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C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吃一堑,长一智.(古谚语)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杜甫)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春宵一刻值千金.(苏轼)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D
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苏轼)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汉书)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E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
F
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礼记》)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G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陈子昂)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病者为良医.(宋·叶适)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广贤文》)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
H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古诗诗话)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老子》)
J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见义不为,非勇也.(论语)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刘基)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苏麟)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L
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
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曲·争报恩)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
M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罗梅坡)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刘禹锡)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旧唐书)
N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王安石)
P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
Q
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汉书)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经)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R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司马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周易》)
S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莫等闭,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曹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杜荀鹤)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屈原)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生也有涯,知(智)也无涯.(庄子)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宋·罗大京)
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鲍照)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士为知己者死.(史记)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白居易)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盂郊)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礼记》)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
T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水浒传》)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彭端叔)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苟子》)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李商隐)
W
玩物丧志.(书经)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韩愈)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陆游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X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
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屈原)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老子)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尚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学然后知不足.(礼记)
学无止境.(荀子)
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鲁迅)
Y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毛诗序)
《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管于》)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
衣莫若新,人莫若故.(晏子春秋)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孙昭远)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秦观)
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香(刘向)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
Z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陆游)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
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礼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礼记》)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
知识就是力量.(培根)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苏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至长反短,至短反长.(吕氏春秋)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竹直心虚乃吾友,水淡性泊是我师!
-------------------------------------------------------------
一封书信只为墙,让它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尤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默无言,心事重,万千情思.
绕结心头,咫尺相近天涯远
从何开口?欲说还羞
天上乌飞兔走,人间古往今来
万般回首化尘埃,唯有青山不改
望断天涯无际,凄凉无语悲伤
只为两地信茫茫,才子佳人愁状
贫,不是耻辱;贱,才是真正地耻辱
滴水之恩,定当涌泉以报
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
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夜深风雨归何处,西月窥人到半窗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静以修身,检以养德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夕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但得柔情消侠气,此生长愿伴妆台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经多世事心长惬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像水一样活着。
老子曾经说过“上善若水”,是说做人要像水一样,帮助万物,默默不争。水很接近于道的品性,它至柔之中又有至刚、至净、能容、能大的胸襟和气度。以水悟道,可以看到成功人生里的七种境界。
一、水,百折不挠
冰生于水,却比水强硬百倍。水,越在寒冷恶劣的环境下,它越能体现出坚如钢铁的特性。
这是成功人生的第一种境界——百折不挠;
二、水,聚气生财
水化成气,气看无形,若气在一定的范围内聚集在一起形成聚力,便会变得力大无穷,动力无比。
这是成功人生的第二种境界——聚气生财;
三、水,包容接纳
水净化万物,无论世间万物多脏,它都敞开胸怀无怨无悔地接纳,然后慢慢净化自己。
这是成功人生的第三种境界——包容接纳;四、水,以柔克刚
水看似无力,自高处往下流淌, 遇阻挡之物,耐心无限,若遇棱角磐石,即可把棱角磨圆,亦可水滴石穿。
这是成功人生的第四种境界——以柔克刚;
五、水,能屈能伸
水能上能下,上化为云雾,下化作雨露,汇涓涓细流聚多成河,从高处往低处流,高至云端,低入大海。
这是成功人生的第五种境界——能屈能伸;
六、水,达济天下
水虽为寒物,却有着一颗善良的心。它从不参与争斗,哺育了世间万物,却不向万物索取。
这是成功人生的第六种境界——达济天下;
七、水,功成身退
水雾似飘渺,却有着最为自由的本身。聚可成云结雨,化为有形之水,散可无影无踪,飘忽于天地之内。
这是成功人生的第七种境界——功成身退。
上善若水,随缘而安。如水人生,之所以有能力悬殊、 善恶不同、生死之欲,皆因各自境界不等罢了。
一直信奉“刚正不阿、宁折不弯”,并以此为标准做人做事,认为这是一种正气。但是老子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道德经》第七十六章)。我的人生实践也告诉我:在现实社会中我的那一套根本行不通!一点都行不通,可以说是到处碰壁,甚至碰得头破血流。身边有一个我一直认为是“小人”的人,我对他的印象就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阳奉阴违,偷偷摸摸,毫无原则,光明磊落与他绝对无缘。可他的人生顺风顺水,长官发财的事都让摊上了。当读到老子的“建德若偷,质真若渝”时,我就想到了这个“小人”,按照老子的标准,他是标准的有道之士,相反,我倒像是真正的小人。
我想大多数都和我一样认为:拥有的越多越好,老子却给出了相反的答案,他认为当人的需求越小,奢华越少时,越能拥有自由而美好的人生,真的很值得思考。
再次重复前面的一句话:老子的观点老是在颠覆我的三观,如醍醐灌顶,令我恍然大悟。

道家老子的思想核心是"道",他的整个哲学系统都是由他所预设的"道" 而展开的。形而上的"道"是我们人类的感觉知觉所不能直接接触的。如果这 个形而上的"道"不与人生发生关系,那么它只是一个挂空的概念而已。然而 老子的哲学形而上的色彩固然浓厚,但他最关心的仍是人生与政治的问题。因 此,"道"必然要向下落实到经验界中,老子认为凡是自然、无为、柔弱等观念 都是"道"所表现的基本特性和精神。其中,"无为"的观念,成为《老子》一 书的中心思想,其他的重要观念都是围绕这个观念展开的。 老子所处的时代天下大乱,诸侯混战,统治者强作妄为、贪求无厌、肆意 放纵,违背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即"有为",老子看到的"有为"的祸害己经 非常严重了,他说:"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 有为,是以难治。"《老子注释及评价〉第七十五章,以下的原文引用均出于该 书,故只注明章节〉老百姓饥寒交迫,是因为统治者的苛捐杂税太多,老面姓 的灾难不断,是因为统治者妄自作为,违背规律。老子对当时的统治者不顾人 民死活,过着越来越奢侈的生活提出了批判,他-说:"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 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夸。"(五十三章〉这几句话,道 尽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人间不平。统治者侵公肥私,过着豪华的 生活,穿着名贵的服装、带的是宝刀利剑、山珍海味都吃厌了,钱财货物堆积 如山,而农民却是田园荒芜、仓库空虚、家无隔夜之粮。这种情形,老子看在 眼里,怎么能不感叹呢?无怪乎他要气愤的驾一句:"这简直是强盗头子"① 老子看到当时的统治者本是无德无能的,却偏偏好大喜功,妄自作为,结 果使老百姓疲于奔命,劳民伤财,造成人民的灾难。在这种情形下,老子极力 呼吁统治者为政要"无为",实行"无为而治",不要过多干涉者百姓的生活。 "无为而治"本言自于孔子"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论语、卫灵公十五》) 但在老子哲学里,"无为而治"的思想成为了一个体系。老子说:"我无为而民 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五十七章〉"好 静"是针对统治者的骚扰而提出的;无事',是针对统治者的苛政而提出的: "无欲"是针对统治者的贪欲而提出的。老子认为为政者应当能做到"无为而 治",有管理而不干涉,有君主而不压迫:君主应当学水的本色,有功而不自居, 过着勤俭的生活,日理万机不贪享受,治国能顺应社会规律、时代潮流,制利 国、利万众的宪政:一旦制订颁布,就不轻易改动,让万民在颁布的宪政下自 化。 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并不是不为,而是含有不妄为、不乱 为、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有人认为"无为"就是毫无作为、 消极等待,只是听从命运的摆布,这实在是误解了老子的本意。老子说过:"无 为而无不为"(四十八章〉意思是说:"不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情作不成了。"这 里,"无为"乃是一种立身处世的态度和方法,"无不为"是指不妄为所产生的 效果。这和第三章所说的:"为无为,而无不治"的意思是相通的。"为无为, 而无不治"的意思是以"无为"的态度去对待社会人生,一切事情没有不上轨 道的。万事万物均有自身的规律,我们只能顺应规律,顺应时代的潮流,促其 前进。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是"有为"一一乱为、妄为。"为无为"是讲从"无 为"的态度去"为"可见老子并不反对人类的努力,老子说:"万物作而弗始, 生而弗有,为而弗持,功成而弗居。"(二章〉"生"、"为"、"功成"正是要人去 工作、去创造、去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贡献自己的力量,去成就大众的事业。 "弗有"、"弗持"、"弗居"即是要消除一己的占有冲动。人类社会争端的根源, 就在于人人扩张一己的私欲。②因而,老子又叫人不要妄为、不要贪、不要争 夺、不要占有、不违背规律。 数千年来,老子的"无为"思想对中华民族的性格行为和人生观产生了很 大的影响。在现代社会中,这个思想是否还有价值呢?,我们是否还需要"无 为"呢?答案是不容置疑的。我认为老子的"无为"思想包含着对人与自然相 互关系的深刻理解,包含着对社会的有益启示,它要求人们树立一种超脱的忘 我的思想境界,无私无欲,利于他人。因而,老子的"无为"思想不仅有存在 的价值,而且需要继续发扬。 老子哲学的中心观念是"道",他的整个哲学系统都是由他所预设的"道" 而展开的。形而上的"道"是我们人类的感觉知觉所不能直接接触的。如果这 个形而上的"道"不与人生发生关系,那么它只是一个挂空的概念而已。然而 老子的哲学形而上的色彩固然浓厚,但他最关心的仍是人生与政治的问题。因 此,"道"必然要向下落实到经验界中,老子认为凡是自然、无为、柔弱等观念 都是"道"所表现的基本特性和精神。其中,"无为"的观念,成为《老子》一 书的中心思想,其他的重要观念都是围绕这个观念展开的。 老子所处的时代天下大乱,诸侯混战,统治者强作妄为、贪求无厌、肆意 放纵,违背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即"有为",老子看到的"有为"的祸害己经 非常严重了,他说:"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 有为,是以难治。"《老子注释及评价〉第七十五章,以下的原文引用均出于该 书,故只注明章节〉老百姓饥寒交迫,是因为统治者的苛捐杂税太多,老面姓 的灾难不断,是因为统治者妄自作为,违背规律。老子对当时的统治者不顾人 民死活,过着越来越奢侈的生活提出了批判,他-说:"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 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夸。"(五十三章〉这几句话,道 尽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人间不平。统治者侵公肥私,过着豪华的 生活,穿着名贵的服装、带的是宝刀利剑、山珍海味都吃厌了,钱财货物堆积 如山,而农民却是田园荒芜、仓库空虚、家无隔夜之粮。这种情形,老子看在 眼里,怎么能不感叹呢?无怪乎他要气愤的驾一句:"这简直是强盗头子" 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并不是不为,而是含有不妄为、不乱 为、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有人认为"无为"就是毫无作为、 消极等待,只是听从命运的摆布,这实在是误解了老子的本意。老子说过:"无 为而无不为"(四十八章〉意思是说:"不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情作不成了。"这 里,"无为"乃是一种立身处世的态度和方法,"无不为"是指不妄为所产生的 效果。这和第三章所说的:"为无为,而无不治"的意思是相通的。"为无为, 而无不治"的意思是以"无为"的态度去对待社会人生,一切事情没有不上轨 道的。万事万物均有自身的规律,我们只能顺应规律,顺应时代的潮流,促其 前进。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是"有为"一一乱为、妄为。"为无为"是讲从"无 为"的态度去"为"可见老子并不反对人类的努力,老子说:"万物作而弗始, 生而弗有,为而弗持,功成而弗居。"(二章〉"生"、"为"、"功成"正是要人去 工作、去创造、去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贡献自己的力量,去成就大众的事业。 "弗有"、"弗持"、"弗居"即是要消除一己的占有冲动。人类社会争端的根源, 就在于人人扩张一己的私欲。②因而,老子又叫人不要妄为、不要贪、不要争 夺、不要占有、不违背规律.
老子哲学的中心观念是"道",他的整个哲学系统都是由他所预设的"道" 而展开的。形而上的"道"是我们人类的感觉知觉所不能直接接触的。如果这 个形而上的"道"不与人生发生关系,那么它只是一个挂空的概念而已。然而 老子的哲学形而上的色彩固然浓厚,但他最关心的仍是人生与政治的问题。因 此,"道"必然要向下落实到经验界中,老子认为凡是自然、无为、柔弱等观念 都是"道"所表现的基本特性和精神。其中,"无为"的观念,成为《老子》一 书的中心思想,其他的重要观念都是围绕这个观念展开的。
老子所处的时代天下大乱,诸侯混战,统治者强作妄为、贪求无厌、肆意 放纵,违背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即"有为",老子看到的"有为"的祸害己经 非常严重了,他说:"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 有为,是以难治。"《老子注释及评价〉第七十五章,以下的原文引用均出于该 书,故只注明章节〉老百姓饥寒交迫,是因为统治者的苛捐杂税太多,老面姓 的灾难不断,是因为统治者妄自作为,违背规律。老子对当时的统治者不顾人 民死活,过着越来越奢侈的生活提出了批判,他-说:"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 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夸。"(五十三章〉这几句话,道 尽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人间不平。统治者侵公肥私,过着豪华的 生活,穿着名贵的服装、带的是宝刀利剑、山珍海味都吃厌了,钱财货物堆积 如山,而农民却是田园荒芜、仓库空虚、家无隔夜之粮。这种情形,老子看在 眼里,怎么能不感叹呢?无怪乎他要气愤的驾一句:"这简直是强盗头子"①
老子看到当时的统治者本是无德无能的,却偏偏好大喜功,妄自作为,结 果使老百姓疲于奔命,劳民伤财,造成人民的灾难。在这种情形下,老子极力 呼吁统治者为政要"无为",实行"无为而治",不要过多干涉者百姓的生活。 "无为而治"本言自于孔子"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论语、卫灵公十五》) 但在老子哲学里,"无为而治"的思想成为了一个体系。老子说:"我无为而民 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五十七章〉"好 静"是针对统治者的骚扰而提出的;无事',是针对统治者的苛政而提出的: "无欲"是针对统治者的贪欲而提出的。老子认为为政者应当能做到"无为而 治",有管理而不干涉,有君主而不压迫:君主应当学水的本色,有功而不自居, 过着勤俭的生活,日理万机不贪享受,治国能顺应社会规律、时代潮流,制利 国、利万众的宪政:一旦制订颁布,就不轻易改动,让万民在颁布的宪政下自 化。
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并不是不为,而是含有不妄为、不乱 为、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有人认为"无为"就是毫无作为、 消极等待,只是听从命运的摆布,这实在是误解了老子的本意。老子说过:"无 为而无不为"(四十八章〉意思是说:"不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情作不成了。"这 里,"无为"乃是一种立身处世的态度和方法,"无不为"是指不妄为所产生的 效果。这和第三章所说的:"为无为,而无不治"的意思是相通的。"为无为, 而无不治"的意思是以"无为"的态度去对待社会人生,一切事情没有不上轨 道的。万事万物均有自身的规律,我们只能顺应规律,顺应时代的潮流,促其 前进。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是"有为"一一乱为、妄为。"为无为"是讲从"无 为"的态度去"为"可见老子并不反对人类的努力,老子说:"万物作而弗始, 生而弗有,为而弗持,功成而弗居。"(二章〉"生"、"为"、"功成"正是要人去 工作、去创造、去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贡献自己的力量,去成就大众的事业。 "弗有"、"弗持"、"弗居"即是要消除一己的占有冲动。人类社会争端的根源, 就在于人人扩张一己的私欲。②因而,老子又叫人不要妄为、不要贪、不要争 夺、不要占有、不违背规律。
数千年来,老子的"无为"思想对中华民族的性格行为和人生观产生了很 大的影响。在现代社会中,这个思想是否还有价值呢?,我们是否还需要"无 为"呢?答案是不容置疑的。我认为老子的"无为"思想包含着对人与自然相 互关系的深刻理解,包含着对社会的有益启示,它要求人们树立一种超脱的忘 我的思想境界,无私无欲,利于他人。因而,老子的"无为"思想不仅有存在 的价值,而且需要继续发扬。
老子哲学的中心观念是"道",他的整个哲学系统都是由他所预设的"道" 而展开的。形而上的"道"是我们人类的感觉知觉所不能直接接触的。如果这 个形而上的"道"不与人生发生关系,那么它只是一个挂空的概念而已。然而 老子的哲学形而上的色彩固然浓厚,但他最关心的仍是人生与政治的问题。因 此,"道"必然要向下落实到经验界中,老子认为凡是自然、无为、柔弱等观念 都是"道"所表现的基本特性和精神。其中,"无为"的观念,成为《老子》一 书的中心思想,其他的重要观念都是围绕这个观念展开的。
老子所处的时代天下大乱,诸侯混战,统治者强作妄为、贪求无厌、肆意 放纵,违背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即"有为",老子看到的"有为"的祸害己经 非常严重了,他说:"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 有为,是以难治。"《老子注释及评价〉第七十五章,以下的原文引用均出于该 书,故只注明章节〉老百姓饥寒交迫,是因为统治者的苛捐杂税太多,老面姓 的灾难不断,是因为统治者妄自作为,违背规律。老子对当时的统治者不顾人 民死活,过着越来越奢侈的生活提出了批判,他-说:"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 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夸。"(五十三章〉这几句话,道 尽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人间不平。统治者侵公肥私,过着豪华的 生活,穿着名贵的服装、带的是宝刀利剑、山珍海味都吃厌了,钱财货物堆积 如山,而农民却是田园荒芜、仓库空虚、家无隔夜之粮。这种情形,老子看在 眼里,怎么能不感叹呢?无怪乎他要气愤的驾一句:"这简直是强盗头子"
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并不是不为,而是含有不妄为、不乱 为、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有人认为"无为"就是毫无作为、 消极等待,只是听从命运的摆布,这实在是误解了老子的本意。老子说过:"无 为而无不为"(四十八章〉意思是说:"不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情作不成了。"这 里,"无为"乃是一种立身处世的态度和方法,"无不为"是指不妄为所产生的 效果。这和第三章所说的:"为无为,而无不治"的意思是相通的。"为无为, 而无不治"的意思是以"无为"的态度去对待社会人生,一切事情没有不上轨 道的。万事万物均有自身的规律,我们只能顺应规律,顺应时代的潮流,促其 前进。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是"有为"一一乱为、妄为。"为无为"是讲从"无 为"的态度去"为"可见老子并不反对人类的努力,老子说:"万物作而弗始, 生而弗有,为而弗持,功成而弗居。"(二章〉"生"、"为"、"功成"正是要人去 工作、去创造、去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贡献自己的力量,去成就大众的事业。 "弗有"、"弗持"、"弗居"即是要消除一己的占有冲动。人类社会争端的根源, 就在于人人扩张一己的私欲。②因而,老子又叫人不要妄为、不要贪、不要争 夺、不要占有、不违背规律.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52901.html
人生感悟围绕老子、人生感悟围绕老子,就介绍到这里啦!感谢大家的阅读!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做比萨好词好句,急∽ 披萨好,披萨秒,大家都来学披萨,好吃有健康 表示披萨很好吃的成语 1、珍馐美馔拼音:[zhēn xiū měi zhuàn]基本解释:珍贵而味道好的饮食,亦作“珍羞美味”。分开解释:①馐:滋味好的食物,好吃的食物;②馔...
介绍一个民间故事作文300字 介绍一个民间故事作文:狄青是宋朝的一员大将,他出身低微,脸上一直留着当士兵时刺下的符号。当时,仁宗皇帝说,你已经是朝廷大将了,可以把脸上的印记去掉。但狄青不肯,说是留着它可以激励土气!一次,狄青带大军出征侬智高...
形容婆婆非常好的句子哪些 1、我的婆婆就是这样一位善良、慈爱、无私奉献的长辈。作为儿媳的我,为今生能遇到这样一位,象亲生母亲一样疼爱呵护自己的好婆婆感到幸运,这是上天赐予我的缘份,赐予我的福份啊!如果真的有来生,我还甘愿做婆婆的儿媳妇。2、...
祝老夫妻幸福的话 祝福两老白头偕老!永结同心!延年益寿!健康长寿! 赞美晚年生活的诗或者老人的诗 赞美晚年生活的诗或者老人的诗有:东晋·陶渊明《饮酒》、魏·曹操《龟虽寿 》 、唐·孟浩然《题大禹寺义公禅房》、唐·王维《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
鼓励员工风雨无阻的出勤的话语 迟到毁一生,早退穷三代,二者皆不沾,必成高富帅 风雨无阻下句是什么 风雨无阻是一个汉语成语,并无特定的上下句。风雨无阻意思是不受刮风下雨的阻碍。比喻做事没有阻碍,畅通无阻。出自明代冯梦龙《醒世恒言·黄秀才徼灵玉...
最近有一个鲜为人知的事情,那就是我有了个师傅。师傅是很优秀的,虽然只是三年级的。但是在作业帮比很多人混的都要好,粉丝就像脱缰的野马,速度只增不减。张三坐不住了,说:“不要看粉,要看实力!”其实啊,师傅也是很有实力的,每次审稿的排名都在前列。...
“天地浩大,任我倾注豪赌。江山沉浮,独独与你棋局满盘皆输。纵有万人举樽贺,我的杯却为你而空。秦时明月,唐风宋韵,都想拿来为你环佩叮咚。这锦绣河山,怎敌有你,百媚千红。”我是山海的君王鱼虾由四方赶来朝拜飞禽走兽皆慕名而来予我大海的蔚蓝与深山的...
老师,这个职业让我们这些莘莘学子真是又敬佩又敬畏,尤其是我们班的那一位老师,真让我们又爱又恨。他在上课时的那种威严,犹如古代的君主一般,而我们只是可怜的被“镇压”的份了。是不是觉得有点太夸张了呢?那就来听听我们的“血泪史”吧!班主任——秦始...
巨大的落地窗,将阳光布满这个小小的休息室,透明的玻璃茶几上,白色的棉花糖无规则地散落着,可又像一种字符。慵懒地坐在沙发上的你,背后是和煦的阳光,你被阳光紧紧包裹着。你扬起的嘴角,弯着的眼眸,桀骜不驯的白色头发,你比阳光更加刺眼;突然张开的双...
秦始皇,在下最敬佩的历史人物之一,世人皆道他是个暴君,可是在下却不这么觉得。世人皆道呀,秦始皇残暴昏庸又无能,但,如果不修建长城,匈奴就会闯进来,杀光这里的百姓,到时候生灵涂炭,那又该如何?你说为什么他不去争召呢?因为他明白,没几个人会为国...
伤感的句子说说心情 1、谁不是一边受伤,一边学会坚强。2、不管脚步有多慢都不要紧,只要你在走,总会看到进步。3、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在我心里兴风作浪。4、有时候你以为天要塌下来了,其实是自己站歪了。5、青春就像一只容器,装满了不安、躁动、青涩...
人生哲理名言100句,很经典哦。。。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平淡的才是真。给我一个支点,我要把地球都qiao起天生我材必有用。一人玫瑰手留余香。 说说你们的人生经典语句 为何 『我们放下尊严,放下个性,放下固执,都只是因为放不下一个人。』...
陈奕迅关于人生哲理的歌 陀飞轮陈奕迅作曲: vincent chow 填词:黄伟文编曲: gary tong监制: alvin leong过去十八岁没戴表不过有时间够我没有后顾野性贪玩霎眼廿七岁时日无多方不敢偷惰宏愿纵未了奋斗总不太晚然后突...
高中随笔300字左右 转眼间,我已经是高二的学生了,在我的求学年华里又翻过了一页。有时,我总问自己这样的选择正确吗?人生大半的时光都投到了这个费精力、财力的学业之中,对我来说或对我的亲人来说,我的求学之路是否是一个赌注。我是否是他们的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