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与孙多慈:一场不该发生的恋爱,苦恋十年
一百年前的“五四运动”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新思潮的传播也促使着中国女性的进一步觉醒。当时的有识之士认为,女性要达到真正解放的目的,就必须接受高等教育。1920年,民国大学校园首开“男女同校”,随之而来的是在自由解放的大旗之下,师生间恋爱之事时有发生。
1930年秋天,徐悲鸿为得意弟子孙多慈画了一幅素描。画稿上的孙多慈齐耳短发,面如圆月,表情淡然,画作中的她有属于那个时代女学生特有的青涩稚嫩。徐悲鸿在画作的右下角题字:“慈学画三月,智慧绝伦,敏妙之才,吾所罕见。愿毕生勇猛精进,发扬真艺….”
孙多慈自画像
1930年9月,35岁的徐悲鸿任教于中央大学艺术系,一天,他的画室里来了几个旁听生,旁听生的绘画水平良莠不齐,但是其中一位才华与悟性出众的女学生不久便引起了他的注意,她就是孙多慈。
孙多慈出生于书香门第,孙多慈的祖父孙家鼎是咸丰状元,在光绪年间历任工、礼、吏、户四部尚书,官至一品。孙多慈原名叫孙韵君,她的父亲孙传瑷饱读诗书,是大学教授、教务长。由于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长相端庄清秀又带有艺术气质的她,很快吸引了老师徐悲鸿的注意。
1931年的一天,徐悲鸿邀请朋友盛成和宜黄大师参观自己的画室。盛成和宜黄大师到中央大学的门口碰巧遇见了徐悲鸿的妻子蒋碧薇。盛成记起徐悲鸿曾对自己说,他与蒋碧薇因孙多慈在感情上有隔阂,便想绕过蒋碧薇。但蒋碧薇却眼尖地看到二人,热情地走过来打招呼。宜黄大师不知道内情,便老老实实地回答来由,又邀请蒋碧薇一同参观徐悲鸿的画室。蒋碧薇犹豫了一下,便点了点头,答应了。
徐悲鸿作品
一行人来到中央大学,徐悲鸿看到蒋碧薇同行,嘴上没有说什么,但表情却开始不自然起来。蒋碧薇走进艺术专修科素描组画室时,孙多慈一眼就认出了她,蒋碧薇出身于名门望族,举手抬足间尽是高贵优雅。凭借女人特有的敏感,蒋碧薇也认出了立在教室一侧的孙多慈。待走进徐悲鸿的画室,蒋碧薇一眼就看到了那幅丈夫为孙多慈作的画像和《台城夜月》,心里五味杂陈,想起徐悲鸿曾给她写过的一封信,信中说道:“碧薇,你快点回南京吧!你要是再不回来,我恐怕要爱上别人了!”
徐悲鸿与妻子蒋碧薇
蒋碧薇有自己的判断能力,她晚年在回忆录中写:“尽管徐先生不断地向我声明解释,说他只是爱重孙韵君的才华,想培养她成为有用的人才。但是在我的感觉中,他们之间所存在的绝对不是纯粹的师生关系,因为徐先生的行动越来越不正常。我心怀苦果,泪眼旁观,我查觉他以渐渐不能控制感情的泛滥。”
1931年7月,孙多慈以第一名的成绩正式考入中央大学艺术系。大学一年级时,孙多慈便感觉两人感情日渐深厚,徐悲鸿把她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做,先是推荐孙多慈在中华书局印制画作。为了鼓励孙多慈创作,徐悲鸿拿出2500元的私房钱,寄存于友人舒新城那里,并委托舒新城匿名代为购买孙多慈的作品。
1930年孙多慈在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右二)
孙多慈大学毕业后,与徐悲鸿不在一地,只能互相赠送礼物,以寄托恋情。1935 年冬,徐悲鸿绘《燕燕于飞图》赠送孙多慈。画面为一古装仕女,愁容满面,仰望着翱翔的燕子,上题:“乙亥冬,写燕燕于飞,以遣胸怀。”表露了对孙多慈的一片深情。第二年,孙多慈寄了徐悲鸿一颗红豆,以表相思。
徐悲鸿
1936年春夏间,孙多慈一家住在安庆,她的父母坚决反对女儿与徐悲鸿交往,连亲戚都不赞成。每次,孙多慈到小表妹陆汉民家去的时候,其父母便劝说孙多慈迷途知返,孙多慈只是默默地听着,不作表态,神态忧郁。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孙多慈全家避难长沙,巧遇徐悲鸿。徐悲鸿通过朋友关系,将孙多慈一家迁至桂林,而且为孙多慈在广西省政府谋到一职。然后返回重庆中大上课。1938 年7月孙多慈任广西省中等学校教员暑假讲习班风景静物讲师。1938年暑假徐悲鸿又回到桂林,与孙多慈常常同赴漓江写生,这段时间大约是他们最快乐的日子,创作了不少作品。
孙多慈
1938年7 月间,徐悲鸿在《广西日报》上,刊出一则与蒋碧薇脱离同居关系的启事,徐悲鸿启事:鄙人与蒋碧薇女士,久已脱离同居关系。彼在社会上一切事业,概由其个人负责,特此声明。
他们的朋友沈宜甲拿着这份报纸去见孙多慈的父亲,想极力促成孙多慈与徐悲鸿的婚事,谁知孙老先生坚决反对,并且带着全家离开桂林,转往浙江丽水。一向软弱又内向的孙多慈,在此关键时刻,终于屈从于父亲。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孙多慈终于向世俗妥协,在朋友的介绍下,认识了时任浙江教育厅厅长的许绍棣,并最终与其结为夫妻,与徐悲鸿相忘于江湖。
以上内容截取纪录片《凤凰大视野》。
《灵魂有香气的女子》作者李筱懿在该纪录片中说道:“孙多慈的身上,你能够明显感觉到新旧两个时代的冲突。如果从大的环境来讲,民国那个时期,是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其实那个时代的女性面临很多问题和困惑,一堆爱情的向往:我非常希望追求自由与热烈的爱情,另外一个是无法摆脱的桎梏:我知道我的双脚还在泥淖里面,没有办法走得太高太远,但是我的内心是悲苦的……”
《凤凰大视野》李筱懿 谈及孙多慈的爱情
五四女性受到了新旧时代的交替,不论感情的结果如何,受教育的她们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爱情和婚姻成为他们打破旧道德的一种方式。
《凤凰大视野》李筱懿 谈及孙多慈的爱情
无论民国还是现在,女性在爱情中的自由选择和为爱抉择的付出都是在打破束缚往前的一步。
民国时期文人的爱情故事------
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真挚淳朴的爱情还有多少?在充斥着众多相亲节目的娱乐消费下,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这种做作张扬夸张的叫爱姿态,但是,我们是否应该停下脚步,仔细想想对于爱情的追求,到底是否是来自于内心单纯的对爱情的向往?在这个快节奏的所谓追求爱情的环境下,我们应该停下脚步,回头去看看在以往那些风雨飘摇的年代里,那种‘山无棱,天地和,乃敢与君绝’的爱情,那种‘同甘共苦,一生相随’的爱情,那种‘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爱情!
---------------------------------------------------------
张爱玲说:喜欢一个人,会卑微到尘埃里,然后开出花来。 民国名士中就有这么一批人,也许金戈铁马,也许沉浸研究,也许埋头著述,但他们心底最温柔的地方,始终为一个人保留。侠骨柔情的男人是最男人的男人,为爱而生的女人是最女人的女人。这样的男人和女人碰到一起,会抛开外界的纷扰,在乱世中逍遥,他们纵心随性,碰出的爱情之火,比烟花还要绚烂。 那个时代再也不会到来,一如爱情将成为再也买不起的奢侈品。
他青年时期反抗封建包办婚姻,以“女方大两岁”为理由退婚;后来却追求比他大三岁、性格迥异的杨步伟女士,到最后一分钟冒险求爱,而侥幸订婚。 “韵卿,就那么算了吗?—— 我是说咱们?”杨未作声,向赵元任走过来。 于是无言之间,一切都妥了。 就这么把最难办的事情,用最简捷的方式处理妥啦!教我如何不想她 “神仙伴侣”——赵元任、杨步伟 如胡适所赞扬“是一对为人所羡慕的佳偶。” 两人白头偕老,不仅庆贺了金婚(50年)而且又加上10年,结婚整整60年,甲子一周。 图来自美国加州大学的赵元任、杨步伟纪念馆。
说到博学,如果陈寅恪自认第二,大概没有人敢称第一。 而陈寅恪、唐筼是一对结发并白头偕老的夫妻,一对相濡以沫、荣辱与共的夫妻。他们琴瑟和鸣、真情相爱,演绎了一段传统文人的婚姻佳话。 五四运动时,陈寅恪尚未婚,有人问他的爱情观, 他说:一等爱情是爱上陌生人,可以为之死; 二等爱情是相爱而不上床; 三等爱情是上一次床而止,终生相爱; 四等爱情是相爱一生; 五等爱情是随便乱上床。陈受聘于清华国学研究院,与赵元任是同事。陈寅恪“愿有家而不愿做家”在赵家搭伙。赵元任的妻子杨步伟是有名的热心人,又快人快语。见陈寅恪快四十岁了,便对他说:“寅恪,这样下去总不是事。”陈寅恪答:“现在也很快活吗,有家就多出一些麻烦来。”赵元任幽默地说:“不能让我太太管两个家啊!”于是赵元任夫妇就与清华学校的体育教师郝更生合谋为媒,将郝更生的女友高仰乔的义姐唐筼介绍给陈寅恪。陈寅恪与唐筼两人一见钟情,都很珍惜这命中注定的姻缘。 而唐筼好像专为陈寅恪而来到这个世间。陈寅恪故去不久,她亦步其后尘而去。20世纪初,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 辜鸿铭有逛青楼的嗜好,回国后在张之洞幕府做洋文案时常与一干友人到青楼寻花问柳。 有一天闲来无事,辜鸿铭和一帮朋友又去青楼消困解乏,遇到了清新可人的日本女子贞子。 不仅替她赎身,还将她娶进门,作为小妾。风光无限的傅斯年背后有一位一生的追随者——俞大彩。 俞大彩这样说自己的婚姻:“如果比学问,我真不敢在他(傅斯年)面前抬起头,所以我愿意牺牲自己一切的嗜好和享受,追随他,陪伴他,帮助他。结婚之后他没有阻止我任何社交活动,但我完全自动放弃了,十几年来我们的经济状况一直非常困苦,但我们仍然过得很美满很快乐。”
胡适是惧内到了家的男人,每次和太太照相时,总是让太太坐着!他还颇为得意,有个癖好就是收集全世界怕老婆的故事。他发现当时只有德国、日本和苏联没有怕老婆的故事,推断有怕老婆故事的是民主国家,没有的是专制独裁国家。 还提出了著名的“新三从四德”,太太出门要跟从,太太命令要服从,太太说错了要盲从;太太化妆要等得,太太生日要记得,太太打骂要忍得,太太花钱要舍得。 终身只有这么一位老婆,没敢离婚。
当初蔡元培的要求是“天足、改嫁、离婚”!后在绍兴遇见女中巾帼—黄仲玉。 此女16岁丧母后卖画抚养其弟可谓贤雅,17岁刲臂和药以治父疾,可谓孝烈。其父黄尔轩是江西名士,可谓出身名门。 琴瑟和鸣的一对。
杨绛在东吴大学上学时,当时流传,追求杨绛的男同学有孔门弟子“七十二人”之多。 26年东吴大学因学潮停课,杨绛北上清华借读。钱钟书的表弟坏坏的,他告诉表兄,杨绛有男朋友,又跟杨绛说,他表兄已经订婚! 然钱钟书痴迷,情书一封一封,终于打动了杨绛,后钱钟书约她相会。 见面后,他开口第一句话就是:“我没有订婚。”杨绛则说:“我也没有男朋友。” 在别人印象中“书呆子”气十足的钱钟书,在生活上对杨绛却是嘘寒问暖、关怀备至。“钟书一向早睡早起,阿季(杨绛)晚睡迟起。在牛津住入新居的第一天早晨,钟书大显身手,烤了面包,热了牛奶,还有黄油、果酱、蜂蜜,用托盘端到阿季床头,阿季又惊又喜。从此早餐便由钟书负责制作,这个传统一直持续到老。”
徐志摩追林曾请泰戈尔帮忙,泰不看好林,另荐他人。 后林从美国给徐发电报,说自己孤单苦闷。徐大喜,次日一早就去回发电报安慰她。电报局的员工看了说,先生,今天早晨已经有四位先生给这位女士打电报了—-原来,林徽因给好几个男人发了同样内容的电报。这可能是最早的群发吧。 追林徽因的人多了去了,可是呢,最后还是嫁给工科生梁思成。
民国时代的女子若一树静美的桃花绚丽开放,像如许优雅动人女子的产生,可能真的需要三代的人文浸润才可以得来呵。
等待是等待是一生最初苍老:一生爱着林徽因的金岳霖 红颜寂寞,古来几人能知?人间自有情痴,此恨不关风月。
王庚娶了个美貌的妻子。他的同学经常来他家里蹭饭,三蹭两蹭,稍带着把王庚的妻子都给蹭走了。 可是王庚的老婆叫陆小曼,蹭走他老婆的同学叫徐志摩,所以历史上照例没有王庚说话的地方。 但徐志摩也狠,竟然拉了师嫂陆小曼,去找老师梁启超证婚,结果被梁启超在婚礼上狠骂了一顿……一生最初苍老:一生爱着林徽因的金岳霖 红颜寂寞,古来几人能知?人间自有情痴,此恨不关风月。
淞沪战争时,国军与日军激战正酣,旅长王庚却突然出现在上海祖界,为日军抓获,军事地图落入日本人之手,导致中国战局失利。 王庚怎么会被日本人抓住呢?原来,他的前妻陆小曼的二任丈夫,诗人徐志摩飞机失事,于是王庚丢下战事,急忙赶去安慰。 王庚为此判刑两年… 民国人物,古风犹存,多循君子之道。
徐志摩是典型的南方美男子,温文尔雅,温蕴如玉。
陆小曼也是能诗能文能画能舞的才女,同徐志摩结婚后怕他移情别恋,就对其说:“志摩!你不能拿辜先生茶壶的譬喻来作借口,你要知道,你不是我的茶壶,乃是我的牙刷,茶壶可以公开用的,牙刷是不能公开用的!”(辜鸿铭是公开主张多妻的,其最出名的笑话就是:“人家家里只有一个茶壶配上几个茶杯,哪有一个茶杯配上几个茶壶的理?”) 可是呢,最后移情别恋的却是她自己!
昆曲来做媒 张元和、顾传玠后喜结连理。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那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直到我们老得那儿也去不了,你还是依然把我当成掌心里的宝.... 周有光、张允和夫妇是一对令所有人都眼热的情笃伉俪。 他们相敬如宾,举案齐眉。 他俩每日要碰两次杯,上午红茶,下午咖啡。这个习惯几十年如一日地保持着,雷打不动。
他爱上了他的女学生张兆和,因为讷于言辞,沈从文展开了情书攻势,几乎一天一封,张兆和不胜其扰。后来流传沈从文为情所困,欲要自杀这样的消息,张兆和没办法,带了他写的三百多封情书去找校长胡适,并把信拿给胡适看,说:“老师老对我这样子。”胡适答:“他非常顽固地爱你。”她马上回道:“我非常顽固地不爱他。”胡适竟然乐呵呵地表示,沈从文是个人才,我帮你跟你爸爸说说,做个媒。就这样,沈从文继续对张兆和进行“骚扰”。后张毕业回了苏州老家,沈在带了一大包西方文学名著敲开了张家的大门。沈从文鼓起勇气写道:如果爸爸同意,就早点让我知道,让我这个乡下人喝杯甜酒吧。张父极为开明,欣然同意。于是张兆和给他发了一封电报,电报上只有七个字:“乡下人喝杯甜酒吧。”沈从文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1936年4月,西子湖畔,六和塔下,一场轰动中国电影界的集体婚礼在此举行:赵丹与叶露茜,蓝苹(即后来的江青)与唐纳,顾而已与杜小鹃,6位电影红星在塔前由沈钧儒证婚,郑君里主持仪式。然而正所谓“六和塔下六不和”,这三对夫妻的波折真可谓历尽传奇。赵丹在新疆不被盛世才抓获。叶露茜闻讯曾赴新疆营救,未果。后来,她听说赵丹已被杀害,痛不欲生,准备自杀,但由于孩子的缘故只得作罢,并委身嫁给了剧作家杜宣。几年后,赵丹逃出新疆,第一件事就是寻找叶露茜。此时,叶露茜已怀上了杜宣的孩子,她对赵丹说:“我已经毁了一个家庭,我不能再毁另一个。”两人就此彻底分手。
1913年,病榻上的保定军校校长蒋百里爱上了护理自己的日本护士佐藤屋登,1914年秋,蒋百里终在塘沽码头迎来新娘,假天津德国饭店与佐藤小姐结成百年之好。婚后,蒋百里为他的夫人取了一个汉文名字“左梅”。 他们生有五个女儿,但左梅夫人从不教女儿们学日语,平时一家人都用一口地道的北京话交谈。
中国近代史上饱受争议的人物,撇开他的政治立场。 我们单看他与陈璧君的动人传奇爱情。 他们相识时,汪精卫26岁,陈璧君17岁。 彼此相恋却没有更进一步,因为当时两人已都有婚约。 于千万人之中他们相遇,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却只能说一句“噢,你也在这里吗?” 直到陈璧君得知汪精卫刺杀摄政王之事。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心绪,当得知心爱之人要为理想赴死,试问天下谁又能静下心呢。她去找了汪精卫,当汪精卫说到明天将在爆炸中和载沣同归于尽,这或许将是他们最后的一夜。她拉著他的手轻声地哭泣,他想找一些话安慰她,却又说什么也说不出。后来刺杀计划失败,汪精卫被捕入狱,一日狱卒给汪精卫塞进十个鸡蛋。每一个鸡蛋上写著一个小小的“璧”字。后来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汪精卫死后葬于葬于南京郊外的梅花山。“革命党人只有二途:或为薪,或为釜。薪投于火,光熊然,俄顷灰烬;而釜则尽受煎熬,其苦愈甚。二者作用不同,其成饭以供众生饱食则一。”汪精卫的一生履行了他的这句诺言。 陈璧君被判终身监禁,在狱中始终拒绝承认汪精卫的卖国罪行,病死于牢中。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1927年12月1日,蒋介石与宋美龄在上海举行婚礼,一段见证之后中国近半个世纪风云变幻的婚姻自此而始。 正如所有历史名人的经历一样,蒋宋联姻自一开始,就被人们所津津乐道,而他们的婚姻生活也注定不会平凡。 然而,本是一场佳人配英雄的喜剧,却在几十年来政治攻奸中黯然失色,变成了一场真真切切的杯具了!
蒋介石曾于日记里言及与宋美龄之爱为“平生未有之爱情”! 宝剑赠英雄,佳人配英雄,如此而已!
17岁时,出身于书香门第、名门望族的王玉玲嫁给大她25岁的国民党将领张灵甫,成为他的第四任妻子,三年以后,张灵甫陨命于孟良崮,她从此寡居60余年。 王玉玲容貌出众,性格上又十分冷傲。就是这样在别人眼里的冷艳美女。却1945年的某一天对当时42岁的张灵甫一见倾心。抗战胜利后,上海金门饭店见证了一代抗日名将——时任国民革命军七十四军中将军长的张灵甫与倾国倾城的王玉玲结为了夫妻。
三年后,到了那片荒山上。回天虽无力,将军不肯降。 舍了生命,殉了信仰,一纸遗书,写尽了铁血柔肠。三年的甜蜜转眼间烟消云散,从小到大,无论何时,王玉龄总像一朵花,明媚鲜艳,引人瞩目。这仿佛是她的命,躲不开,也躲不了。或许在中国等待红颜命运注定是悲情的。生为红颜,倾国倾城,到底是她的幸福,还是不幸呢?
1931年,梁思成从外地回来,林徽因很沮丧的告诉他:“我苦恼极了,因为我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这应该是林徽因这个女人独特的聪明之处,遇到问题时,从来不是自己一个人去解决,让你抛给愿意帮她解决的人。梁思成第二天告诉林徽音,“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选择了老金,我祝愿你们永远幸福。”林徽因后来又将这些话转述给了金岳霖,金岳霖回答,“看来思成是真正爱你的,我不能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应该退出。”于是从此三人终身为友。金岳霖说到做到,自那以后他们三人毫无芥蒂,长期以来一直是毗邻而居,常常是各居一幢房子的前后进。即使偶尔不在一地如抗战时在昆明、重庆,但金老一有休假就跑到梁家住。这种坦荡荡的胸襟增进了他们之间的信任:连梁思成夫妇吵架,都是金老理性地为他们仲裁。林徽因1955年去世时,金岳霖觉得很悲哀,他说自己的眼泪没有停过。他给林徽因的挽联充满了炽热颂扬与激情飞泻的不凡气势:“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四月天”取自林女士诗题《你是人间四月天》,它在西方意味着艳日丰硕与富饶。林徽因去世后一年,一次金岳霖在北京饭店请客,老朋友们都纳闷他为什么请客。金岳霖站起来说:今天是林徽因的生日。闻听此言,有些老朋友望着这位终身不娶的老先生,偷偷地掉了眼泪。”即使在金岳霖已88岁高龄时,此时他身体衰弱,行动不便,记性也不大好了,谈话超过10分钟就会睡着。但是说到林徽因,他却依旧精神矍铄,十分健谈。据晚年采访金老的陈宇先生说,金老看到林徽因的照片时很激动:他接过手,大概以前从未见过,凝视着,嘴角渐渐往下弯,像是要哭的样子。他的喉头微微动着,像有千言万语梗在那里。他一语不发,紧紧捏着照片,生怕影中人飞走似的。许久,他才抬起头,像小孩求情似地对我们说:“给我吧!”陈先生等答应为他翻拍一张,金老生怕别人忘了,还拱手说:“那好,那好,那我先向你们道个谢!”当拿到照片时,他捧着照片,凝视着,脸上的皱纹顿时舒展开了,喃喃自语:“啊,这个太好了!这个太好了!”神经又兴奋了起来。坐在这位垂垂老者的身边,你会感到,他虽已衰残病弱,但精神一直有所寄托。一次,陈钟英先生编纂林徽因诗文将样本请他过目。金岳霖摩挲着,爱不释手。陈钟英先生趁机凑近他耳边问,可否请他为文集写篇东西附于书中。然而,金岳霖金口迟迟不开。等待着,等待着,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了,录音磁带一圈又一圈地空转过去。人们无法讲清当时他的表情,只能感觉到,半个世纪的情感风云在他脸上急剧蒸腾翻滚。终于,他一字一顿、毫不含糊地说:“我所有的话,都应该同她自己说,我不能说,”他停了一下,显得更加神圣与庄重,“我没有机会同她自己说的话,我不愿意说,也不愿意有这种话。”他说完,闭上眼,垂下了头,沉默了。林徽因早已作古,对一切都不会感知了。但金岳霖仍要深藏心曲,要跟林徽因直接倾诉。大概,那是寄望大去之日后在另一个世界里两个灵魂的对语吧。啊,此情只应天上有,今闻竟在人世间。

徐志摩和林徽因之间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关系,相爱到底有多深,你想知道的是这些。
且听我依据史料细说根由。
在伦敦,父女两人同时与徐志摩谈恋爱
林徽因的父亲是林长民,字宗孟,1917年张勋复辟失败后,入段祺瑞内阁任司法部长,三个月后辞职赴日本考察。1920年春携女儿林徽因赴英国,身份是中国国际联盟同志会驻欧代表。其时林长民44岁,林徽因16岁。同年10月,徐志摩从美国来到伦敦,入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读书。
徐志摩和林家父女的相识,是在国际联盟的一次讲演会上。“我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混了半年,正感到闷想换路走的时候,认识了狄更生先生……第一次见着他是在伦敦国际联盟协会席上,那天林宗孟先生演说,他做主席。第二次是宗孟寓里吃茶,有他。”这是徐志摩在《我所知道的康桥》中的说法。林徽因《忆志摩》文中说,她初次遇见徐,是在徐初次认识狄更生先生的那次会见中。
志摩记错了,没有半年,到伦敦两个月就认识了林家父女,且很快便向林徽因发起了爱的攻势。有林长民的信可证:“足下用情之烈令人感悚,徽亦惶恐不知何以为答,并无丝毫mockery(嘲笑),想足下误解了。”信末附言“徽徽问候”。
一个是留学三年的青年男子,一个是情窦初开的妙龄女郎,志摩的用情之烈不难想象,而徽因的惶恐失措也在情理之中。好在林长民是个豁达大度的人,不光不责怪反而给以解说。
很快张幼仪来到伦敦,徐志摩通过狄更生的关系,取得剑桥大学王家学院特别生的资格,携妻搬到离剑桥六英里的沙士顿乡下住家。这期间志摩和徽因一直保持通信联系。张幼仪在《小脚与西服》一书中对她的侄孙女张邦梅说:
“几年以后,我才从郭君那儿得知徐志摩之所以每天早上赶忙出去,的确是因为要和住在伦敦的女朋友联络。他们用理发店对街的杂货铺当他的地址,那时伦敦和沙士顿之间的邮件送得很快,所以徐志摩和他女朋友至少每天都可以鱼雁往返。他们信里写的是英文,目的就在预防我碰巧发现那些信件,不过我从没发现过就是了。”
对于张幼仪来说,她尽可以这样怀疑,也有几分是事实,但要说全是事实,即志摩每天等的都是林徽因的信,就不对了。
肯定有徽因的信。1927年林徽因在美国上学,正好胡适也去了美国,3月15日给胡的信中说:“我昨天把他的旧信一一翻阅了。旧的志摩我现在真真透澈的明白了,但是过去,现在不必重提了我只求永远纪念着。”这些话,不光说明他们当年确实通信,也说明了他们当时各自的状态。
志摩热烈追求是不用说了,徽因这边兴奋或许是有的,没有很当真也是真的。否则不会几年之后才“真真透澈的明白了”。
再一个证据是,志摩一死,存在凌叔华那儿的“八宝箱”,也叫文字因缘箱,里面放的是志摩的日记和手稿,其中有《康桥日记》,立即成了林徽因务必得之的对象。她的理由是,“我只是要读读那日记,给我是种满足,好奇心满足,回味这古怪的世事,纪念老朋友而已。”(1932年农历正月初一给胡适的信)凌叔华退给她的日记中少几页,为此还和凌怄了好一阵子的气。
同时还有林长民的信,两人也是谈恋爱。1925年12月24日林长民死于郭松龄之役,第二年2月6日,志摩在自己编的《晨报副刊》上刊出林的《一封情书》,加了按语说:“分明是写给他情人的,怎么会给我呢?我的答话是我就是他的情人。听我说这段逸话。四年前我在康桥时,宗孟在伦敦,有一次我们说着玩,商量彼此装假通情书,我们设想一个情节,我算是女的,一个有夫之妇,他装男的,也是有妇之夫,在这双方不自由的境遇下彼此虚设的讲恋爱。”
于此可知在沙士顿,志摩每天去杂货铺取的信,更多的该是林长民来的情书。
从林徽因给胡适的信中,也可以看出她的矜持,年龄小是一个因素,出身名门是一个因素,还有一个因素也不可忽略,那就是,她不是嫡出,而是庶出。林长民有两个小老婆,林徽因是第一个小老婆的长女。这种身世的女子,一般来说,更要自尊自重,否则闲话就多了。
在北京,情人不愿受干扰
1921年10月林徽因随父回国。1922年10月徐志摩回国,在南方稍事盘桓,12月初来到北京。
志摩所以匆匆回国,肯定是知道林徽因许配给梁思成了。他离开伦敦回国,原意还要回来的,这从他的名诗《康桥再见吧》中可以看得出来。“设如我星明有福,素愿竟酬,/则来春花香时节,当复西航,/重来此地,再捡起诗针诗线,/绣我理想生命的鲜花,实现/年来梦境缠绕的销魂踪迹,/散香柔韵节,增媚河上风流。”
莫非说一起来伦敦留学,是徽因给志摩的许诺?
然而一到北京,他就知道事情不是那简单的了。先是梁启超给他来了一封长信(梁在上海),劝他“义不容以他人之苦痛易自己之快乐,弟之此举,其于弟将来之快乐能得与否,殆茫然如捕风,然先已予多人以无量之苦痛”。这话虽是替张家说的,又何尝不是他自己的亲身感受,毕竟是他的儿子将要娶徽因为妻啊。
梁还感叹:“呜呼志摩,天下岂有圆满之宇宙若尔尔者!”
如果梁启超不打算娶徽因作自己的儿媳,毫无疑问,这些话都是掷地作金石之声的醒世良言,任谁听了都会感激涕零,迷途知返,然而一加上这个背景,这些话就显得苍白无力,甚至让人觉得可怜兮兮了。
纵然是老师,徐志摩也不会买这个帐,他会怎样回答,也就不难想象了。“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等于说那么咱们就较量一下吧。
这封信几乎是他到北京的当天收到的。这时还没有见上林徽因,待见过林徽因,他就没有这么大的自信了。林在培华中学读书,自然是不好去找的。林家住在景山后街一处称作雪池的院子里。那儿是能去的,可是徽因常常不在。她与梁思成的恋爱关系已相当稳固了,余暇时间两个人常在一起谈情说爱。
有一个小故事,颇能说明志摩的执著与尴尬。
梁启超是松坡图书馆的馆长。松坡图书馆有两处院子,一处在西单附近的石虎胡同七号,一处在北海公园里的快雪堂。快雪堂是一处幽静高雅院落,星期天不对外开放,梁思成因关系特殊备有钥匙可以自由出入,便约了林徽因来此相聚。徐志摩找林徽因也会找到这儿。他是梁启超的弟子,又是林长民的朋友,就是梁思成在,来找林徽因也不能说有什么不对。去的次数多了,自然引起梁思成的反感,梁便在门上贴一纸条,大书:
Lovers want to be left alone.(情人不愿受干扰)。
志摩见了,只得怏怏而去。(梁实秋《赛珍珠与徐志摩》)
就算一种恶作剧吧,怕也不是梁思成背着林徽因写的吧。
1924年四五月间,泰戈尔访华期间,给了徐林接触的机会,一起接待进出会场,又一起演出英文戏剧,又恢复了昔日的情感。5月20日,泰戈尔一行离开北京去太原,徐志摩陪同前往。车站上,送行的人很多,林徽因也在里面。车快开动了,徐志摩正在写一封给林徽因的信,尚未写完,车已蠕动,徐志摩要冲过去递给车下的林徽因,泰戈尔的秘书恩厚之见他太伤感,一把抢了过来替他藏起。后来志摩再没提起此事,恩厚之就把此保存起来带回英国。直到70年代,梁锡华去访问,让梁看了原件。信里写的是:我真不知道我要说的是什么话,我已经好几次提起笔来想写,但是每次总是写不成篇。这两日我的头脑只是昏沉沉的,开着眼闭着眼都只见大前晚模糊的凄清的月色,照着我们不愿意的车辆,迟迟地向荒野里退缩。离别!怎么的能叫人相信?我想着了就要发疯,这么多的丝,谁能割得断?我的眼前又黑了!
从这封信上,可以看出,大前天晚上,他俩是在一起的。就是这次会面,林徽因向志摩摊了牌,说她马上就要随梁思成去美国留学了,她不可能做他的妻子,他们必须“离别”。
林徽因到了美国后,才咀嚼出志摩对她的真情的滋味而倍加珍惜。在1927年3月15日给胡适的那封信中,她说:“请你告诉志摩我这三年来寂寞受够了,失望也遇多了,现在倒能在寂寞和失望中得着自慰和满足。告诉他我绝对的不怪他,只有盼他原谅我从前的种种。
1928年8月林徽因回国,与梁思成一起受聘为东北大学教授。1931年初,徐志摩闻知林病重,曾专程去沈阳看望。这年春季开学后,志摩来到北平任北大教授,林徽因病重回到北京疗养,两人的接触又多了,加之志摩与小曼感情不睦,两人的又时常走动,颇有旧情复萌的趋势。对这一段的感情,林徽因和梁思成的儿子梁从诫的看法是:
我一直替徐想,他在1931年飞机坠毁中失事身亡,对他来说是件好事,若多活几年对他来说更是个悲剧,和陆小曼肯定过不下去。若同陆离婚,徐从感情上肯定要回到林这里,将来就搅不清楚,大家都将会很难办的。
林也很心疼他,不忍心伤害他,徐又陷得很深。因而我一直觉得,徐的生命突然结束,也算是上天的安排。
当晚辈的说这样的话,实在太不应该了。为了自己的家声,竟说他人烧死是好事,不像个有文化的人说的话。这是《人间四月天》播出后,梁从诫先生回答《文艺报》记者时说的。登在本年5月6日该报四版上。不看这些话,我还不知道1931年在北平,徐林感情已发展到这样危险的地步。
《来不及说我爱你》,一本很感人的小说,现在已经排成同名电视剧了,李晓冉、钟汉良主演
民国时期感人爱情故事、民国时期感人爱情故事,就介绍到这里啦!感谢大家的阅读!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做比萨好词好句,急∽ 披萨好,披萨秒,大家都来学披萨,好吃有健康 表示披萨很好吃的成语 1、珍馐美馔拼音:[zhēn xiū měi zhuàn]基本解释:珍贵而味道好的饮食,亦作“珍羞美味”。分开解释:①馐:滋味好的食物,好吃的食物;②馔...
介绍一个民间故事作文300字 介绍一个民间故事作文:狄青是宋朝的一员大将,他出身低微,脸上一直留着当士兵时刺下的符号。当时,仁宗皇帝说,你已经是朝廷大将了,可以把脸上的印记去掉。但狄青不肯,说是留着它可以激励土气!一次,狄青带大军出征侬智高...
形容婆婆非常好的句子哪些 1、我的婆婆就是这样一位善良、慈爱、无私奉献的长辈。作为儿媳的我,为今生能遇到这样一位,象亲生母亲一样疼爱呵护自己的好婆婆感到幸运,这是上天赐予我的缘份,赐予我的福份啊!如果真的有来生,我还甘愿做婆婆的儿媳妇。2、...
祝老夫妻幸福的话 祝福两老白头偕老!永结同心!延年益寿!健康长寿! 赞美晚年生活的诗或者老人的诗 赞美晚年生活的诗或者老人的诗有:东晋·陶渊明《饮酒》、魏·曹操《龟虽寿 》 、唐·孟浩然《题大禹寺义公禅房》、唐·王维《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
鼓励员工风雨无阻的出勤的话语 迟到毁一生,早退穷三代,二者皆不沾,必成高富帅 风雨无阻下句是什么 风雨无阻是一个汉语成语,并无特定的上下句。风雨无阻意思是不受刮风下雨的阻碍。比喻做事没有阻碍,畅通无阻。出自明代冯梦龙《醒世恒言·黄秀才徼灵玉...
最近有一个鲜为人知的事情,那就是我有了个师傅。师傅是很优秀的,虽然只是三年级的。但是在作业帮比很多人混的都要好,粉丝就像脱缰的野马,速度只增不减。张三坐不住了,说:“不要看粉,要看实力!”其实啊,师傅也是很有实力的,每次审稿的排名都在前列。...
“天地浩大,任我倾注豪赌。江山沉浮,独独与你棋局满盘皆输。纵有万人举樽贺,我的杯却为你而空。秦时明月,唐风宋韵,都想拿来为你环佩叮咚。这锦绣河山,怎敌有你,百媚千红。”我是山海的君王鱼虾由四方赶来朝拜飞禽走兽皆慕名而来予我大海的蔚蓝与深山的...
老师,这个职业让我们这些莘莘学子真是又敬佩又敬畏,尤其是我们班的那一位老师,真让我们又爱又恨。他在上课时的那种威严,犹如古代的君主一般,而我们只是可怜的被“镇压”的份了。是不是觉得有点太夸张了呢?那就来听听我们的“血泪史”吧!班主任——秦始...
巨大的落地窗,将阳光布满这个小小的休息室,透明的玻璃茶几上,白色的棉花糖无规则地散落着,可又像一种字符。慵懒地坐在沙发上的你,背后是和煦的阳光,你被阳光紧紧包裹着。你扬起的嘴角,弯着的眼眸,桀骜不驯的白色头发,你比阳光更加刺眼;突然张开的双...
秦始皇,在下最敬佩的历史人物之一,世人皆道他是个暴君,可是在下却不这么觉得。世人皆道呀,秦始皇残暴昏庸又无能,但,如果不修建长城,匈奴就会闯进来,杀光这里的百姓,到时候生灵涂炭,那又该如何?你说为什么他不去争召呢?因为他明白,没几个人会为国...
禁毒名人名言要名字的来个20句 1、一次吸毒,终生戒毒2、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3、防毒反毒,人人有责。 4、扫除毒害,利国利民。 5、毒品是人类社会的公害。 6、吸毒是犯罪的祸根。 7、毒品一日不绝,禁毒一刻不止。 8、有毒必肃,贩毒必惩...
写汗水与泪水的哲理句子 因泪水而汗水,因汗水而泪水。一字之别,千差万别。 泪水和汗水的励志句,麻烦速回。^_^ 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从来没有努力过还怡然自得地安慰自己,连一点点的懊悔都被麻木所掩盖下去。不能怕,没什么比自己背叛自己更可怕。跌...
描写喜悦心情的好句子 描写喜悦心情的句子1、他心里像灌了一瓶蜜,眉角含笑,连那四方的紫膛脸上隐隐约约的麻瘢也泛着红光、他乐得下嘴唇往上嘴唇包,脸蛋儿耸成个肉疙瘩。2、爸爸同意了她的要求,她顿时心花怒放,喜悦飞上眉梢,两只眼睛眯得像两个小小的...
简短唯美励志英语句子哪些 1、If at the outset I brave, ending is different.如果当初我勇敢,结局是不是不一样。2、Perseverance can sometimes equal gen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