔拼音:[zhēn xiū měi zhuàn]基本解释:珍贵而味道好的饮食,亦作“珍羞美味”。分开解释:①馐:滋味好的食物,好吃的食物;②馔...
介绍一个民间故事作文300字 介绍一个民间故事作文:狄青是宋朝的一员大将,他出身低微,脸上一直留着当士兵时刺下的符号。当时,仁宗皇帝说,你已经是朝廷大将了,可以把脸上的印记去掉。但狄青不肯,说是留着它可以激励土气!一次,狄青带大军出征侬智高...
形容婆婆非常好的句子哪些 1、我的婆婆就是这样一位善良、慈爱、无私奉献的长辈。作为儿媳的我,为今生能遇到这样一位,象亲生母亲一样疼爱呵护自己的好婆婆感到幸运,这是上天赐予我的缘份,赐予我的福份啊!如果真的有来生,我还甘愿做婆婆的儿媳妇。2、...
祝老夫妻幸福的话 祝福两老白头偕老!永结同心!延年益寿!健康长寿! 赞美晚年生活的诗或者老人的诗 赞美晚年生活的诗或者老人的诗有:东晋·陶渊明《饮酒》、魏·曹操《龟虽寿 》 、唐·孟浩然《题大禹寺义公禅房》、唐·王维《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
鼓励员工风雨无阻的出勤的话语 迟到毁一生,早退穷三代,二者皆不沾,必成高富帅 风雨无阻下句是什么 风雨无阻是一个汉语成语,并无特定的上下句。风雨无阻意思是不受刮风下雨的阻碍。比喻做事没有阻碍,畅通无阻。出自明代冯梦龙《醒世恒言·黄秀才徼灵玉...
最近有一个鲜为人知的事情,那就是我有了个师傅。师傅是很优秀的,虽然只是三年级的。但是在作业帮比很多人混的都要好,粉丝就像脱缰的野马,速度只增不减。张三坐不住了,说:“不要看粉,要看实力!”其实啊,师傅也是很有实力的,每次审稿的排名都在前列。...
“天地浩大,任我倾注豪赌。江山沉浮,独独与你棋局满盘皆输。纵有万人举樽贺,我的杯却为你而空。秦时明月,唐风宋韵,都想拿来为你环佩叮咚。这锦绣河山,怎敌有你,百媚千红。”我是山海的君王鱼虾由四方赶来朝拜飞禽走兽皆慕名而来予我大海的蔚蓝与深山的...
老师,这个职业让我们这些莘莘学子真是又敬佩又敬畏,尤其是我们班的那一位老师,真让我们又爱又恨。他在上课时的那种威严,犹如古代的君主一般,而我们只是可怜的被“镇压”的份了。是不是觉得有点太夸张了呢?那就来听听我们的“血泪史”吧!班主任——秦始...
巨大的落地窗,将阳光布满这个小小的休息室,透明的玻璃茶几上,白色的棉花糖无规则地散落着,可又像一种字符。慵懒地坐在沙发上的你,背后是和煦的阳光,你被阳光紧紧包裹着。你扬起的嘴角,弯着的眼眸,桀骜不驯的白色头发,你比阳光更加刺眼;突然张开的双...
秦始皇,在下最敬佩的历史人物之一,世人皆道他是个暴君,可是在下却不这么觉得。世人皆道呀,秦始皇残暴昏庸又无能,但,如果不修建长城,匈奴就会闯进来,杀光这里的百姓,到时候生灵涂炭,那又该如何?你说为什么他不去争召呢?因为他明白,没几个人会为国...
二年级作文怎样写 我是一名老师,孩子的作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学习的起步阶段希望家长能够参与到孩子的学习当中,写日记是小事,先要从培养孩子的兴趣入手,对于二年级的孩子可以给孩子买一些带有拼音的好的儿童读物,当然是由易到难,一步一步,孩子...
二十年后回故乡作文400字 有几篇你瞅瞅一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一转眼,二十年过去了,我决定回家乡看看。 于是我乘这飞船,回到了家乡。 “哎呀,这是温州吗?”我叫道。我扭了下自己的胳膊,很疼,不是在做梦呀!如今,...
写学校花坛的作文200字左右 我们的学校是个好地方一个广场里还有水池,长木椅、长木椅中间还有棵树。下沉式广场里有两条小河,从下沉式广场走进科技馆,丰富的科学知识和优秀的学生作品展现在眼前,走进科技走廊,古代用的东西和海洋生物标本、还有各种矿...
二年级作文洗袜子 作业写完后我取得妈妈的同意,准备洗袜子,把鞋一脱,就闻到一股“香气”扑鼻而来。什么味呀!熏得我前俯后仰,我连忙脱下这双“臭气熏天”的袜子,仔细一看,“呀”袜子上面还是粉色的,可下面却是灰黑色的,真脏啊!我把这双又臭又脏的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