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贝淘

人生感悟用菊花形容

[投稿者:呼延嘉颖 www.lebeitao.com]2021-08-05 15:04:11

对菊花进行用物抒情,表达对生活的理解,对人生的感悟

菊花独与梅花相媲美。梅花开放时“悬崖百丈冰”,隐退于“山花浪漫”时,迎春而不争春。菊花,百花开罢,独自傲秋霜。不争春不夺夏。

喧闹之后,给人间带来一丝清丽。

菊花形容一个人是什么品质

1、菊花经历风霜,有顽强的生命力,高风亮节,因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菊花由此得了“花中隐士”的封号。在日本,菊花是皇室的象征。菊花的颜色多种多样,含意也不尽同。

2、黄色的菊花:淡淡的爱

3、白色的菊花:在中国哀挽之意,一般用于追悼死者的场合;在日本,则是贞洁、诚实的象征。

4、暗红色的菊花:娇媚

5、菊花象征久长:菊花在秋季开放,故为秋的象征,人们甚至把九月称“菊月”,因为菊与“据”同音,“九”又与“久”同音,所以菊花也用来象征长寿或长久;并且以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一天采的菊花更有意义,多用其精制菊花茶,更有人将这一天采的菊泡陈年米酒,或者是用菊花沐浴,皆取“菊水上寿”之意。

扩展资料:

咏菊的诗句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醉花阴》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寒菊》

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咏菊》

无限枝头好颜色,可怜开不为重阳。《咏菊》

甘顶风霜枝上老,拒随枯叶伴旋风。《菊花》左河水

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赵昌寒菊》

明岁秋风知再会,暂时分手莫相思。《残菊》

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菊花》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重阳席上赋》

世情几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重阳后菊花》

深丛隐孤芳,犹得车清觞。《残菊》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菊花

形容菊花的优美句子大全

1. 随着人流,我步入菊展室。这里展出的菊花,有的含苞欲放,有的盛开吐蕊,有的似刚出浴,有的尽露精髓·····一株株,一盆盆,一丛丛,一堆堆,红的似火,黄的如金,绿的像玉,白的若云----一时间,五光十色,满堂生辉。恍惚间,我宛如进入仙境。看,那菊中佳品“绿牡丹”,花瓣丰腴,色如翡翠,鲜艳欲滴,惹人喜爱;出人头地的“帅旗”,蕊黄叶阔,外金内朱,如初升的朝阳,可称得上菊“军”之帅。与“帅旗”相映生辉的是娇柔妩媚的“静女”,它花瓣如丝,垂发低首,不似“帅旗”风风火火,却娴静优雅,妩媚多情,给人另一种美的享受。

2. 当百花凋零、万叶枯黄时,秋菊却傲然地挺立,像松柏那样经风霜、耐严寒。那一大片、一大片的茶菊花,有像雪一样白的花瓣,金黄色的花蕊和碧绿的茎,茎上挂着几片小嫩叶。

3. 轻风吹来,一阵清香扑鼻。举目一望,啊,是山菊花开了!

4. 我爱菊花,因为它婀娜多姿,香味芬芳;因为它不畏严寒,傲视寒霜。

5. 秋天,许多娇艳一时的花凋谢了,枯黄了,而秋菊却以惊人的毅力,开出了美丽的花。

6. 看那朵朵菊花,红的似火,白的如云,粉的像霞。

人生感悟用菊花形容 形容菊花的优美句子大全

形容“菊花美”的词语哪些

1, 我国是诗的国度,也是花的国度,自古爱花佳话不胜枚举,诸如屈滋兰九畹,陶令采菊东 篱,谛仙醉卧花荫,老杜对花溅泪,林逋子鹤妻梅……

2, 诗有精品,花有奇葩,“秋来谁为韶华主,总领群芳是菊花”,百花丛中,菊花向以“花中君子”而名扬天下。“家家争说黄花秀,处处篱边铺彩霞”。菊花尤其为那些不趋世俗、节操高尚的志士仁人、迁客骚人所钟爱。屈原在遭谗被逐后,写《离骚》以寄志:“朝饮木兰以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表明了屈原洁身自好、永远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的品格。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向往大自然,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回归故园,慨然赋《归去

来辞》:“三径犹荒,松菊犹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以菊为友,其乐陶陶。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一出,便被后人誉为“黄花风神”。“黄花秋意足,东望忆渊明”,那菊枝摇曳的篱笆小院,几乎成了文人雅士心目中的世外桃源、孤高绝俗精神的一种象征。如唐人元稹诗云:“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极妙地道出了诗人赏菊入迷、留连忘返的情景,让人感悟到了那种特殊的爱菊之情以及

对菊花历尽寒霜而后凋的高洁气质的赞美。

3, 菊花,那种经风霜而不凋的坚贞品格尤为诗人钟爱,“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晚节留香,为人称道。唐太宗李世民在他的《赋得残菊》诗中还以新颖的构思,对“香浓晚笑,风劲浅残香,细叶凋轻翠,园花飞碎黄”的即将凋谢之菊,发出了“还将今岁色,复结后年芳”的感慨,既赞扬了残菊风姿不减,余香犹在的顽强生命力,又对来年复荣充满了信心。

4,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自汉初起,人们还每逢九九重阳,同亲朋好友或家人一起食菊糖,饮菊酒,将菊花插于鬓角之上,以祈长寿如意,兼以谈诗论文或漫话家常,别是一番情趣。魏人钟会《菊花赋》中道:“何秋菊之奇兮,独华茂乎凝露。于是季秋初月,九日数并,置酒华堂,高会娱情,百卉雕瘁,芳菊始荣,纷葩晔晔,或黄或青。”极生动地描绘出了秋菊的争奇斗艳以及九九重阳的喜庆气氛。郑谷诗云:“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重阳佳节,秋高气爽,丛丛秀菊,带着晶莹的晨露,散发出缕缕清新淡雅的幽香,怎不令人心旷神怡。而欧阳修却认为饮酒赏菊乃是人生一快事:“霜林落后山净山,野菊开时酒正浓”、“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咏尽秋日佳趣。同是咏菊,我们却从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诗里体味到了另一种意境和

5, 他深深为菊花“蕊寒香冷蝶难来”而惋惜、而不平,由此发出了“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的感慨。而另一首咏菊诗则更加激越、豪壮:“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在这位古代英雄的心中眼里,满城凌寒傲霜的菊花,就是千千万万身披盔甲的农民起义军战士,散发出阵阵浓郁的战斗芳香,豪迈粗犷,占尽秋光,展示了农民起义军攻占长安、扭转乾坤的胜利景象。这两首诗将赏菊与推翻封建王朝的远大抱负连在一起,感情豪迈,想象新奇,意境瑰丽,可谓前无古人。为抗金南征北战的南宋民族英雄岳飞,在戎马倥偬之际不忘赏菊,在一个月朗星稀的秋夜,策马去池州翠微事赏菊,写下《池州翠微享》动人诗篇。以后,人们把岳飞观赏过的大贡菊命名为‘帅旗”,至今在菊花品种中独树一帜,号称“菊中之王”。

6, 而借菊寄情的诗歌,最著名的莫过于宋代女词人李清照《醉花荫》词了:“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将缠绵相思怨别之情,通过赏菊咏出,令人回味再三。

7, “虽无艳色惊群木,却有清香压九秋”。秋意渐浓,当你在路旁篱下、田野山崖,看到那在寒风中摇曳吐艳的枝枝黄花,你是否也会被自然界中那弱小而顽强的生命所震撼、感动!

名人的描写菊花的散文

1、《菊有黄花》——现代丁立梅

我所熟悉的菊,却不在篱笆外,它在河畔,沟边,田埂旁。它有个算不得名字的名字,野菊花。像过去人家小脚的妻,没名没姓,只跟着丈夫,被人称作吴氏、张氏。天地洞开,广阔无边,野菊花们开得随意又随性。

小朵的,清秀,不施粉黛。却色彩缤纷,红的黄的,白的紫的,万众一心齐心合力地盛开着。仿佛一群闹嚷嚷的小丫头,挤着挨着在看稀奇,小脸张开,兴奋着,欣喜着。对世界,是初相见的懵懂和憧憬。

乡人们见多了这样的花,不以为意。他们在秋天的原野上收获,播种,埋下来年的期盼。菊们兀自开放,兀自欢笑,与乡人们各不相扰。蓝天白云,天地绵亘。小孩子们却无法视而不见,他们都有颗菊花般的心,天真烂漫。他们与菊亲密,采了它,到处乱插。

2、《重阳里有最美的菊花》——现代汪曾祺

菊花品种甚多,在众多的花卉中也许是最多的。

首先,有各种颜色。最初的菊大概只有黄色的。“鞠有黄华”、“零落黄花满地金”,“黄华”和菊花是同义词。后来就发展到什么颜色都有了。黄色的、白色的、紫的、红的、粉的,都有。

挪威的散文家别伦·别尔生说各种花里只有菊花有绿色的,也不尽然,牡丹、芍药、月季都有绿的,但像绿菊那样绿得像初新的嫩蚕豆那样,确乎是没有。我几年前回乡,在公园里看到一盆绿菊,花大盈尺。

其次,花瓣形状多样,有平瓣的、卷瓣的、管状瓣的。在镇江焦山见过一盆“十丈珠帘”,细长的管瓣下垂到地,说“十丈”当然不会,但三四尺是有的。

北京菊花和南方的差不多,狮子头、蟹爪、小鹅、金背大红……南北皆相似,有的连名字也相同。如一种浅红的瓣,极细而卷曲如一头乱发的,上海人叫它“懒梳妆”,北京人也叫它“懒梳妆”,因为得其神韵。

3、《雏菊的披肩》——现代鲍尔吉·原野

花里的孩子名为雏菊,秋天也不衰老,不生长皱纹和白发。它有一副鲜艳的披肩。

雏菊的披肩好像是英国都铎王朝的装束,花瓣从胸前环绕到后背,像防止吃饭洒汤的围嘴,像公鸡的颈羽。

雏菊开遍了北亚的原野,它的披肩盛满了阳光和露水。露水从花瓣流入花蕊时,雏菊再次称赞造物主给了它一副披肩。晨雾封锁了土地,好像天空的牛奶洒了,地面的乳汁比江河宽阔。

雏菊闭上眼睛嗅白雾的气味,嗅不到牛奶味,只有潮湿的泥土的腥气,更不能用碗喝。阳光照下来,雏菊的花瓣像涂了显影液,慢慢从白雾里清晰,好像云里栽的花。

雏菊遍地开放,但每一朵都孤单。我看到一个孩子单独站立时,感到了他的孤单。我们愿意看到孩子和他的父母亲在一起,更愿意看到孩子的手被大人握在手里。可是谁领走雏菊呢?山峰领它走吗?小杨树领它走向河边?雏菊从小到大都是一个小大人,它不怕孤单,它有披肩。

扩展资料

菊花与中国传统文化

1、菊花与儒道思想

两千多年以来,中国的士大夫阶级,深受儒道思想的影响,文人多怀有一种“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然而在封建社会,正直高洁的文人是难有作为的,正所谓自古文人多磨难。所以,古代怀才不遇或不愿同流合污的贤人君子,经常借梅兰竹菊来自喻本身的高风亮节和思想感情。

中国的文人墨客对菊花更是另眼相看,认为菊花艳在深秋,傲霜怒放,具有不畏强暴、傲然不屈的高尚品格。同时,它开在百花凋零之后,不与群芳争艳,又显示出了恬淡自处、淡泊清华、自强不息、不趋炎附势、不媚权贵的高风亮节。这虽然是其自身的本性使然,但更要归功于历代的文人墨客、隐逸君子的赏识推崇。

久而久之,人们由菊花中感悟到的这种品格,成为人们的共识,并进而提炼升华为一种精神,成为深厚的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内容。

2、菊花与传统节日

农历九月初九为传统的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重阳节的菊花习俗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观赏菊花和饮菊花酒是庆祝重阳节的两项主要活动。

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

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菊花斗寒的独特品性,所以使得菊花成为生命力的象征。在古人那里,菊花有着不寻常的文化意义,认为它是“延寿客”“不老草”,可使人老而弥坚。

菊花盛开在重阳,意为“久久”。于是,菊花成为了吉祥、长寿的象征,纳入了中华民族敬老尊老爱老的民族精神的范畴。重阳节也成了敬老节。所以,重阳赏菊,也就蕴含了敬老爱老的喻义。

3、菊花与诗词文化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使得一花一草、一石一木都成为中国人感物喻志的对象,而菊花正是历代诗人吟诵的主题之一,留下了大量的优美词章。这些菊花诗词,正是菊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菊花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纵观中国历代的咏菊诗词,思想内容丰富,艺术表现手法多种多样。有的着重描写菊花雅致的姿容、颜色;有的则着重表现菊花独有的内在气韵;有的直抒胸臆,诉说作者对菊花的喜爱之情;有的采取比兴寄托的表现方式,通过菊花,以隐曲幽微的笔触表达内心的复杂情愫。

4、菊花与饮食文化

菊花被誉为“长寿花”“延龄客”。我国食用菊花的历史十分悠久,文人雅士常以菊代茶,并赋诗吟颂。菊花可以酿酒,制茶作为饮料,菊苗可以作菜食用,所以菊花自古以来深受人们的欢迎,宋代《全芳备祖》对这方面的记述就非常详尽和深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丁立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汪曾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鲍尔吉·原野

人生感悟用菊花形容、人生感悟用菊花形容,就介绍到这里啦!感谢大家的阅读!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