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贝淘

清朝拜年祝福

[投稿者:行嘉容 www.lebeitao.com]2021-08-02 15:43:07

古代拜年的贺词,古代人拜年一般都说些什么

1.文徵明拜年《拜年》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2.韩愈《春雪》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3.皇甫冉《春思》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邻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拓展资料:

古代人并不都把过年当成一年最正经的时节。比如宋朝节假极多,天子的生日也要过节吃饭。清朝有所谓三节,也就是过年、五月节、八月节。过年是讲究过一岁。在古代,岁者,木星也。古人对岁与其说热爱,不如说敬畏。加上宫廷平时吃东西就脑满肠肥,膏腴得很,不像小民百姓,攒着胃口,大年夜猛吃一顿。如是,宫廷年夜饭,仪式感比口味重要得多。

古代高级春节拜年祝福语

卯兔留瑞福常在,辰龙送祥禄相伴;春夏秋冬四季顺,富贵如意年年随;天时地利有人和,财旺运好得安康;宏图大展前程绣,金玉满堂合家欢。

古代皇宫里是怎么过年的(清朝的不用)

古代皇帝如何过年这样一个话题,对于喜欢穿越的现代人而言应该是一个很感兴趣的事情。

清朝时期,皇帝老儿们都喜欢稍微寒冷点的日子,不怎么喜欢太热的日子,所以一年里的大部分时间,他们都是在别的园子里度过的,只有到了春节这个特殊的节日,才会回到宫中过年。

一般情况下,皇帝腊月26就停止办公了,往往要到正月初一的时候才会重新动笔。

一般情况下,一年的时间皇帝与皇后以及妃嫔们共同吃饭的时间几乎没有,只有到了除夕才会真正的吃个团圆饭。清朝时期,除夕的早上,皇帝老儿和皇后以及妃嫔们吃早餐,一般吃的是黄米饭、饽饽、年糕东西,花样繁多,种类达到几十种。除夕这天的午饭往往要下午四点举行,而晚宴则是最重要的一餐。晚宴摆在保和殿或干清宫,皇帝一人一桌,桌子是“金龙大宴桌”,桌边围上黄金绣的桌围子。

晚宴的丰盛自不必说,猪肉、肥鸭、菜鸭、肥鸡、菜鸡、猪肘子等等山珍海味应有尽有,一切准备就绪后,各就各位。这个时候,太监先给皇帝进汤膳,接着再给嫔妃们送汤,秩序乱不得,分量也完全不一样。晚宴过后,皇帝会把各种食物甚至盘子送给各大臣。

清朝时期,皇宫里过年的秩序一般是这样的。大年初一这一天,天刚刚亮的样子,文武官员就要齐聚太和殿广场给皇帝老儿拜年贺喜。这个时候,广场上排列着种种仪仗乐器,庄严肃穆而又热闹非凡。早上七点时分,皇帝老儿登上太和殿的宝座,众位官员按照自己的级别一一坐好位置并下跪朝拜。此刻,会有两名大学士宣读新年贺词以及去年的年总结。读完后,众臣子再跪拜,然后由皇帝赐茶赏座。喝完茶后,给皇帝拜年也几乎到了尾声。这个时候,皇帝老儿会将自己早已准备好的荷包分发给身边的宫女和太监。

有时皇帝也会写几个大大的福字,赐给身边的重臣。据说乾隆皇帝每年的大年初一都要去寺里拜佛,然后重回宫里写福字。乾隆皇帝写的第一个福字一般都不会送给臣子,而是永久的保存,大有永远保留住福气的意味在里面。此外,皇宫过年跟民间也一样,也会燃放鞭炮以及贴春联等等,但与民间不同,古代宫廷的春联都是采取挂的形式,而不是民间的张贴方式。这样的做法如今想来值得提倡,用挂的方式不仅干净,而且可以多次使用,不那么浪费。

相比于民间的年味,古代皇宫虽然吃的很丰盛,但却少有年味,充满繁文缛节,很是教条味以及官场气息。

清朝拜年祝福 古代皇宫里是怎么过年的(清朝的不用)

用清朝皇帝的号组成的祝福语

祝你耳目天聪,家庭顺治,生活康熙,处事雍正,事业乾隆,财富嘉庆,前途道光,四季咸丰,夫妻同治,门庭光绪,万事宣统! 呵呵, 文笔不是很好, 希望对你有帮助。

清代宫中春节习俗

清代时候将春节叫元旦,从春节前除夕正式开始到正月十五都属于过年。清代宫廷过年有很多烦琐的礼仪,也逐渐形成了很多习俗。记载这些礼仪的典籍很多,譬如《国朝宫史》、《养吉斋丛录》,而清代裕德菱所著的《清宫禁二年记》更是极其生动详备。

一、准备阶段

1、吃腊八粥日即开始扫尘。太后“阅历书,备择吉日,以始事焉”于腊八清晨开始大扫除。

2、事毕,“预备一名单,为所欲召之人以参与除夕礼者”,开始准备除夕礼仪了。

3、按一般礼仪要求,年前两星期前,通知要邀请来宾,好让他们有所预备。

4、宫眷制新冬服焉。

5、做糕点,用以供佛及祖先者,规定由太后亲自“先制之”。太后决定了制糕之时期,宫眷等就齐集一室,,太监拿来米粉糖酵等物,合而揉之,以成方块,置蒸笼中以熟之。糕会像面包那样隆起,大家会觉得隆起的愈高,“则神悦愈甚,而制者必获吉祥”。太后做的糕,熟了吃起来“颇佳美”,于是大家一起“贺之”。然后太后就命各宫眷每人做一块。但这些糕必定比太后的要逊色,奥秘在于大家要讨太后开心。宫眷做好后,其他的都叫太监们做了。

6、准备一些小盘,盛放各种鲜果,再用冬青等枝叶点缀一下,供于佛前。

7、拿一些玻璃盘,盛些粮食、糖,预备祀灶。腊月二十三祀灶。

8、皇帝封宝,各府封宝印

新年之前约七日,年底时,由钦天监选择吉日,停止朝拜。各种印章都上封。在此期内,太后停办政务,至年之末日再择吉日开宝、开封。

9、书写“福”、“寿”字

腊月初一就开笔书福了。清朝皇帝新年开笔书写“福”字赏赐大家始于康熙,后来逐渐成为定例。到慈禧擅权后便由慈禧写了。

一早,大家拥簇着太后一起到朝殿。太监预备黄色、红色、湖色斗方大纸,磨墨以待。太后乃握笔醮墨,书写“福”、“寿”大字。太后书写的累了,就让宫眷代书,或者让书法好的翰林院官吏书写。写完分赏来宾以及群臣。得到太后亲笔书法的,都以为是“莫大之荣眷”。赏赐各大员。

10、收到所同时赐字幅,各省督抚等所贡献新年的礼品。太后合意的留下,其他的放进储藏室。宫眷们也互相赠送。

11、腊月十七日开禁可以开始燃放爆竹。

12、 腊月二十四日,安设天灯、万寿灯。

13、贴春联、挂门神、张挂宫训

腊月二十六日开始在各处楹柱和门户上张贴春联、门神、宫训等。

14、画椒屏、岁轴画

椒屏和岁轴主要是烘托节日气氛的环境布置。椒屏是绢素制作的,先于腊月初由内廷词臣拟四字吉祥语为标题呈交御览,再拟定与四字吉祥语音义类同的景物交内府画上。岁轴就是条幅,也是先由内廷词臣拟成五言吉祥联语,于腊月初一呈给皇帝御览,然后交画苑“以彩绢设色”,画上祥花、宝穗、鼎、卣等物,上面再写上之前拟好的吉语,画好张挂。

二、除夕

1、祭拜佛及祖先

除夕日一早,太后开始祭拜诸佛,再祭拜先祖。

2、辞岁礼

祭毕。至亲如太后的大公主,醇王福晋,洵贝勒福晋,涛贝勒福晋,恭王福晋,以及庆王之眷属等等。下午二时,各位宾客群集于朝堂,依照爵位,排列成行,以皇后为首,叩首太后前,此即所谓除夕礼。表示新年前向太后辞岁。礼毕,按满洲旧俗,太后各赐荷包一件。

3、守岁闹除夕

这天晚上,音乐大作,通宵达旦,没有睡觉的。太后喜好“双陆”棋,大家陪她尽兴。但都不可以嬴太后的,太后疲倦就结束,这时太后就将所赢得的钱统统抛洒在地因为知道是太后有意为之的游戏,大家无不竭力争着拾捡。

4、燃冬青枝叶祈福

半夜时,太监等拿出铜钵到室内,里面燃着火炭。太后折取所准备的冬青枝叶置于火上。大家都仿效着,还加上一点松香,空气尽变芬馥矣。这个礼仪是让新的一年能够吉祥。

5、制做元旦饼

因为新年这一天没有饭吃的,所以以这个饼替代。饼是肉馅的。

三、新年

1、朝贺

天将破晓,太后也累了,去休息了。大家依旧欢笑如故。等太后睡熟,大家各归自己房间,重新装束。等太后一醒,每个人拿一些水果等献给太后。这些水果都寓意庆祝的。譬如苹果表示平安,橄榄表示永年,莲子表示福利,如此等等。

接着大家到皇帝皇后处祝贺。

2、这以后没有什么其他礼仪了,大家伴随太后看戏等。

晚上戏剧结束,太后让太监拿来乐器,大家一起作乐。太后也会唱几首歌与民同乐。

3、祭拜财神

初二祭拜财神,这天太后起的特别早,到朝殿去祭拜祀财神。

接下来几天大家都没有什么事只是每天赌博等娱乐。

应该说,清代宫廷过年还有很多烦琐的礼仪,如年初一开笔,皇帝清早起来,到各处拈香完毕,于东暖阁,点上蜡烛,写上几句“宜入新年万事如意”、“三阳启泰万象维新”等吉祥语。所谓封笔,也仅除夕一天时间。还有递如意、除夕筵宴鸣秋虫等,就不一一而述了。

清朝拜年祝福、清朝拜年祝福,就介绍到这里啦!感谢大家的阅读!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