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见过龙门石窟的宏伟雕像者,无不赞叹只有艺高胆大的人才能创造出这样的杰作。
2、听说洛阳龙门石窟闻名天下,百闻不如一见,不如咱们过去看看吧!
3、奉先寺是龙门石窟中艺术最精湛、规模最宏伟的摩崖佛龛.
4、其中最为杰出的是龙门石窟奉先寺石刻群。
5、龙门石窟是我国古代最大的窟群之一,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
6、从南桥看去,龙门石窟的美景一览无遗!
7、奉先寺是龙门石窟中最大的一个窟,长宽各30余米.
8、然后龙门石窟又饱受历代战乱的破坏,至元朝后期,龙门石窟已是千孔百疮、伤痕累累。
9、龙门石窟是北魏、唐代皇家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这里是潜溪寺,龙门西山北端第一个大窟。
10、日前,由中国围棋协会与洛阳龙门石窟世界文化遗产园区管委会共同打造的首届“洛阳龙门杯”中国围棋棋圣战预选赛阶段展开争夺。
截至2014年,东西两山现存窟龛2345个、佛塔80余座。龙门石窟是中国古碑刻最多的一处,有古碑林之称,共有碑刻题记2860多块,其中久负盛名的龙门二十品和褚禭良的伊阙佛龛之碑,分别是魏碑体和唐楷的典范,堪称中国书法艺术的上乘之作。
龙门全山造像11万余尊,最大的佛像卢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最小的佛像在莲花洞中,每个只有2厘米,称为微雕。
龙门石窟也是书法艺术史是宝藏。著名的书法精品龙门二十品,是后代碑拓鉴赏家从龙门石窟众多的石刻造像题记中精选出来的书法极品。这些碑刻不仅记录了发愿人造像的动机、目的,还为石窟考古分期断代提供了依据。
清代学者康有为曾大力提倡整个社会书写要用魏碑体,还称赞魏碑有十美,如:笔法跳跃,结构天成,血肉丰美等。时值今日,魏碑体还作为标语、装潢用字广泛使用。由此可见,二十品在书法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扩展资料:
主要景点
龙门石窟始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3年)前后,后来,历经东西魏、北齐、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共有97000余尊佛像,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
龙门夜景
西山崖壁上有北朝和隋唐时期的大、中型洞窟50多个。古阳洞、宾阳中洞、莲花洞、皇甫公窟、魏字洞、普泰洞、火烧洞、慈香窑、路洞等,为北魏时期的代表洞窟;潜溪寺、宾阳南洞、宾阳北洞(以上两洞的洞窟及窟顶装饰完成于北魏,佛像完成于隋和初唐)、
敬善寺、摩崖三佛龛、万佛洞、惠简洞、奉先寺、净土堂、龙花寺、极南洞等为唐代代表洞窟。东山全是唐代的窟龛,其中大、中型洞窟有20个,如二莲花洞、看经寺洞、大万伍佛洞(又名擂鼓台三洞)、高平郡王洞等。
龙门石窟全景
奉先寺
奉先寺是龙门石窟规模最大、艺术最为精湛的一组摩崖型群雕,因为它隶属于当时的皇家寺院奉先寺而俗
称“奉先寺”。此窟建开凿于唐高宗初,咸享三年(公元672年)皇后武则天赞助脂粉钱两万贯,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功毕,长宽各30余米,洞中佛像明显体现了唐代佛像艺术特点,面形丰肥、两耳下垂,形态圆满、安详、温存、亲切,极为动人。
主佛莲座北侧的题记称之为“大卢舍那像龛”,这里共有九躯大像,中间主佛为卢舍那大佛,为释迦牟尼的报身佛,据佛经说,卢舍那意即光明遍照。这座佛像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达1.9米,佛像面部丰满圆润,头顶为波状形的发纹,双眉弯如新月,
附着一双秀目,微微凝视着下方。高直的鼻梁,小小的嘴巴,露出祥和的笑意。双耳长且略向下垂,下颏圆而略向前突。圆融和谐,安详自在,身着通肩式袈裟,衣纹简朴无华,一圈圈同心圆式的衣纹,把头像烘托的异常鲜明而圣洁。
整尊佛像,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妇女,令人敬而不惧。有人评论说,在塑造这尊佛像时,把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感情、开阔的胸怀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她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
饱经沧桑、老成持重的大弟子迦叶,温顺聪慧的小弟子阿难,表情矜持、雍荣华贵的菩萨,英武雄健的天王,咄咄逼人的力士与主佛卢舍那一起构成了一组极富情态质感的美术群体形象。[6]
奉先寺的九躯大像的背后有很多长方形的小龛,这是大约在宋、金时代,人们为了保护大像龛,依龛修建了木结构屋檐式建筑,这些建筑影响了佛像的通风,加速了佛像的风化,因而后来被拆除。
奉先寺大型艺术群雕以其宏大的规模、精湛的雕刻高踞于中国石刻艺术的巅峰,成为中国石刻艺术的典范之作,也成为唐朝这一伟大时代的象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距离洛阳市区大约十二公里,此处东边是香山,西边是龙门山,两山对峙,一水中流,清澈的伊河缓缓地流向远方。此处古称"伊阙",后来隋炀帝杨广游览到邙山,登高望远,看到伊阙,以为是真龙天子的皇宫大门,从此此处被称为"龙门"。龙门石窟是我国三大石窟之一,这里不仅山清水秀,环境清幽,而且有北魏到唐朝所雕刻的至今仍然保存完好的近十万座佛像,堪称万象生辉,佛教宝库。
游览龙门石窟,你首先会惊叹古人的智慧和毅力。如果没有鬼斧神工的技艺,没有胸有成竹的构思,没有坚定不移的信念,没有普救众生的气魄,十万座巨大的洞窟,十万个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佛像,而且要还历经四百多年的沧桑岁月的磨砺,是不可能完成这样伟大而艰巨的宏伟工程的。无论是奉先寺还是古阳洞无论是万佛洞还是莲花洞,无论是潜溪寺还是宾阳洞,无论是看经寺还是摩崖佛龛,每一座佛雕都包含着无限的激情,每一座佛像都浸透着能工巧匠们的青春和生命。特别是奉先寺里留下的巨大的唐代佛家菩萨雕像,身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1.9米,体态丰腴,面相慈祥,雍容华贵,气势恢弘,既体现了救苦救难、普渡众生的博大胸怀和崇高品德,又展现了唐代物质发达文化灿烂的大国风姿。有人评价说:这尊菩萨造像把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感情、开阔的胸怀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这里是游人最为敬仰的地方,也是佛家经典性的标志性石刻,既具有深厚的宗教研究价值,又具有永久的文化艺术魅力。
现在石窟保存完好的部分大都在龙门山上,而香山上的石窟大部分已经被岁月毁损,虽有零星遗址,已经无法修复,唯有大名鼎鼎的香山寺虽几经沉浮,又几经修复,如今依然香火旺盛,游人如织。另外白居易的白园也是香山著名的景观。
这里的山威仪,这里的水秀丽,这里的佛光万年普照,这里不仅让你游山玩水,更让你感悟人生。
伊阙距洛阳12公里,其山状如龙门,山上窟龛犹如蜂巢,排列整齐,这就是著名的龙门石窟。在这万佛聚集的山上,时刻能够听到隐约的佛国音乐的旋律,特别是在唐代石窟的洞穴里,仿佛听到众多仙女起舞时那衣带随风飘舞的声响。我十分惊讶地发现那石壁上的舞伎,好像刚刚停止舞蹈,但她们身后那些弹筝、弹琵琶、弹箜篌的乐女还喜不自禁地摆弄手中的乐器,还在静等舞女又一轮新的群舞。她们那潇洒的神态,一下子将我们与古代的距离缩短,好像通过神秘的时间隧道,我们与古人开始交流,开始沟通……
这座保存了我国从北魏(494年)到北宋,其间经历隋、唐等七个朝代的人文、风俗、佛家故事的宝窟,充分展示了古代工匠精湛的艺术技巧和高超的雕塑才能。不说别的,单从时间的跨度来看,其间经历400年,王朝更迭频繁,兵荒马乱,任何一次变故,都可能造成雕塑工程的中断,然而,这并没有阻止工程的进展,它仍旧长期地不折不扣地进行着,并一代代地凿山不止,这需要多大的毅力支撑,多么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呵!这件恢宏的艺术工程,应该是世界少见的奇迹之一。
我站在石窟前,不禁对艺术生命的执着追求,对古代工匠无与伦比的想像能力以及他们的艺术献身精神,表示无限的崇敬。那些来自佛国印度的形象,在流传到我国之后,经过无数民间艺术家的创作和演变,逐渐形成具有中国风格的艺术形象。由此可以体会我国古代工匠的创造性劳动之伟大。这些造型不一、各俱特色的佛像,它们那动人姿态和个性化的特征,无一不让千年后的我们感到无比的亲切。特别是它们慈祥端庄的面容,使我们想起自己的母亲,那些近乎慈爱的女性形象,端坐在硕大的莲花座上,显出一种绝妙的人性组合—让人产生一种敬畏而又亲切的感觉,这种感觉又衍生出无限的亲和力。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际(公元493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400余年的营造,其中北魏和唐代大规模营建有140多年,从而形成了南北长达1公里、具有2300余座窟龛、10万余尊造像、2800余块碑刻题记的石窟遗存。龙门石窟中最大的佛像卢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最小的佛像在莲花洞中,每个只有2厘米,称为微雕。
龙门石窟是北魏、唐代皇家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是皇家意志和行为的体现,具有浓厚的国家宗教色彩。两朝的造像反映出迥然不同的时代风格,北魏造像在这里失去了云冈石窟造像粗犷、威严、雄健的特征,而生活气息逐渐变浓,趋向活泼、清秀、温和。这些北魏造像,脸部瘦长,双肩瘦削,胸部平直,衣纹的雕刻使用平直刀法,坚劲质朴。在北魏时期雕凿的众多洞窟中,以古阳洞、宾阳中洞和莲花洞、石窟寺这几个洞窟最有代表价值。其中古阳洞集中了北魏迁都洛阳初期的一批皇室贵族和宫廷大臣的造像,典型地反映出北魏王朝举国崇佛的历史情态。这些形制瑰异、琳琅满目的石刻艺术品,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域外文明交汇融合的珍贵记录。
北魏时期人们崇尚以瘦为美,所以,佛雕造像也追求秀骨清像式的艺术风格。而唐代人们以胖为美,所以唐代的佛像的脸部浑圆,双肩宽厚,胸部隆起,衣纹的雕刻使用圆刀法,自然流畅。龙门石窟的唐代造像继承了北魏的优秀传统,又汲取了汉民族的文化,创造了雄健生动而又纯朴自然的写实作风,达到了佛雕艺术的顶峰。
我们沿着尹河水岸,直奔大卢舍那像龛群雕而去。巍峨高大的大卢舍那像龛群雕到了。我站在下面,仰望大卢舍那像龛群雕,让人顿时有种屏息的感觉。它规模宏伟、气势磅礴,它俯视众生,胸怀坦荡;它雍容大度、气宇非凡;它情态丰富,表情各异。可以说,它以卢舍那佛为中心,用一周极富情态质感的美术群体形象,将佛国世界那种充满了祥和色彩的理想意境表达的淋漓尽致。导游介绍说,这组雕像体现了大唐帝国强大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显示了唐代雕刻艺术的最高成就。此话不假!
我们一步一个台阶向上攀登,一步一个脚印向上迈进,而我的心里更多的是虔诚,是叹服,是神往!虽然脚下有些累,但我们依然坚定不移地向它靠近。随着涌动的人流,我们终于来到了卢舍那佛脚下。我定了定神,仔细观摩着那每一个微妙的表情。心中万千感慨,却无法用言语来表达。我此时才知道,我的知识是多么狭窄,我的语言是多么稀少,竟然找不到更好的形容词来表达我内心的感受!
据说这尊大佛乃是一代女皇武则天为自己歌功颂德仿照自己面容所造。面对群山和流淌了数千年的滔滔伊水,她静静地端坐着,眉稍嘴角含着浅笑,头微低,俯视的目光正好同礼佛朝拜者敬仰的目光交汇在一起,显得那样的温柔、睿智、典雅、优美。大卢舍那像被誉为"东方维纳斯"或"东方雅典娜",她的宁静和慈祥是东方智慧对于力量这个概念的最高深也是最精确的诠释。我久久地仰望,心里突然静了下来,对于周围的喧嚣竟然没有一丝的烦燥和不安。
宾阳中洞是一座三世佛窟。宾阳中洞高9。8米,进深和宽均为11。10米。正面是以释迦牟尼佛像为主的五尊雕像。释迦结中国跌坐,身着褒衣博带式袈裟,通高8。4米,面部清秀、神情饱满、高鼻大目、微露笑意。左手向下屈三指,右手向前仰伸,这种手势表示说法印,本尊坐前有两只昂首挺胸、姿态雄健的石狮。释迦左右侍立着二弟子、二菩萨(左文殊、右普贤)。二菩萨含睬若笑、温雅敦厚,给人以亲切感。在宾阳洞诸像的后座上,雕饰着众菩萨、弟子闻法浮雕像。窟顶做琼隆形,中央雕刻着重瓣大莲花构成的莲花宝盖,莲花周围有八个伎乐和两个供养天人。我们称供养天人为飞天。飞天在佛教艺术中被称为"香音神",是能歌善舞、满身香气的美丽仙人。这就是《法华经》中所述的"诸天伎乐,百千万神,于虚空中一时俱作,雨众天华"的场景。
离开宾阳三洞拾级而上,便看到了万佛洞。万佛洞的形状是方形平顶,顶上雕一莲花藻井,莲花藻井周围刊刻楷书大字:"大唐永隆元年(公元680年)十一月三十日成,大监姚神表,内道场云禅师,一万五千尊佛龛。"该洞主尊名阿弥陀佛,有圆光和身光,结跏跌坐在印覆莲束腰须弥座上,一手贴身斜举胸前,一手抚膝。束腰莲花座中间雕刻四个赤膊袒胸、筋肌突起的力士承托室座。佛背光以上崖壁上雕刻有54朵莲花,每枝上坐一菩萨,姿态生动、富于变化、造型别致、独具匠心。此外,在南北壁上雕有伎乐人,分;乐伎和舞伎。乐伎手执乐器有瑟、竺、拔、茎溪、笛子、西腰鼓等,这是唐代宫廷的"坐部"乐队。舞蹈者或吹、或弹、或拨弄琴弦,彷佛会奏出优美的旋律。将唐朝宫廷中的舞乐场面表现得活灵活现,真可谓工匠们的神工之处。
一路看过去,我们看到许多佛像和文字图案被不同程度的破坏,小到几厘米的,大到几米十几米的,有的整个被破坏了,有的手臂被砍掉了,有的头部被凿去了,大都残缺不全了,就连最大的石雕佛像,高达17米的,也被砍去了双手。看着这些被破坏了的雕刻,真是让人痛心疾首。
门石窟那一座座大小佛像总是出现在眼前,眼前仿佛出现千年前那些虔诚的佛教徒们用自己虔诚的心,用自己巧夺天工的手将自己心目中的佛的形象一刀一刀的雕刻在石崖上。那是一种人与佛的对话,是信徒们将自己心中的寄托刻写在大自然的身上,希望能够将这种美好的寄托永远的留在人间。漫步于伊水河畔,驻足于一座座雕像前,心灵在一种强烈的震撼中穿越时空,感悟人类在与大自然几千年的拼搏中,多么希望通过自己虔诚的付出与祈祷,使人类永远能够过上安逸、祥和的太平生活。
沿着伊水河前行,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直到经过一座横跨伊水河的拱桥,顺着水流和山势一转,眼前兀然矗立着一座崔巍的城门楼,龙门石窟终于到了。进入大门,右恻是巍峨的龙门山,左侧是平静的伊河水。龙门脚下的是禹王池瀑布,只见瀑布从石壁上面的植物缝隙中倾斜而下,随风出来一阵阵水雾,凉爽,提神。下面池水清澈见底,还有许多小鱼、小虾在水草中穿梭。站在池边往山上放眼望去,看见山上布满了无数的大大小小的洞窟,那些历经千年风雨,集无数能工巧匠智慧之大乘的代表作--这就是不朽的龙门石窟。待我们拾级而上,细察一个又一个的洞窟,情不自禁的为石象的千姿百态古代神奇的碉刻艺术而惊叹!看那成千上万的佛象,有笑容满面的、有恬静安详的、有神情严肃的、有表情紧张的……,一个个,一群群,无不展现了我国古代高超的石刻艺术。
龙门石窟是我国四大石窟之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区南13Km处,龙门峡谷东西两崖的峭壁间。因为这里东、西两山对峙,伊水从中流过,多好听的名字啊,伊人如水,她将香山和龙门山一分为二,远远望去犹如一座天然门厥,看上去宛若门厥,所以又被称为"伊厥",唐代以后,多称其为"龙门"。这里地处交通要冲,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是文人墨客的观游胜地。又因为龙门石窟所在的岩体石质优良,宜于雕刻,所以古人选择此处开凿石窟。龙门石窟分布于伊水两岸长达1Km的崖壁上,这里有一条伊水,河两岸是香山和龙门山。自北魏至晚唐的四百余年间,古代匠师在这两座山上凿窟建寺,使这里成了举世闻名的石雕艺术的宝库,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11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龙门石窟始于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大同市)达迁都洛阳前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宋、诸朝。南北长达1公里,现存窟龛2345个,1300多个石窟,碑刻题记2800余块,佛塔50余座,造像10万余尊。题记和碑刻3600余品。
奉先寺是龙门石窟中最大的一个窟,长宽各30余米。奉先寺的不平凡,在于中间那尊巨大的卢舍那雕像,实在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杰作。卢舍那佛像总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据佛经说,卢舍那意即光明遍照。这尊佛像,丰颐秀目,嘴角微翘,呈微笑状,头部稍低,略作俯视态,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妇女,令人敬而不惧。有人评论说,在塑造这尊佛像时,把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感情,开阔的胸怀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她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站在窟前的平台上仰望大佛,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油然而生,仿佛它的每一面墙壁上都记载着一个美丽的神话,每一尊佛像都是一个神秘的传说。主佛慈祥的看着人们,,嘴角露出亲切的微笑。奉先寺是由八尊大佛像和许多小佛像组成的,雕刻精细,石象表面光滑,可见人们付出多少心血啊!一些雕像的肢体残缺不全是因为在上个世纪20年代,我国正处于内外忧患、动荡不安的时期,美国的一个名叫普爱伦的文化劫掠商乘机而入并勾结一些民族败类,像恶魔偷食人间香果一样,,把一部份佛像的头及肢体盗走了,致使我佛受损,也使那神奇、圣洁的古老艺术受到玷污。做为中华民族的传人,我是多么地希望这些象征着中华民族辉煌历史文化的艺术品,能够早日回到祖国怀抱中来呀!
古阳洞,宾阳中洞、莲花洞、魏字洞、皇甫公窟等为北魏时代的代表性洞窟;奉先寺、万佛洞、潜溪寺、看经寺及大万伍佛洞等为唐代的代表性洞窟;东山擂鼓台院中陈列廊内有宋代理学家朱熹、清代名相刘墉等的真迹字碑等。
答:描述龙门石窟的句子:
游览龙门石窟,你首先会惊叹古人的智慧和毅力。如果没有鬼斧神工的技艺,没有胸有成竹的构思,没有坚定不移的信念,没有普救众生的气魄,十万座巨大的洞窟,十万个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佛像,而且要还历经四百多年的沧桑岁月的磨砺,是不可能完成这样伟大而艰巨的宏伟工程的。无论是奉先寺还是古阳洞无论是万佛洞还是莲花洞,无论是潜溪寺还是宾阳洞,无论是看经寺还是摩崖佛龛,每一座佛雕都包含着无限的激情,每一座佛像都浸透着能工巧匠们的青春和生命。特别是奉先寺里留下的巨大的唐代佛家菩萨雕像,身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1.9米,体态丰腴,面相慈祥,雍容华贵,气势恢弘,既体现了救苦救难、普渡众生的博大胸怀和崇高品德,又展现了唐代物质发达文化灿烂的大国风姿。有人评价说:这尊菩萨造像把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感情、开阔的胸怀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这里是游人最为敬仰的地方,也是佛家经典性的标志性石刻,既具有深厚的宗教研究价值,又具有永久的文化艺术魅力。
龙门石窟的传说
相传远古时期,洛阳南面有一大片烟波浩淼的湖水,周围青山苍翠,芳草萋萋。人们在山上放牧,在湖里打鱼,过着平静的生活。村里有个勤劳的孩子,天天到山上牧羊,常常听到从地下传出“开不开”的奇怪声音,回到家,便把这件事
告诉给母亲。母亲想了想,便告诉他,如果再听到的话就回答:“开!”谁知一声未了,天崩地裂,龙门山倾刻从中间裂开,汹涌的湖水从裂口倾出,奔腾咆哮地绕过洛阳城,一泻千里流向东海。水流之后,无数清泉从山崖石罅中迸出,蓄为芳池,泻为飞瀑。两山的崖壁上则出现了无数蜂窝似的窟隆,窟隆内影影绰绰全是石像。从此,龙门石窟便名扬天下了
参考资料:/./
龙门石窟优美语句、龙门石窟优美语句,就介绍到这里啦!感谢大家的阅读!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做比萨好词好句,急∽ 披萨好,披萨秒,大家都来学披萨,好吃有健康 表示披萨很好吃的成语 1、珍馐美馔拼音:[zhēn xiū měi zhuàn]基本解释:珍贵而味道好的饮食,亦作“珍羞美味”。分开解释:①馐:滋味好的食物,好吃的食物;②馔...
介绍一个民间故事作文300字 介绍一个民间故事作文:狄青是宋朝的一员大将,他出身低微,脸上一直留着当士兵时刺下的符号。当时,仁宗皇帝说,你已经是朝廷大将了,可以把脸上的印记去掉。但狄青不肯,说是留着它可以激励土气!一次,狄青带大军出征侬智高...
形容婆婆非常好的句子哪些 1、我的婆婆就是这样一位善良、慈爱、无私奉献的长辈。作为儿媳的我,为今生能遇到这样一位,象亲生母亲一样疼爱呵护自己的好婆婆感到幸运,这是上天赐予我的缘份,赐予我的福份啊!如果真的有来生,我还甘愿做婆婆的儿媳妇。2、...
祝老夫妻幸福的话 祝福两老白头偕老!永结同心!延年益寿!健康长寿! 赞美晚年生活的诗或者老人的诗 赞美晚年生活的诗或者老人的诗有:东晋·陶渊明《饮酒》、魏·曹操《龟虽寿 》 、唐·孟浩然《题大禹寺义公禅房》、唐·王维《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
鼓励员工风雨无阻的出勤的话语 迟到毁一生,早退穷三代,二者皆不沾,必成高富帅 风雨无阻下句是什么 风雨无阻是一个汉语成语,并无特定的上下句。风雨无阻意思是不受刮风下雨的阻碍。比喻做事没有阻碍,畅通无阻。出自明代冯梦龙《醒世恒言·黄秀才徼灵玉...
最近有一个鲜为人知的事情,那就是我有了个师傅。师傅是很优秀的,虽然只是三年级的。但是在作业帮比很多人混的都要好,粉丝就像脱缰的野马,速度只增不减。张三坐不住了,说:“不要看粉,要看实力!”其实啊,师傅也是很有实力的,每次审稿的排名都在前列。...
“天地浩大,任我倾注豪赌。江山沉浮,独独与你棋局满盘皆输。纵有万人举樽贺,我的杯却为你而空。秦时明月,唐风宋韵,都想拿来为你环佩叮咚。这锦绣河山,怎敌有你,百媚千红。”我是山海的君王鱼虾由四方赶来朝拜飞禽走兽皆慕名而来予我大海的蔚蓝与深山的...
老师,这个职业让我们这些莘莘学子真是又敬佩又敬畏,尤其是我们班的那一位老师,真让我们又爱又恨。他在上课时的那种威严,犹如古代的君主一般,而我们只是可怜的被“镇压”的份了。是不是觉得有点太夸张了呢?那就来听听我们的“血泪史”吧!班主任——秦始...
巨大的落地窗,将阳光布满这个小小的休息室,透明的玻璃茶几上,白色的棉花糖无规则地散落着,可又像一种字符。慵懒地坐在沙发上的你,背后是和煦的阳光,你被阳光紧紧包裹着。你扬起的嘴角,弯着的眼眸,桀骜不驯的白色头发,你比阳光更加刺眼;突然张开的双...
秦始皇,在下最敬佩的历史人物之一,世人皆道他是个暴君,可是在下却不这么觉得。世人皆道呀,秦始皇残暴昏庸又无能,但,如果不修建长城,匈奴就会闯进来,杀光这里的百姓,到时候生灵涂炭,那又该如何?你说为什么他不去争召呢?因为他明白,没几个人会为国...
让人感动到哭的句子 我早已不再爱你,只是不知不觉你成了半条命 一些很美很美的句子,看了能让人感动到哭的那种,诗也可以 1.从粗粝的一生中榨尽所有温柔,悉数奉献与你,我仍觉不够2.总以为岁月漫长有大把的时间来挽回和原谅3.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
经典励志成语名言书法大全 1、天道酬勤:多一分耕耘 多一分收获2、海纳百川:豁达大度 心胸宽阔3、学无止境:学习是没有尽头的4、志存高远:心存远大志向5、积健为雄:日积月累方能成就霸业国宾礼书法家观山书法作品《天道酬勤》6、金石为开:心诚志...
关于时间名言名句大全励志人生带作者 增广贤文【光阴黄金难买,一世如驹过隙】长歌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秋声》·朱熹: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关于励志的名人名言哪些(带作者) 凡是挣扎过来的人都...
关于友谊很大的句子(短一点的句子)我要让朋友在我空间里留言 1、岁月如海,友情如歌。2、有一把伞雨撑了很久,雨停了还不肯收。有一束花闻了很久,枯萎了也不肯丢。有一种友情,希望到永远。即使青丝变白发,也能心底保留。这段经典的文字再次读过,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