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贝淘

美文摘抄 那些想起就鼻酸的小事儿

[投稿者:碧鲁璞玉 www.lebeitao.com]2019-10-18 18:31:22

那些想起就鼻酸的小事儿

文/liguifang

1.入职之前,单位要求交体检证明,初来深圳,体检是预算以外的花销,我拖了又拖,还是没有拖过去,于是去了很偏远的一家医院,倒了三次地铁,外加坐了两次公交。

上午抽血,下午才能拿报告,我一天的时间都在路上,吹着与季节“同流合污”的空调,看着重复的毫无新意的广告。

晕车到昏昏欲睡的时候,姐姐发来短信,她说,你姐夫出差的时候,买了几袋薯片,走的时候没有全部带走,我在茶几上看到时就顺手放进了门口的抽屉,想着你爱吃,等你来了一起吃,然后想到,你已经去深圳了,过年不一定回来。

在公交车上哭成狗,一个女孩递给我一个黑色塑料袋,以为我想吐。

2.我和姐姐从小一起长大,是那种见到就吵不见就想的人,她总是用“过来人”的视角,给我许多我不愿意听的建议,之后的某天,她发来短信,“我才发现你真的不在我身边了,上课的时候抽白板笔水,看到墨水盒子里有两张洽洽瓜子的兑换劵,她就想,可得藏在一个记得住的地方,等你来了,一起换来吃,忽然就怔住了,你不在家,不再是一个电话就可以送菜送饭的距离,也不再是一包洽洽瓜子就能快速跑来,气喘吁吁的距离,我们离的很远,足足3800公里,不包含天气因素的话,也还要考虑金钱因素,见面,远比藏好一包洽洽瓜子兑换券,来的更不容易。”

那是我离家之后第二次哭,继薯片之后。

3.一直自诩文艺小青年,其实除了脾气秉性有点文人的多愁善感之外,并无其他契合的地方,这么多年,一直没什么朋友,高中最好的姐妹,每天下课一起巴拉巴拉仅有的十分钟,毕业时忽然跟我从此天涯两端,大学时一起度过饭慌度过挂科的室友跑去修了音乐,于是个性阴晴不定很难说上半句话,有一年过年,我发信息给高中同桌,我说好庆幸生活里有你,我那么矫情那么怪性格,你还一直在我身边,真的感谢,没指望她会回复的,关了微信懒洋洋的睡午觉,做了个冗长的梦醒来,窗外已是黄昏,抱着被子觉得生活好悲伤的时候,看到她的短信,她说微信你这个话唠竟然没回,有点担心你了,其实我也好多缺点,小气,记仇,没安全感,还极度自卑,我看过的一句话是,两个有病的人相互取暖,就能好的快一点,有你,我也好感恩。

那个黄昏没有安全感的冬日,我收到了最温暖的短信,比夏天还暖。

4.这两年生活稍微好一点了,爸妈肩上的担子轻了许多,开始偶尔对我尤为温柔,有时候靠着妈妈撒娇,对着爸爸帮我倒杯水的要求,被应允后总是受宠若惊,一次提到小时候喜欢的洋娃娃一直没给我买,老妈第一次有点抱歉的跟我说,改天给你买个大的布娃娃吧,小时候也是真没钱,我嘻嘻哈哈笑了过去,装作眼角的泪没有人看到,其实,每次想到那个洋娃娃,就如同童年时光里最冷漠的一段岁月,随着岁月更迭放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可是我没有提起过,三年级的时候你送过我一支崭新的钢笔,虽然很快就坏掉了,可那接过钢笔时的骄傲和喜悦,也足矣铭记这么多年,甚至更久,更久。

或许,那个洋娃娃的伤痛永远无法弥补,可是那只钢笔给我的温暖也足够了。

5.因为不是独生子女的关系,爸妈的耐心总是不够好,也因此简单粗暴的管理我们这么多年,总是在关心里带着些许怒气,比如,你怎么又感冒,比如,吃吃吃,就知道吃,再比如,为什么受欺负的总是你,不是别人。那时候我大约12岁,就写下日记,希望有个人用我期待的方式爱我,一次就好,后来,哥哥交了女朋友,比我年长几岁的美丽姐姐,很热的夏天,她路过我的初中(那也是她的母校),给我五毛钱,让我去买根冰淇淋,我小时候是没有零用钱的,所以从来不去那个老板凶巴巴的小卖部里面去,匆忙和兴奋间,拿了一个很冷门的荔枝味儿的,后来还被同学取笑我口味独特,其实那是我第一次吃冰淇淋,却从此爱上了荔枝味儿,后来工作了,去吃哈根达斯,为荔枝味卖完了什么时候会再有和店员墨迹好久,忘了说,她在我14岁的时候离开了这个世界,那是我第一次在我爸妈面前,哭到无法掩饰。

从此,我只爱荔枝味,很多年了,每次想起就能悄悄哭出来

6.大部分中国子女,和父亲的关系都不够亲近,高中时我的一个“敌对者”上讲台分享优秀作文,写的是《我的爸爸》,其实我是那次作文的满分,我也是第一个上台去大声朗读的,可是她的作文内容,依然让我放弃成见,狠狠的羡慕了一次,因为她写,她骑着爸爸的脖子去看电影,还偷偷在爸爸的脸上画胡子,还有她第一次离家一个星期来住校,她爸爸打了22个电话给班主任,还因为她妈妈没这么积极打电话,和她妈妈冷战整整一个星期,她说,爸爸是她的英雄。这些文字,是我看再多书,也不敢模仿的片段,因为记忆里,妈妈在厨房做饭,我和爸爸在客厅,我都要找个理由跑去厨房呆着直到油烟把我的鼻炎勾起来,才一步一回头的回客厅(那时候我没有自己的房间),可是我记得小时候我爸接我放学,一把把我抱起来放到自行车前梁上,还记得我在路边忽然出鼻血,他焦急的拿袖子给我止血,也是成长后我发现爸爸是一个有很多个人习惯的人,从来不吃我们的剩饭,也不吃我妈咬过一口的苹果,我想,他帮我用袖子擦血,也是一种对爱的妥协了,是吧。

依然和爸爸不够亲近,可是偶尔能打打电话,说说工作好烦这样的话,也是一点点的在变好呢。

7.我喜欢的第一个男生,是我的高中同学,一次化学实验,我把酒精灯弄得起了火,当时桌子上恰好有稀释的盐酸,化学老师是一个凡事都能无限放大的年级主任,这样的事故,被记过是一定的了,我又吓又怕在位置上哭了出来,后面的一个男生在大家都躲得好远的时候拿外套扑灭了火,悄悄的换了我们的姓名牌位置,化学老师走过来问,他抢先说,李同学,看到着火想着帮忙救火,可你一个女生能做的了这样的事吗,瞎添乱,老师看了我两眼,表扬了我的为大局着想,他被记了过,后来,我们在一起,我去他家做客,他妈妈说,这孩子,把他奶奶买给他的最后一件衣服都烧破了洞,回家后被他爸打到发烧都不肯认错,我对着他端给我的一碗汤,眼泪不自觉的往下落。

我们还是没有在一起,他结婚的时候没有告诉我,发微博说,我怕你难过。

8.唯一的一次暗恋闹得沸沸扬扬收场,当时我转了校,改了名,有一种从头再来的气势,很多年过去,我在大众点评上下的单出了状况,和客服谈理赔,客服态度糟糕到爆,我气疯了于是截图发到朋友圈,半夜睡到迷迷糊糊的时候,短信提醒账号里多了200块,我高兴极了,以为大众点评良心发现,开电脑打算终止投诉,结果状态还是处理中,我狐疑的再没半点睡意,他发来微信:“看到你依然幽默可爱,真的挺开心,似乎那些年的幼稚和无知,慢慢远去了,我想我欠你一句抱歉,因为我喜欢你,却没有让你知道,希望你开开心心的,不再有不如意和难过”,我那时候在出租屋里,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逗逼似乎是唯一的出路,这封短信,忽然拉着我回到了青涩的年代里,默默喜欢着的两个人,却越来越远的时光,我还了红包给他,删除了他的微信,既然是青春,就留在青春里,岂不是更好?

后来有人问我遗憾吗,我说,不遗憾,只是想哭。

9.我和我姐相差了8岁,所以每一个节点都错过的很巧妙,我小学,她初中毕业,我初中,她马上高考,那时候我家住在平房里,秋天,下着雨,我总是回家用脖子上的钥匙开门,很偶然的一次姐姐高中放假,提前回来,我拉开门,她在灯下做功课,我假的灯是很old的黄色灯泡,不知为什么,那盏我嫌弃了超过十年的吊灯,那一次的光芒那么温暖。

姐姐也是个简单粗暴的人,有一次她放暑假,我放学回家被淋得满身湿透,她一边给我拿毛巾一边责怪我怎么老出门不带脑子,不知道带雨伞吗,我哭到发抖的说,要是XX还活着她一定会去接我的(那时候荔枝冰淇淋姐姐刚刚离开没多久),姐姐把毛巾扔给我一句话没说,后来我妈在我咳嗽骂我的时候她还找了个话题让老妈去厨房一下,第二次下雨,雨很小,我和小伙伴们挤在一把伞下嘻嘻哈哈的往家走的时候,我姐来接我了。

其实这么多年,我都不确定如果她还在是不是一定会来接我,可是我姐接我了,做梦都笑醒过,也哭醒过。

这是想起就会鼻酸的岁月,其实有幼稚,有多心,有真正的悲伤,和难忘的喜悦,哭湿了自己的半件大衣,原来成长,只是把我们更好的隐藏,无外乎忘记,和懂得原谅,我爱你,时光。

突然想起有个人,让你的心有片刻的痉挛那些想起来就开心的30个美好瞬间忽然想起你,笑了笑自己

春节,乡愁弥漫的期待

文/鲁先圣

只要到了春节,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除旧迎新,她给人们更多的是无限的憧憬和期待。

因为,千百年以来的中华文明,是以漫长的农耕社会为主要特征的。大自然以一年为一个周期,分为春夏秋冬,人们的生产也是春种夏养秋收冬藏,生活的节律与生产的节律一致,上一个周期过去,下个周期开始。而春节,正处在两个周期的中间临界点上,是前一个周期的结束,又是下个周期的开始,因此,她就担当了重要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使命。

一个自然和生命的周期结束了,不论是成功者还是失败的人,过去了的都已经无法挽回,大家又重新站在了一个起跑线上。同时,也可以认为,特别是对于上一个周期中失败的人,生活又给了他重整河山、重新再来的机会。而对于成功的人来说,也是再上新台阶的起点。

本来是一个普通的时间概念上的日子,由于被赋予了这样的意义,她在人们的心目中自然也就截然不同了。在数千年历史中,她被不断创造、选择、约定俗成和不断强化,并通过大量密集的民俗方式,五彩缤纷的节日包装,难以数计的吉祥图案,构筑起理想主义的万千图腾。

在这样的一个日子,所有的人都在想,不管将离我们而去的这一个周期,有多少成功、喜悦、欢乐、幸运、失败、遗憾、失算和痛苦,此刻都已经跑到身后,我们与别人一样重新面对着新的一个周期。过去的一年是已知的、既定的、不可更改的;新来的一年是未知的、全新的、可以把握的。

所以,人们自觉地遵守着种种的禁忌。忌哭,忌摔碎东西,忌说不吉利的话,其实是希望过去的不幸与烦恼不要在下一年出现。人们因此用门神、钟馗、鞭炮、压岁(祟)钱等等方式辟邪;用福字、春联、烟花、灯笼、财神、蝙蝠、八仙、金鱼、石榴等等期盼新年里一切如愿。

而对于那些身在异乡或者身在异国的游子,春节是深刻而久远的记忆,是内心深处难以释怀的思乡情节,就像古街老巷里飘香的陈年老酒。伴随着时令的脚步,那种淡淡的思乡的忧愁,就悄悄地荡漾在眼前了。

同样是春节,城市和乡村是截然不同的。我在乡村出生,在那里长到19岁。然后在城市里读书工作已经30多年了,时间的长度早已经超过乡村。但是,每当春节临近了,自己却会毫不犹豫地告诉朋友,自己要回故乡去。然后就开始留心要带回家的东西,给老人的点心,给大哥的烟酒,给孩子们的新衣服和书籍,给儿时同伴的纪念品等等,统统买回家,放在一起,总会担心到时候走的匆忙忘记了哪一件。即使这几年,我的父母都已经过世了,我依然坚持着回故乡过节的习惯,因为,在我看来,只有故乡的春节,才真正有那种浓浓的年味。

在城市生活30多年,我只在城市过了两次春节。第一个春节是爱人怀了孩子不方便坐长途车,第二次是次年因为孩子太小,后来就再也没有在城市里过年。但就是因为过了这两次,我就再也不愿意过城市里的春节了。就像平日一样起床看电视,朋友们互相打个电话问候,吃一顿平时常吃的水饺,同平时的生活哪里有什么两样呢?

可是,在乡村里,那是怎样的情景啊!进了腊月,附近几个集镇上的大集就热闹起来了。几个集镇的时间会错开,大集几乎天天有。每个集镇上都会有说书的唱戏的,鞭炮市里鞭炮声响个不停,牛羊市里公羊捉对抵架。女人们都会聚集在服装市里挑选过春节的新衣服,青年人和孩子们都在牛羊市和鞭炮市里凑热闹。孩子会买下一挂一挂的鞭炮回家。下午集散的时候,从集镇到一个个村子的小路上,无数的鞭炮声就炸响在半空里,传扬到一个个村庄,村庄里的人们就会说:春节到了,有年味了。

乡村里的节日是从腊月二十三开始的,这一天俗称祭灶,也称为“小年”,就是要在这一天,各家各户要把房子打扫干净,拜祭灶王爷。灶王爷像上大都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除夕的下午是贴春联的时刻,家家户户张红贴彩,挂红灯笼。过去,春联大都是村里会书法的人写的,那样的人被称为乡村书法家。自己买了红纸和笔墨,送到乡村书法家的家里,到了除夕日去取。因为都是亲属或者近邻,人家不会收费,都是义务劳动。这样的书法家,每个村子里都有,他们往往因为会一手书法而在村里备受尊敬。我的叔叔就是村里的书法家,一到腊月,村里人家送来的红纸就多得放不下,都是来请写春联的。

到了除夕夜,村庄的街道上熙熙攘攘。每家的孩子都打着灯笼到街上来了,大街上,胡同里,院子里,到处是晃动的灯笼,孩子们追逐着,看看谁的灯笼最亮,谁的灯笼最漂亮。

大年初一是男人的世界。凌晨两三点钟,成串的鞭炮声在各个家庭的院子里响起来了,这是吃水饺前必须的项目。然后,家里的男性长辈就会率领着子孙走出家门,去给村里的长辈拜年。我们那个村子很大,这个过程总是会持续两三个小时的光景。我们村这些年仅仅高考走出来的学生就有一百多人,大家分布在全国各地,过年的时候基本都会回来,我们这些人自然成为村里的风景。到了每个家庭,给长辈拜年以后,说说自己所在城市的事情,谈谈自己的工作和事业,那种殷殷的关切,溢满情怀。

从初二开始,就是走亲访友的时间了。乡村所有的道路上,南来北往的人络绎不绝。这个项目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一直到吃完了元宵,飘荡在乡村里的浓浓的年味才渐渐飘散。

我知道我是永远也放不下乡村的节日了。我的孩子尽管出生在都市,但是,在我带他回老家过了几个春节以后,他也对于乡村的年一往情深,还没有进腊月,就开始盼望着返乡过春节的日子了。

人们常常说“太阳每天都会升起,我们与所有人一样每天迎接灿烂的黎明。”这句话放在春节这样的时刻,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春节到了,乡愁弥漫,但更浓的是殷殷的期待。

乡愁的诗句过年祝福语过年吉祥话

年度感动文章:《韭菜》,看哭无数人

文/余显斌

1

娘打来电话,问他现在在哪儿。

他轻声说:“在医院。”

娘说:“知道,听你爹说的。”娘接着哽咽着说,“儿啊,你怎么能那样?怎么能捐献骨……髓啊?”

显然,娘不理解什么是骨髓,说到这儿,明显地顿了一下。

他忙说:“娘,没啥。”

娘说:“你不听娘的,娘就死去。”

他急了,忙告诉娘,自己不是捐献骨髓,爹听错了,自己是想找人给自己捐献骨髓,自己有病。

娘一听更急了,问清了他所在的医院,和爹当天就打了车,匆匆赶去,在医院看见了他。他坐在病床上,护士在给他量着血压。娘一见吓了一跳,问道:“儿呀,你怎么啦?”

他说:“白血病。”

娘不懂什么是白血病,望着他。

他告诉娘,患白血病很难治的。看娘身子一颤,他忙说,不过,有骨髓配型成功的人愿意捐骨髓,自己就有救了。

娘忙说:“配啊,砸锅卖铁也配啊。”

他叹口气,说:“哪有那么容易的?两万多人中才有一对配型成功的。”

娘坐在那儿,眼睛直了。

他忙摇着手道,不过,自己很幸运,和一个女孩配型成功。

娘眼睛一亮:“真的?”

他再次垂下头,告诉娘,对方不愿捐献骨髓。娘一脸灰白,许久,点点头道:“是啊,身上的东西,哪一件不是跟眼睛鼻子一样,哪有多余的啊!多余的也不会长啊,谁又愿捐啊?”

爹在旁边嘀咕一声:“听说,捐骨髓没事的啊!”

他沮丧地摇摇头,告诉他们,那个女孩就是不愿捐。

娘试探着问:“真没事吗?”

他说:“可能是吧,不过,这得问问医生。”

正说着,一名医生从旁边匆匆经过,娘忙一把拉住,如抓住救命稻草一般,可怜巴巴地问:“医生,捐献骨髓对捐献的人有伤害吗?”医生望着她摇了摇头。

看她有些不懂,医生就打比方说:“骨髓就像韭菜,捐了又会长出来的。”农村里,韭菜不少,剪后生得更快更肥更多。

娘懂了,娘脸上的灰白颜色没了。娘想了想,仍拉着医生的手不放,她有一个请求,希望医生能帮自己给那个女孩说说。

医生一笑,点头答应了。

2

四人去了另一间病房,见到了那个女孩。

娘走过去,一把拉住女孩的手,说:“娃啊,大婶求你了。”

娘指着他说:“我就这一个儿,请你救救他啊。”

见女孩不说话,娘猛地想起什么似的,指着医生说:“医生说了,对你没损害。如果有损害,这个要求大婶也说不出口啊。”

女孩雪白的脸上流下两行泪,望望她,仍没有说话。

娘急了,说:“娃啊,大婶跪下了。”

娘说着,准备跪下来。女孩忙一把拉住,流着泪说:“大婶,我才是病人,这位大哥是捐献者啊。”说着,女孩指指他,对娘说,“求大婶了,救救我。”

娘站在那儿,愣住了。

不过,娘马上就明白了怎么回事。

娘拉住女孩的手,打量着女孩毫无血色的脸,许久许久,眼眶红了,对他说:“去吧,娘不拦你。”

娘说:“出来了,娘煮鸡蛋给你补补身子。”

他“哎”了一声,笑着望了医生和女孩一眼,忙向手术室走去。他知道,他的方法成功了,善良的娘,一旦知道捐献骨髓是怎么回事,一定不会拦他的。

他猜对了。

3

六个小时后,他捐献了骨髓,走了出来。

爹娘迎上来,仔细打量着他,见他没事,爹一笑,得意地道:“小子,你答应了爹的,我劝你娘来,你回去可得陪爹喝几盅的。”

他一笑,手指一弹,嗒地一响。

娘这才知道,自己被骗来,是儿子和老头子商量好的。

她回头瞪了老伴儿一眼道:“啥出息?几盅酒,就让儿子收买了。”

说完,拍着儿子的手笑笑,得意地道,“我儿捐了骨髓,救了一条人命,救了一个家,娘受一回骗,值啊!”

他望着爹娘笑了。

《大树之恩》,很多人看哭了一美元的爱情!故事很短,却看哭了很多人差点看哭了,这一生,原来这么短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