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贝淘

地震中感人的故事

[投稿者:帖兴为 www.lebeitao.com]2021-01-20 20:13:23

地震中感人的小故事

当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的,透过那一堆废墟的的间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有些象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的变形了,看上去有些诡异。救援人员从废墟的空隙伸手进去确认了她已经死亡,又在冲着废墟喊了几声,用撬棍在在砖头上敲了几下,里面没有任何回应。

当人群走到下一个建筑物的时候,救援队长忽然往回跑,边跑变喊“快过来”。他又来到她的尸体前,费力的把手伸进女人的身子底下摸索,他摸了几下高声的喊“有人,有个孩子 ,还活着”。 经过一番努力,人们小心的把挡着她的废墟清理开,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包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3、4个月大,因为母亲身体庇护着,他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的睡着,他熟睡的脸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到很温暖。

随行的医生过来解开被子准备做些检查,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的看了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却在这一刻落泪了,手机传递着,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

大灾难面前,母爱,孕育了一个个看似不可能的奇迹。

关于地震感人的小故事

1、断指哺儿

1976年7月28日凌晨三点多,河北唐山一带发生了一场惨绝人寰的地震事故。虽然地震只持续了23秒,但仍旧造成了24万多的人死亡,16万多人重伤。

在救援过程中,也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救援人员听到一阵婴儿的哭声,才发现原来一对母子被深压在废墟之下,半个身子被混凝土板压着动弹不得,但时仍旧竭尽全力护着怀中仅七个月大的孩子。

在救援人员发现她们的时候,这个妈妈已经死去多时,而怀里的婴儿口里面含着母亲的被咬破的手指。

原来这位母亲在地震中依旧用自己的乳汁维持自己孩子的生命,唯恐孩子撑不过去,她用身躯护住孩子,让孩子平安睡去;

在废墟中又被困了几天,乳汁被吸干后,这位母亲就咬断自己的手指,用自己的血来喂养孩子。最后,这位母亲因失血过多而死亡,但自己的孩子却幸存了下来。

2、手刨同学

汶川地震中,一块水泥板倒下来,压在汶川县漩口中学初三学生向孝廉的身上。这位13岁的小姑娘醒来后,模糊中看到缝隙外边有亮光,接着再次昏迷。

此时,一个声音唤醒了她,是同学马健。“我哭着对他说,马健你别走,等我死了再走吧。马健说,‘我不会走的,你是班上年纪最小的,也是生命力最旺盛的,你一定要坚持住。’”

马健一边喊着“坚持,坚持!”一边疯了似地用双手刨着水泥碎块。大约4个小时后,向孝廉终于被刨了出来,而马健的双手已经血肉模糊。

3、不救人我会感到惭愧

20085月12日下午,成都市温江区玉石实验小学950余名学生都在教室里上课。14时28分,陈浩的班主任黄志德老师正站在讲台上,突然感觉到地面剧烈地颠簸起来。

“当时我就意识到是地震了。”黄志德立即组织学生疏散。“大家一定不要惊慌,还有黄老师在后面。”由于学校平时进行过多次演练,学生们一个班接一个班地有序疏散,很快就撤离了教学楼。

然而,就在六年级(1)班的学生全部走出教学楼时,意外却发生了。楼边升旗台旁一面两米多高、4米多宽的围墙突然垮塌,包括陈浩在内的4名学生被重重压倒在地。

“他本来可以不这样的。”黄老师有些哽咽。

原本跑在前面的陈浩,已经穿过了楼边的升旗台,到达了开阔的安全地带。这时候,身为班长的他习惯性地转头一望,看见一个女孩还站在升旗台旁摇摇欲坠的高墙前,他赶忙掉转身,一把把女孩推开……砖墙轰然垮塌,女孩得救了,陈浩却被掩埋在了瓦砾之中。

两个小时后,在武警消防官兵的帮助下,压在砖块下的4名学生终于被刨了出来。

被送到医院时,陈浩的右臂肱骨骨折、腰椎骨折,肺部挫伤出血,背部几乎没有完好的地方。12日晚,陈浩高烧近40度。昏睡中,他的双手在不停地颤抖,还一直呢喃着:“我抓住她了……”

被救的女孩,与陈浩素不相识;那面砖墙夺去的,是他3个最要好的同学的生命。

十几天过去,陈浩已经恢复清醒,但身体还非常虚弱。从陈浩的主治医师口中,记者得知,目前陈浩的伤势仍然相当严重。

虽然只有12岁,这位小小男子汉却在危难面前表现出了不同常人的勇敢。

陈浩的母亲,守在重症监护室外,十几天来一直在流泪。她告诉记者,在最初清理伤口的时候,由于伤员太多,陈浩没能用上麻药,可他愣是没有哭出一声。

父亲陈强说,陈浩一直没有跟他聊过地震时的情况,直到有一天十几位同学来到医院看望儿子,他才知道陈浩是为救人而受的伤。

“要是再遇到这样的事,我还会的。不救人,我会感到惭愧。”陈浩的声音断断续续,平静中流露着坚强。

身高1.7米的陈浩看上去比同龄人更成熟,但他毕竟还是一个孩子。“换药的时候太疼了,偷偷哭过好几次。”陈浩悄声说。

“我们都叫他小英雄!”对于陈浩舍己救人的行为,医生护士们都十分感动,他们给了陈浩这个特别的绰号。

在学校里,由于成绩优异且乐于助人,陈浩不仅担任了班里的班长,同时也是学校的大队委员。在父母眼中,陈浩是个懂事的孩子,常年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料理日常家务,几乎从来没有让在外打工的父母担心过。

爱打篮球的陈浩,一直以来都很渴望能和姚明通一次电话。5月31日上午,陈浩收到了最特别的“六一”礼物:身在美国的姚明特地给陈浩打来了越洋电话。父亲陈强告诉记者,从那天起,陈浩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4、游人互救

汶川大地震袭来时,重庆市55名游人正行进在距汶川50多千米处。“快往公路边的平坝跑……”导游刘晓容和余九冬声嘶力竭地喊着,在两名女孩子的指挥下,大家迅速集中到了平坝上。岷江对面的山,轰隆隆地垮下来,烟尘、沙石扑面而来,前后的路都已坍塌。

自救,势在必行。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在倾盆大雨中,这支特殊的队伍互相扶持着,绕过断裂的公路,奔过800米摇摇欲塌的隧道,躲过一次次余震,走走停停5个多小时后,终于见到了救援者。

5、善良教师

四川什邡市师古镇民主中心小学一年级女教师袁文婷为了拯救学生,献出了自己26岁的宝贵生命。她共救出13名学生。

四川映秀小学四年级语文老师女老师严蓉在救下13个学生后殉职,她爸爸也没有任何消息,一岁的女儿很可能成了孤儿。

四川汶川映秀镇小学29岁的数学老师张米亚。在大地震来临时用双臂紧紧搂住两个小学生,同样以雄鹰展翅的姿势护住孩子,以自己的死换来两个孩子的生。

由于紧抱孩子的手臂已经僵硬,救援人员只得含泪忍痛把张老师的手锯掉,才把孩子救出,两个孩子得以生还。张米亚老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自己生前最喜欢的那一句话:“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他被称为全中国最美丽的翅膀。

四川什邡红白镇中心小学,已确认该校有七名老师殉职。其中二年级语文老师汤宏为救学生,献出了自己20岁生命。他最后的姿势定格在这样的画面上——两个胳膊下各抓了一个孩子,身子下还护着几名孩子。

虽然没能将手中的学生救出教室,而他自己也在瓦砾中丧生,但被他用血肉之躯护住的几个孩子却幸运地活了下来,并最终获救。

汶川大地震中的感人故事

    “清清,那个美丽好学的女孩,你们看见没有?”在救助现场,蓥华镇中学初一一班班主任陈全红一直关心着一个名叫邓清清的女孩子:在她心中,这个贫困家庭里的小女孩,人穷志不穷,常在回家路上打着手电筒看书。在乱石堆中,每看到一具学生的尸体被挖抬出来,陈全红就会默默流泪“他们一天前还是活蹦乱跳的,咋一下子就变成了这样呢?”终于,邓清清被武警水电三中队的抢险官兵救了出来。让陈老师与官兵们感动的是,这个女孩被救出时,还在废墟里面打着手电筒看书。她说:“下面一片漆黑,我怕。我又冷又饿,只能靠看书缓解心中的害怕!”她的诚实如同她的坚强一样,让听者无不动容。陈全红一下子哭了,抱着清清连说:“好孩子,只要你能活着出来,就比什么都好。”与邓清清一样,另一名被压在废墟里名叫罗瑶的女孩子在手脚受伤的情况下,一遍遍地哼着乐曲,靠着顽强的“钢琴梦想”激励自己不要入睡,结果她赢了死神。

    “妈妈,我想你!” “瑞瑞乖,你快快长大点,妈妈把你带到彭州读书书哈……”这是5月12日中午12时许,彭州市公安局民警蒋敏和她远在北川县、朝思暮想的两岁小宝贝的一次电话通话。两个小时后,14时28分,蒋敏与女儿永远天各一方。在这场灾难中,蒋敏全家10口人死亡。揩着永远也揩不完的眼泪,蒋敏转身投入彭州抗震救灾第一线。对于地震幸存者而言,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首先想到的是第一时间给家人报平安。但就在那一刻,蒋敏工作的彭州市通讯中断,电话打不进来,也打不出去。 19时10分,出门巡逻回来的蒋敏再次拨动那个再熟悉不过的电话号码,然而,传来的还是那令人揪心的忙音。20时30分,电话依然无法拨通。 13日凌晨6时许,蒋敏的手机响了,来电显示对方号码是北川的。“喂!”蒋敏刚刚和对方说了两句话,顿时泪如雨下。蒋敏在哭,旁边女警也在哭:蒋敏的舅舅哭着打来电话,蒋敏的爷爷奶奶、母亲、女儿全部遇难……除了舅舅,蒋敏在北川的全家10口人已经确认死亡…… “道路不通,通信不通,我回去也没用,还不如在这里做点事,帮帮和家人一样的灾民。”遭受重创的蒋敏,此时异乎寻常地选择了坚强。 地震发生后,蒋敏一直和战友们忙碌在救援第一线,维持震后秩序,帮助安置源源不断从灾区送下来的灾民。她想走,但不能走,也不忍心走。 看着蒋敏在抗灾一线一天天忙碌憔悴,领导和同事们非常担心,特意把她调换到了指挥中心,但一天后,她又要求到了一线。 因为连日的劳累和悲伤,蒋敏晕厥过去。现场的警官们赶快把蒋敏扶到板凳上,用手托着她的头,经医生检查发现,她的血压很低。在医生的坚持下,蒋敏被送到了医院输液,但一醒过来,她马上要求再次回到安置点。我还行,我不能占医院的床位,我也不能停下来。”蒋敏挣扎着回到天彭中学安置点。 28岁的蒋敏出生在北川县,是个漂亮的羌族姑娘。女儿降生后,由于夫妻工作繁忙,无人照顾,瑞瑞只得随外婆住在北川。 女儿两岁了,会打电话了。蒋敏告诉记者,女儿既乖巧又聪明,每次都会在电话里背唐诗给妈妈听,还会甜甜地说:“妈妈,我想你。”“妈妈,我爱你。”“现在,我再也听不到有人叫我妈妈了,这个电话,就像通往天堂,再也没有人接听。”张燕告诉记者,因为一家分居三地,蒋敏曾多次对他们说,自己对女儿对母亲充满愧疚。

    他是在江苏南京江宁区乞讨的老人,名叫徐超(音)。15日中午,他向募捐点捐了5元钱;下午3时,他又来了,这次捐出了100元,塞进募捐箱,将工作人员惊呆了。他说,中午捐的时候,因为身上都是零钱,不好意思拿出来,后来到银行兑换成100元整钱,才拿过来捐 “灾区的人比我更困难,他们的生命都受到威胁,不容易啊!”他说。据知情人19日报料,徐超又捐了339.01元。

    “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这是一位妈妈留给她三四个月大的宝宝的手机短信。救援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的。在一堆废墟的间隙,她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着地支撑着身体。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包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因为母亲身体庇护着,小宝宝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地睡着。手机塞在包裹着宝宝的小被子里,保存着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

    年轻的妈妈双手怀抱着三四个月大的婴儿,蜷缩在废墟中。她低着头,上衣向上掀起,已经失去了呼吸,怀里的女婴依然惬意地含着母亲的乳头,吮吸着,红扑扑的小脸与母亲粘满灰尘的双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5月13日下午,都江堰河边一处坍塌的民宅,当救援人员小心地将女婴抱起,离开母亲的乳头时,她立刻哭闹起来。“从母亲抱孩子的姿势可以看出,她是很刻意地在保护自己的孩子,或许就是在临死前,她把乳头放进了女儿的嘴里。”

    5月14日10时,震后第三天,当解放军官兵掀开因地震完全坍塌的绵阳市平武县南坝小学的一根钢筋水泥横梁时,眼前的一幕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一位死去多时的女老师趴在瓦砾里,头朝着门的方向,双手紧紧地各拉着一个年幼的孩子,胸前还护着三个幼小的生命。她叫杜正香,是南坝小学学前班中班的代课老师,不过孩子们更喜欢摇着她的手喊她“杜婆婆”,其实杜老师今年才48岁5月14日10时,震后第三天,当解放军官兵掀开因地震完全坍塌的绵阳市平武县南坝小学的一根钢筋水泥横梁时,眼前的一幕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一位死去多时的女老师趴在瓦砾里,头朝着门的方向,双手紧紧地各拉着一个年幼的孩子,胸前还护着三个幼小的生命。

    震灾中,什邡龙居小学教学楼坍塌,上百师生被埋于废墟下。在清理废墟时,人们发现英语老师向倩的身体断成两截,脸部血肉模糊。但她的双手仍紧紧拥着两个学生。人们怎么掰,也无法掰开她紧紧搂住学生的双手。在场所有参与救助的人员均泪流满面,自发向向倩遗体鞠躬致敬。地震发生时,向倩疏散学生离开教室。看到有两个学生手足无措,她大步跑过去,一手搂住一个,朝门外冲。教学楼突然垮塌,她和几名学生被埋在废墟中。向倩的父亲向忠海是什邡南泉小学副校长,听到女儿的噩耗,他悲痛欲绝:“我可以理解,作为教师,应该这样!应该这样!”

拓展资料:

5·12汶川地震,发生于北京时间(UTC+8)2008年5月12日(星期一)14时28分04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震局的数据,此次地震的面波震级达8.0Ms、矩震级达8.3Mw(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矩震级为7.9Mw),地震烈度达到11度。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及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北至辽宁,东至上海,南至香港、澳门、泰国、越南,西至巴基斯坦均有震感。

5·12汶川地震严重破坏地区超过10万平方千米,其中,极重灾区共10个县(市),较重灾区共41个县(市),一般灾区共186个县(市)。截至2008年9月18日12时,5·12汶川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严重的一次地震。

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地震中感人的故事 汶川大地震中的感人故事

地震中的感人故事

地动山摇。他弓着身子,张开双臂紧紧地趴在课桌上,伴着雷鸣般的响声,冰雹般的砖瓦、灰尘、树木纷纷坠落到他的头上、手上、背上,热血顿时奔涌而出;他咬着牙,拼命地撑住课桌,如同一只护卫小鸡的母鸡,他的身下蜷伏着四个幸存的学生,而他张开守护翅膀的身躯定格为永恒……5月13日22时12分,当搜救人员从四川省德阳市汉旺镇东汽中学教学楼坍塌的废墟中搬走压在他身上最后一块水泥板时,所有抢险人员都被震撼、落泪。

他叫谭千秋,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被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誉为“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村里有名的“大孝子”

1957年8月,谭千秋出生在祁东县步云桥镇岩前村。他的父母老实善良,有5个儿女,他排行老大,由于家境贫寒,每顿饭都是以红薯、豆子等杂粮为主,只有一点点米饭,他总是将米饭让给弟弟妹妹吃,自己和父母吃红薯。

谭千秋深信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他学习非常刻苦,村民都将他作为“勤学楷模”教育孩子。为学好英语,他将英语单词写好贴在墙上,睡觉时就记,记不上就点亮灯看一下再记。1975年夏,他高中毕业回家务农,但他没有放松学习,白天跟大家一起出集体工,晚上学习到次日凌晨,困了就用毛巾沾点冷水敷在脸上。两年后,他成了一名代课教师。

1978年夏,谭千秋考上了湖南大学。1982年大学毕业,主动报名到四川东方汽轮厂职工大学当了一名“支边”教师。

谭千秋成家立业后,考虑到三个弟弟都在农村,他一人承担起赡养父母的义务,还花钱为家里装了电话,并竭尽全力帮助弟弟妹妹。

大弟弟谭继秋在家种地收入甚微,便借了几千元买了一台三轮车跑运输。1993年夏季的一天,不慎车翻人伤,花去了几千元医药费。旧债未还,又添新债。谭千秋闻讯后,立即给弟弟寄来2000元钱,还写信安慰弟弟,只要人没事就好,并要弟弟到他那去散散心。车祸对谭继秋身体影响很大,但为了生计,不得不到云南打工,谭继秋便写信鼓励弟弟,还在信中夹寄了40元钱。谭继秋和二弟都没房住,两兄弟建了房,谭千秋给每位弟弟资助3000元。

2006年6月,父亲不幸患上骨髓癌。谭千秋立即回老家召开家庭会,他体谅弟弟都在农村,家境不好,便主动要求负担父亲的医疗费。他怕弟弟和弟媳不同意,便找了个借口:“我在家时间少,平时你们照顾父母很辛苦,就给我一个尽孝的机会吧!”兄弟们拗不过他,只好同意,父亲住院花去医疗费2万多元,他一人承担。

谭千秋工资不高,生活非常节俭,他衣着朴素,大热天连冰棒和矿泉水也舍不得买,口干了他便到附近找井水解渴。他几年才回家一次,因车费太贵,来回一次要2000多元,他便将这些钱省下来支援家里,帮助别人。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谭千秋为人正直,富有爱心,很有正义感。还在念小学,他就特别喜欢帮助别人,如果在放学时下雨,他一定会把雨伞让给没带伞的同学,自己则淋着雨回家。

岩前村现任村支书谭永生与谭千秋是小学同班同学,关系很好。一次,谭永生和另一个同学打架,他正好路过,谭永生叫他来帮架。没想到他跑过来,不但没帮谭永生,反而将他们拉开:“都是同学,不好好相处,打什么架啊!”随后,耐心地做两人的工作,直到他们握手言和。

高中毕业后,村里许多村民不识字,他便向村干部建议,办起了扫盲夜校。他主动当起了教师,白天出工,晚上义务为村民上课,手把手地教村民写字,学文化,他让不少一字不识的村民能看懂报纸,懂得如何科学种田。

谭千秋多才多艺,会吹笛子,拉二胡,写歌词……为活跃村民的文化生活,他与几个年轻人组成村文艺宣传队,晚上自编自演文艺节目,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表扬村里的好人好事,批评赌博、不尊老爱幼等社会不良现象,成为村民喜爱的一道“文化大餐”。有一天晚上,他和谭永生参加村里的文艺表演,来不及吃晚饭,便带上两个红薯:“来,快吃,我刚从家里吃过了。”第二天,谭永生才从他弟弟那里得知,他当晚在家里根本没吃晚饭。

谭千秋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村里修路、建校,他都捐了款。他对学生非常关心,哪怕是操场上有一颗小石子,他都要捡开,怕学生玩耍的时候摔倒。哪位学生有困难,他就尽力相助;学生没吃饭,他会将学生叫到自己家里做饭给学生吃;学生身体不舒服,他会掏钱带学生去医院看病,被同事们誉为“最疼爱学生的人”。他经常教育弟弟妹妹要乐于助人,在他的熏陶下,弟弟妹妹总是去帮助别人,妹妹和妹夫曾一年供养了五个贫困孩子上学!他的人格魅力还深深地影响了下一代,他的大女儿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大学法学院,她说一定要用法律为众多受害者讨回公道。

谭千秋经常教育学生:“做人最重要的是要有社会责任感。”1982年6月大学毕业后,学校准备让他留校任教。当学校领导征求他的意见时,他主动请缨:“我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学校也需要人才啊。”领导反复做他的工作。当他得知四川东方汽轮厂职工大学急需教师时,便立即申请到那里去,一个月后,他如愿以偿地分配到该校工作,在那里一干就是27年。

1996年,一个朋友准备把谭千秋调回衡阳,待遇从优,被他婉言拒绝。父母见他离家太远太孤单,极力劝说他回来,他便耐心地对父母说:“湖南培养了我,四川养育了我,还是在四川多干几年再说吧。”后来,汕头、韶关有关单位高薪聘他去工作,他还是选择留在四川,直到将自己的一切献给了这片热土。

5月12日,一个黑色的日子!

清晨,天空阴沉沉的。

下午2点多钟,谭千秋在教室上课,他正讲得起劲时,房子突然剧烈地抖动起来。地震!谭千秋意识到情况不妙,立即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同学们迅速冲出教室,往操场上跑。房子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还有四位同学已没办法冲出去了,谭千秋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自己弓着背,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盖着四个学生。轰轰轰——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在他的身上,房子塌陷了……

13日22时12分,谭千秋终于被找到。“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第一个发现谭老师的救援人员眼含热泪,他说,谭老师誓死护卫学生的形象,是他这一生永远忘不掉的。“地震时,眼看教室要倒,谭老师飞身扑到了我们的身上。”回忆当时的情景,获救的学生神情仍然紧张。

参考资料: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8-05/20/content_8212115.htm

大地震中的感人故事

汶川大地震是一场摄人魂魄的灾难,人在自然灾害面前是渺小的,但生命的坚强和人性的大爱却是光彩夺目的。在这国难家难突然降临之时,国人们演绎了一个个惊天地泣鬼神的感人故事,一幕幕催人泪下的人间大爱,让我们深受感动。他们为自己的儿女、爱人、学生和受灾群众,无私奉献自己的爱心、血肉之躯,甚至宝贵的生命,这种伟大的母爱、父爱、亲情和博爱,显示了人性的光芒,值得我们热情讴歌和大力颂扬。

1、父母身体守护,女童劫后余生

5月13日,在北川县城一处严重损毁的屋角处,救援官兵发现了一个三岁的小女孩,她被两个不幸遇难的大人护在身下,扑闪的大眼睛里充满生的渴望。两个大人就是她的父母,人们见此情景无不肃然起敬,他(她)们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用自己的身体为孩子搭建了生存的空间。

这幢房屋的断墙残垣死死地压在两个大人身上,而小女孩的腿脚又在大人身下,丝毫不能移动。救援官兵心急如焚,却苦于没有合适的工具,无法将孩子救出,直至14日9时40分左右,随着人们的欢呼,一名救援队员终于从危墙下面抱出了小女孩。这时距离大地震已经过去了40多个小时,顽强的小女孩在父母的保护下熬过了雨夜和余震,战胜了死神!

救出的小女孩梳着两条小辫子,除了右额上一块已经结痂的伤疤外,脸上只有一些灰尘,清秀的面容惹人喜爱。但小女孩的右腿因长期受压迫,已经严重坏疽。小女孩的思维清晰,她告诉人们她已经三岁了,叫宋欣宜。

2、生命的乳汁,如此甘甜辛酸

5月13日下午,都江堰河边一处坍塌的民宅边,数十位救援人员在奋力挖掘,寻找存活的伤者。突然,一幕令人震惊的场景出现在众人眼前:年轻的妈妈双手紧抱着一个三、四个月大的婴儿,蜷缩在废墟中,她低着头,上衣向上掀起,已经停止了呼吸,怀里的女婴依然惬意地含着母亲的乳头,吮吸着,红扑扑的小脸与母亲沾满灰尘的双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救援人员小心地将女婴抱起,然而一离开母亲的乳头,她就立刻哭闹起来。看到女婴的反应,在场者无不掩面。母亲哺育孩子,历来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却从来没有哪个母亲的乳汁如此甘甜;孩子依恋母亲,往往让人由衷感激生命的美好,却从来没有哪个母亲的乳汁如此辛酸。一个死去的妈妈还在为自己的孩子喂奶,从母亲抱孩子的姿势可以看出,她是很刻意地在保护自己的孩子,或许就是在临死前,她把乳头放进了女儿的嘴里。”大爱之前,大恸难抑。

母亲已然罹难,连名字也未及留下;女儿安然生还,将爱代代相传。

3、一声宝贝我爱你,阴阳难隔慈母心

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的。透过那一堆废墟的间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有些像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得变形了。

当人群走到下一个建筑物时,救援队长忽然往回跑去,来到她的尸体前,费力地把手伸进女人的身子底下摸索,他高声喊道:“有人,有个孩子,还活着。” 经过一番努力,人们小心地把压在她身上的废墟清理开,从她的身体下面抱出了一个三、四月大的娃娃,孩子包裹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因为母亲身体的庇护,他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地睡着。

随行的医生过来,解开被子准备做检查时,却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手机屏幕上有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却在这一刻落泪了。手机传递着,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被这阴阳难隔的慈母深情感动得潸然泪下。

4、没有了家人,我们爱其他人吧

蒋敏的舅舅哭着打来电话诉说,蒋敏的爷爷、奶奶、母亲、女儿全部遇难……除了舅舅,蒋敏在北川的全家10口人已经确认死亡……

丈夫对她说:“蒋敏,我们已经够幸运了,很多家庭没有一个幸存者。孩子没有了,我们爱其他的人吧,我们尽可能为他们多做些事情。”

蒋敏说,自己孩子已经没有了,她惟一能做的,就是实实在在地帮助这些灾民:“我的舅舅现在也和他们一样,住在这样的帐篷里面。如果我的母亲我的女儿还活着,肯定也正被很多人这样帮助着、关爱着,这么多家庭和我一样不幸,我感同身受。灾难面前,所有的人都是一家人。”蒋敏的同事张燕告诉记者,每次有小孩子来到救护站,蒋敏总是特别细心呵护,帮他们穿衣、盖被子、逗孩子们笑,“每当这时,我心里就特别的心酸。”本故事主人翁,就是我们在电视镜头里看到的晕倒在工作岗位上的彭州市公安局民警蒋敏。

5、我必须活下去,因为有很多我爱的人在等我

他坚持了79个小时,却没能坚持最后的10分钟。陈坚,一个26岁的青年,妻子怀孕,他却在废墟下压了三天三夜。被救援人员发现的时候,他还活着,并说,“我必须要活下去,因为还有很多我爱的人在等我”。救援人员用了整整6个小时,才把他救出来。可是,当花了一个多小时,将他抬下艰险山路的时候,陈坚终因体力不支,停止了呼吸,在场很多救护的人喊他,“你这个傻子,你都挺了三天三夜了,这会儿你还挺不住吗?你的老婆还在等着你,你的娃儿还没生出来呐。”但他最终都没能再睁开双眼。因为有爱,陈坚努力活着,因为妻子怀孕,陈坚努力坚持着,英雄的陈坚是所有人崇拜的汉子。

6、老婆,我们到死也不分开

一个普通的男子,本想替妻子挡住地震时飞来的巨石,独自赴难,最后却成就了很多情侣相爱时的这句誓词。这是在汶川绵池镇一个灾后处理现场,一名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工作人员含泪讲述了不久前清理一处灾难现场的情形:在一块大石下,一名中年男子呈弓趴姿势保护着身下的一中年女子,而女子则紧紧地抱住男子,两人的尸体已无法分开,只好一起入殓。如果有来生,也许他们还会是一对夫妻,因为爱所以爱,彼此不分开。据说这是一对名字很普通,长相也很普通的夫妻。男的叫朱能,女的叫兰六妹。

7、我的娃是娃,灾民的娃也是娃

蒋晓娟,四川江油县公安局巡警大队一名普通的民警,她把才6个月大、同样需要母乳喂养的孩子交给了父母照料,自己却义务为许多急需哺乳的地震灾区孤儿喂奶。

救灾棚,人头攒动。看到饿得哇哇大哭的婴儿,刚做妈妈不久的女民警解开警服扣子,当众坐下,给襁褓中的孩子哺起乳来——近几天,这个感人的故事,在江油市城区各灾民安置点流传。两天时间里,她的乳汁,喂养了3个嗷嗷待哺的灾民婴儿和5个被解救的婴儿。

蒋晓娟一见到记者,立即不好意思起来:“奶几个娃没得啥子好讲的。”记者想多了解些情况,她不想多说:“天下的女人心肠都是软的,天下的妈妈都是爱孩子的。我的娃是娃,灾民的娃也是娃,他们都是妈的娃。”

8、用生命作支撑,舍身救学生

13日22时12分,救援人员扒出了德阳市东汽中学教导主任谭千秋的遗体。只见他双臂张开趴在一张课桌上,死死地护着桌下的4个孩子。孩子们得以生还,而谭老师却永远地走了……

“要不是有谭老师在上面护着,这4个娃儿一个也活不了。”被救女生刘红丽的舅舅流着泪说。“在我们学校的老师里谭老师是最心疼学生的一个,走在校园里的时候,远远看见地上有一块小石头他都要走过去捡走,生怕学生们不小心摔伤。”夏开秀老师说。刘红丽的舅舅仰天长叹:“谭老师,大好人啊!”

9、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

当汶川县映秀镇的群众徒手搬开垮塌的镇小学教学楼的一角时,人们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一名男子跪仆在废墟上,双臂紧紧搂着两个孩子,两个孩子还活着,而他已经气绝身亡!由于紧抱孩子的手臂已经僵硬,救援人员不得不含泪将之锯掉才把孩子救出。他就是该校29岁的老师张米亚。“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多才多艺、最爱唱歌的张米亚老师用生命诠释了这句歌词,用血肉之躯为他的学生插上了生命的翅膀。

10、爱人心急,死时仍作飞翔姿势。

5月14日10时,震后第三天,当解放军官兵掀开因地震完全坍塌的绵阳市平武县南坝小学的一根钢筋水泥横梁时,眼前的一幕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一位死去多时的女老师趴在瓦砾里,头朝着大门的方向,双手紧紧地各拉着一个年幼的孩子,胸前还护着三个幼小的生命,象一只承重的鸟儿欲振翅飞翔。她就是这所小学代课老师杜正香,不过孩子们平时喜欢摇着她的手,喊她“杜婆婆”,其实杜老师今年才48岁。

“看得出,她是想把这些孩子们带出即将倒塌的教学楼,她用自己的肩背为孩子们挡住了坠落的横梁。”参与搜救的解放军战士说,杜老师以生命守护的五个孩子最终没能生还,这可能是她唯一的遗憾。

孩子 爸爸默默关注你去远航

孩子

大地震解开你远航的缆绳

没有风帆你也与伙伴们慢慢起航

风萧萧中你迎着黑夜的降临

径直向前摸索远处的星光

爸爸默默关注你去远航

盼望你在他乡异土自在安详

孩子

你不再偎依妈妈的臂弯

远征的凝重布满娇矫的脸庞

过早地诀别人间的理想

小心翼翼与伙伴跼行黄泉路上

爸爸默默关注你去远航

盼望你来世回到妈妈身旁

孩子

生与死分界在山崩地裂的一霎

胡爷爷温爷爷情寄抢险前方

子弟兵昼夜救助苦难的人们

民众集聚相互扶助的巨大力量

爸爸默默关注你去远航

盼望你不忘祖国的五星红旗飘扬

孩子

你没有自私地远航他乡

喷洒出鲜血导引科学的目光

柔弱的身躯架起研究抗震的桥梁

轮回生命去置换未来的幸福安康

爸爸默默关注你去远航

盼望你呼唤生命工程给人类希望

孩子

你招唤来救护生命的白衣天使

人们为你手拉手围成铁壁铜墙

这是抗争灾难的成城众志

高喊“加油”把哀悼化成奋发的力量

爸爸默默关注你去远航

盼望你带上人间的鸟语花香

孩子

汶川的洗礼组建了大地震文化

你的血肉化成追求美好生活的篇章

人们坚强了活着就好的信念

肝肠寸断的妈妈停止了悲伤

爸爸默默关注你去远航

盼望你来生再骑在我的肩上

孩子

人们把哀思藏进了心房

余震中简易的教室读书声朗朗

叔叔阿姨抹干了眼眶上的泪珠

信心满怀耕耘家园牧歌悠扬

爸爸默默关注你去远航

盼望你战胜磨难不会彷徨

孩子

世界到处充满着友爱

不分种族同声祈祷你和伙伴安详

祝福你如同烈火中涅磐的凤凰

永生在悠悠天国的白云之上

爸爸默默关注你去远航

盼望你化成天使在生命之河飞翔

孩子

放心地去与伙伴们远行

不要在漆黑的路上迷惘

带着笑颜好好把握手中的舵盘

相互搀扶走进天国的殿堂

爸爸默默地关注你去远航

盼望你永远记得爹和娘的目光

《走好,我的孩子》

(爸爸) 孩子

大地震解开你远航的缆绳

没有风帆你也与伙伴们慢慢起航

风萧萧中你迎着黑夜的降临

径直向前摸索远处的星光

爸爸默默关注你去远航

盼望你在他乡异土自在安详

(爸爸) 孩子

你不再偎依妈妈的臂弯

远征的凝重布满娇矫的脸庞

过早地诀别人间的理想

小心翼翼与伙伴跼行黄泉路上

爸爸默默关注你去远航

盼望你来世回到妈妈身旁

(妈妈) 孩子

快抓紧妈妈的手

去天堂的路

太黑了

妈妈怕你

碰了头

抓紧妈妈的手

让妈妈陪你走

(孩子) 妈妈

我怕

天堂的路

太黑

我看不见你的手

自从倒塌的墙

把阳光夺走

我再也看不见

你柔情的眸

(妈妈) 孩子

你走吧

前面的路

再也没有忧愁

没有读不完的课本

再也没有爸爸的拳头

你要记住

我和爸爸的模样

来生还要一起走

(孩子) 妈妈

别担忧

天堂的路有些挤

有很多同学和朋友

我们说

不哭不哭

哪一个人的妈妈都是我们的妈妈

哪一个孩子都是妈妈的孩子

没有我的日子

你把爱给活着的孩子吧

(孩子) 妈妈

你别哭

泪光照亮不了

我们的路

让我们自己

慢慢的走

妈妈

我会记住你和爸爸的模样

记住我们的约定

来生还要一起走

(爸爸) 孩子

生与死分界在山崩地裂的一霎

(妈妈) 胡爷爷温爷爷情寄抢险前方

子弟兵昼夜救助苦难的人们

民众集聚相互扶助的巨大力量

(爸爸) 爸爸默默关注你去远航

盼望你不忘祖国的五星红旗飘扬

(妈妈) 孩子

你没有自私地远航他乡

喷洒出鲜血导引科学的目光

柔弱的身躯架起研究抗震的桥梁

轮回生命去置换未来的幸福安康

(爸爸) 爸爸默默关注你去远航

盼望你呼唤生命工程给人类希望

(爸爸) 孩子

你招唤来救护生命的白衣天使

(妈妈) 人们为你手拉手围成铁壁铜墙

这是抗争灾难的成城众志

高喊“加油”把哀悼化成奋发的力量

(爸爸) 爸爸默默关注你去远航

盼望你带上人间的鸟语花香

(爸爸) 孩子

汶川的洗礼组建了大地震文化

(妈妈) 你的血肉化成追求美好生活的篇章

人们坚强了活着就好的信念

肝肠寸断的妈妈停止了悲伤

(爸爸) 爸爸默默关注你去远航

盼望你来生再骑在我的肩上

(妈妈) 孩子

人们把哀思藏进了心房

余震中简易的教室读书声朗朗

叔叔阿姨抹干了眼眶上的泪珠

信心满怀耕耘家园牧歌悠扬

(爸爸) 爸爸默默关注你去远航

盼望你战胜磨难不会彷徨

(妈妈) 孩子

世界到处充满着友爱

不分种族同声祈祷你和伙伴安详

祝福你如同烈火中涅磐的凤凰

永生在悠悠天国的白云之上

(爸爸) 爸爸默默关注你去远航

盼望你化成天使在生命之河飞翔

(爸妈) 孩子

放心地去与伙伴们远行

不要在漆黑的路上迷惘

带着笑颜好好把握手中的舵盘

相互搀扶走进天国的殿堂

(爸爸) 爸爸默默地关注你去远航

(爸妈) 盼望你永远记得爹和娘的目光

(孩子) 妈妈

别担忧

天堂的路有些挤

有很多同学和朋友

我们说

不哭不哭

哪一个人的妈妈都是我们的妈妈

哪一个孩子都是妈妈的孩子

没有我的日子

你把爱给活着的孩子吧

(爸爸) 孩子

爸爸默默地关注你去远航

(爸妈) 盼望你永远记得爹和娘的目光

(孩子) 妈妈

我会记住你和爸爸的模样

记住我们的约定

来生还要一起走

地震中感人的故事、地震中感人的故事,就介绍到这里啦!感谢大家的阅读!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