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贝淘

描写松树的抒情散文

[投稿者:弥秋白 www.lebeitao.com]2020-06-14 09:46:24

松树的抒情散文

泰山观松

我以前去过四次泰山,都是在三、四月间,那时春刚暖,花正开,泰山的岩石还都剥露着,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只有那些引人入胜的摩崖石刻,除了三大夫松、望人松等几处记忆外,对泰山的林木并没有怎么引起注意。

??这次登泰山是在七月流火的酷暑,溽汗淋漓,气喘如牛,绿色自然愈发显得珍贵了。一走近泰山,眼球便绿了起来。刚刚下过一场大雨,草是绿的,树是绿的,山是绿的,连路边淙淙的溪流也是绿的。好一座绿色的天然氧吧!

??这天没有一点风丝儿,在山脚下没走几步,人已然像水里捞出来的一样了。看来,步行爬山是不可能的了,只好走“捷径”,改由天外村乘车上山。

??车子左旋右盘,沿着盘山路疾驰,两边山林郁郁葱葱,高大的阔叶乔木和针状油松混生在一起,端的遮天蔽日,浓浓的绿荫将车子掩映在大山深处,像一楫轻舟,淹没在波涛起伏的大海里,真是心旷神怡,“惊涛骇浪”鼓动着心中的激情。

??车子越往上行,松树也越来越多,形成一片片茂密的松林,树与树之间,挨挨挤挤,青翠欲滴。那些青松有的长在悬崖上;有的挂在半山腰;有的挺直着腰杆,像顶天立地的巨人;有的向下深长了枝干,像招呼远方而来的客人;有的娉婷娟秀,像亭亭玉立的淑女;有的盘根错节,佝偻着身躯,像山间跃出的虬龙,千姿百态,令人目不暇接,奇伟壮观的情景过目难忘,刻骨铭心。

??从中天门索道上往下看,但见绿山林海,碧涛汹涌,一座座山峦像大海的浪尖,起伏跌宕,奔腾不息。不远处一株青松依偎在光滑的峭壁上,粗壮的树干昂着不屈的头,像戴着斗笠的老翁,伸展着结实的胳膊,擎着一片白云,而脚下的岩石则面目狰狞地坦露着。我真怀疑它是怎样的扎根在如此坚硬的顽石上,在这贫瘠的岩层中是靠了怎样的意志生存下来!

??走过天街,我没有忙着去玉皇顶“朝圣”,而是顺着一条静僻的小路登上“瞻鲁台”,独自一人沐风而立,肆意地欣赏起这天上人间的景色来。此时山头云开雾合,清风阵阵,大口吸一下气,心也是潮的,如灌醍醐。近处、远处的峰峦依然是绿的、鲜活的,云遮雾拦,涂抹出一幅水墨松山图。我无心观赏山石上众多达官骚客的诗文题刻,被这眼前的青山绿树陶醉了。

??山风起处,身旁一丛葱翠的松林抖动着天籁的韵律,发出美妙的响声,使人想起“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意景,恍若又一次置身于长海碧浪之中。在初露的阳光下,松树的叶子泛着亮光,浅黄深绿,互相交融,映衬着蓝荧荧的天空,色调对比的柔和,熨帖着心胸间被红尘音喧声嚣揉搓的褶皱。我摸一摸峰顶的一棵老松,那粗糙的树干,犹如武士的铠甲,又似苍莽的龙鳞,确切地说它好象一位百岁的老人,皮很皱,骨很硬,周围的根深扎在岩石中,紧紧把山石搂住,仿佛泰山也正是有了它们的拥抱,方才聚拢的这么结实、雄壮。“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挺然屹立傲苍穹。八千里风暴吹不倒,九千个雷霆也难轰。烈日喷炎晒不死,严寒冰雪郁郁葱葱。那青松逢灾受难,经磨历劫,伤痕累累,瘢迹重重,更显得枝如铁,干如铜,蓬勃旺盛,倔强峥嵘。”这脍炙人口的唱词难道不是泰山松的真实写照么!

??是啊,无论是在冰雪寒冽的严冬,还是在风狂雨暴的炎夏,也不管是在天高云淡的金秋,还是在风和日丽的阳春,泰山松总是挺着铮铮的风骨,英雄不改旧颜色,显现着它硬朗朗的本来面目。

??徘徊在玉皇顶周围,眺望着满山的青松翠柏,心潮起伏,感慨万千。夏日登泰山,让我真正领略了泰山松不屈不挠、顽强抗争、昂扬向上的精神,更领悟了大自然互相包容、和谐一统的内涵。在人生道路上,每个人何尝不应该像泰山顶的青松一样,刚毅挺拔,坚韧不屈,快乐着自己,同时也愉悦着别人!??

松树的风格本文是一片抒情散文,他的写作特点是

松树的风格写作特点是托物寄情,文章通过介绍松树生命力强和自我牺牲的特点,赞美松树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的风格,表达了作者对松树的热爱与赞美之情。由松树的特点联想到共产主义 风格,从而赞美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人。

写一棵松树的短篇抒情散文

1.夏天,它的叶子变得碧绿碧绿的,浑身上下散发着一种勃勃的生机。风雨来了,花、草、树木都被风吹得摇摇晃晃,在风雨中艰难地支撑着。只有松树不管怎样打雷、闪电,都依然顽强地挺立着,不曾有丝毫的歪斜。大雨过后,松树在晴空下显得更加挺拔,郁郁葱葱。

2.古今中外,有许多古人都赞美松树,例如:白居易写的《松树》,胡仲弓写的《咏松》等。松树的品质最令我佩服,它默默无闻地为人们做出贡献,做出牺牲,松树还不怕狂风暴雨,坚韧不拔,松树不但为人们提供着木材,还陶冶着人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做人的道理!

3.松树一年四季枝叶茂盛,生机勃勃。到了冬天,花草都凋零了没有一点绿意,可是松树依然是苍翠挺拔。寒冬大雪纷飞,松树的枝条上落满了雪花,好像一层白色的棉被。真是另一番北国的风光景象,是我们得到美的享受。

4.夏天到了,雷雨交加,松树在风雨中挺立,那一片片绿得发亮的叶子还仍然在枝头欢笑着,那风雨中一声声清晰而动听的声音,像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一样。令我肃然起敬。

描写松树的抒情散文 写一棵松树的短篇抒情散文

借景抒情,描写松柏的作文,散文,800字

我认为 以精神方面写较好

先写 自己有烦恼 之后看到松柏不畏严寒的表现【 描写景】 然后自己的沉思 最后自己前景方向

在结尾写一下景【不要太多】

作家:陶铸写松树的文章

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它只是一味地无忧无虑地生长。松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松树要求于人的可谓少矣!这是我每看到松树油然而生敬意的原因之一。 (使用了排比手法,提出观点之后,开始具体阐述,从松树的生长特性上概括出松树生命力顽强的特点。)

更不用说在夏天,它用自己的枝叶挡住炎炎烈日,叫人们在如盖的绿荫下休憩;在黑夜,它可以劈成碎片做成火把,照亮人们前进的路。总之一句话,为了人类,它的确是做到了“粉身碎骨”的地步了。 (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与前面两个段落并列在一起,仅仅围绕着松树的特性、用途,引出下面的一个结论。)

内容

去年冬天,我从英德到连县去,沿途看到松树郁郁苍苍,生气勃勃,傲然屹立。虽是坐在车子上,一棵棵松树一晃而过,但它们那种不畏风霜的姿态,却使人油然而生敬意,久久不忘。当时很想把这种感觉写下来,但又不能写成。

前两天在虎门和中山大学中文系的师生们座谈时,又谈到这一点,希望青年同志们能和松树一样,成长为具有松树的风格,也就是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人。把当时的感觉写出来,与大家共勉。

我对松树怀有敬佩之心不自今日始。自古以来,多少人就歌颂过它,赞美过它,把它作为崇高的品质的象征。

你看它不管是在悬崖的缝隙间也好,不管是在贫瘠的土地上也好,只要有一粒种子——这粒种子也不管是你有意种植的,还是随意丢落的,也不管是风吹来的,还是从飞鸟的嘴里跌落的,总之,只要有一粒种子,它就不择地势,不畏严寒酷热,随处茁壮地生长起来了。

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它只是一味地无忧无虑地生长。松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松树要求于人的可谓少矣!这是我每看到松树油然而生敬意的原因之一。

我对松树怀有敬意的更重要的原因却是它那种自我牺牲的精神。你看,松树是用途极广的木材,并且是很好的造纸原料:松树的叶子可以提制挥发油;松树的脂液可制松香、松节油,是很重要的工业原料;松树的根和枝又是很好的燃料。

更不用说在夏天,它用自己的枝叶挡住炎炎烈日,叫人们在如盖的绿荫下休憩;在黑夜,它可以劈成碎片做成火把,照亮人们前进的路。总之一句话,为了人类,它的确是做到了“粉身碎骨”的地步了。

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这就是松树的风格。

鲁迅先生说的“我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血”,也正是松树风格的写照。

自然,松树的风格中还包含着乐观主义的精神。你看它无论在严寒霜雪中和盛夏烈日中,总是精神奕奕,从来都不知道什么叫做忧郁和畏惧。

我常想:杨柳婀娜多姿,可谓妩媚极了,桃李绚烂多彩,可谓鲜艳极了,但它们只是给人一种外表好看的印象,不能给人以力量。松树却不同,它可能不如杨柳与桃李那么好看,但它却给人以启发,以深思和勇气,尤其是想到它那种崇高的风格的时候,不由人不油然而生敬意。

我每次看到松树,想到它那种崇高的风格的时候,就联想到共产主义风格。

我想,所谓共产主义风格,应该就是要求人的甚少,而给予人的却甚多的风格;所谓共产主义风格,应该就是为了人民的利益和事业不畏任何牺牲的风格。

每一个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人,都应该像松树一样,不管在怎样恶劣的环境下,都能茁壮地生长,顽强地工作,永不被困难吓倒,永不屈服于恶劣环境。

每一个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人,都应该具有松树那样的崇高品质,人们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就去做什么,只要是为了人民的利益,粉身碎骨,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而且毫无怨言,永远浑身洋溢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的精神。

具有这种共产主义风格的人是很多的。在革命艰苦的年代里,在白色恐怖的日子里,多少人不管环境的恶劣和情况的险恶,为了人民的幸福,他们忍受了多少的艰难困苦,做了多少有意义的工作啊!他们贡献出所有的精力,甚至最宝贵的生命。

就是在他们临牺牲的一刹那间,他们想的不是自己,而是人民和祖国甚至全世界的将来。然而,他们要求于人的是什么呢?什么也没有。这不由得使我们想起松树的崇高的风格!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日子里,多少人不顾个人的得失,不顾个人的辛劳,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为加速我们的革命和建设而不知疲倦地苦干着。在他们的意念中,一切都是为了把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为了迅速改变我国“一穷二白”的面貌,为了使人民的生活过得更好。这又不由得使我们想起松树的崇高的风格。

具有这种风格的人是越来越多了。这样的人越多,我们的革命和建设也就会越快。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像松树一样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崇高的品质;我希望每个人都成为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人。

扩展资料

人物生平

陶铸(1908年—1969年),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湖南省祁阳石洞源人。

1926年入黄埔军官学校,同年参加中国地方从事兵运工作。

1929年到1933年,先后担任中共福建省委秘书长、书记,漳州特委书记,省委组织部长,福州中心市委书记等职务。在这期间,陶铸出色地组织和指挥了闻名全国的厦门劫狱斗争,先后建立了闽南工农红军游击总队和闽东地区的人民武装力量,后来这些部队的一部分编入新四军。

1933年5月,由于叛徒出卖,在上海被国民政府逮捕。在被监禁的四年期间,陶铸团结和鼓舞被囚战友,同敌人不断地进行了英勇的斗争。

1937年经党组织营救出狱后,即被派往湖北担任省委常委兼宣传部长,创建了鄂中游击区。后来,鄂中游击区和游击队扩大为鄂豫边区和新四军鄂豫挺进队,陶铸担任政治委员。

1940年到延安,先后任中央军委秘书长,总政治部秘书长兼宣传部长,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在平津战役中,陶铸化装进入北平同傅作义将军谈判。以后又担负了改编起义部队以及组织和领导南下工作团的工作。

建国后,先后担任中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中共广西省委代理书记,中共中央华南分局书记,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中央委员。

在党的八届十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委,兼任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并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陶铸还曾当选为三届人大代表,二届、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1969年11月30日,因遭受林彪、“四人帮”的残酷迫害,含冤去世,终年61岁。陶铸同志的一生是鞠躬尽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为共产主义事业艰苦奋斗数十年,深得党和人民的信任。

他襟怀坦白,光明磊落,坚持真理,无私无畏,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同林彪、“四人帮”反党集团进行了坚决的斗争。1978年底,中共中央为陶铸召开追悼大会,高度评价其革命的一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松树的风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陶铸

描写松树的抒情散文、描写松树的抒情散文,就介绍到这里啦!感谢大家的阅读!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