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的:1. 只达——这里
2. 五达——那里
3. 亚个——昨天
4. 前个——前天
5. 后个——后天
6. 灭个——明天
7. 年世个-去年
8. 增——厉害
9. 碟——吃饭;打人
10. 实火——试一试,
11. 谝(音pian)——聊天
12. 骚青——热情过分,讨好献媚之嫌
13. 细法——形容富人过穷生活;精打细算
14. 凹遭——邋遢,不讲卫生
15. 逼啦——完蛋了
16. 灯劳——脑袋
17. 说家—什么
18. nia——人家
20. 洽——咱们
21. 伙计——一般指朋友、哥们
22. 血——说
23. 包--不要,例如:“你包血啦”就是“你别说了”
24. 做么——咋回事
25. 摇孽——不是妖怪,是指人做事张扬
26. 显化——做事爱显摆
27. 加死敢——张,强,厉害,牛B
28. 楼搜——形容做事爱做多余的事
29. 墨——那么
30. 肉——磨蹭,慢
31.尬拾------干什么
32.后说----下午
33.劾家---晚上
34.美太太---赞美一件事常用词
35.走茅---上厕所
36. 撮哈----坐下
37.获货里---喝水
38.黑---孩子
39.寺或---试下
在母亲河怀抱,物产丰盈,工交发达,幸福添幸运;
居民族史摇篮,才人辈出,文艺传承,光彩更光荣。
——湖南 熊震洋
五千年历史,源远流长,溯根祖发祥,腾辉溢彩,舜耕禹 治,稷稼嫘桑,文宗武擘星罗,巨贾鸿儒棋布,以雄才作纬,胜迹为经,竟织出满目风光,一城锦绣;
——河北 李贵友(出句)
逾万里方圆,物华天宝,仗大河哺育,蕴贵含珍,铁储铜藏,盐商铝矿,制造加工声赫,民营国企名扬,更高速通南,般空贯北,且运载九州喜悦,旷代繁荣。
——河南 张 敏(对句)
......
不是所鸡窝人是所几把人
运城市在华夏文明发展史上,是一块让炎黄于孙世代依恋与感恩的圣土。在这决深厚的黄土地上,涵养着华夏民族人文精神的血脉之根,喷涌着华夏民族历史长河的源头之泉:当人们捧读这个伟大民族发祥史的宏篇巨著时,不难发现。那苍凉悲壮的开篇第一章,便有这块土地上初民们活动的记载;当人们津津乐道华夏文明昔日的辉煌时,也正是生活在这决原始莽荒土地上的初民们,最早高擎起了东方神州文明的火炬而彪炳于世界历史的天空。
历史悠久 华夏源头
运成市处黄河中游,是华夏民族主要发祥地之一。远在更新世平期,这里就有古人类活动。据考古学家对目前中国境内最古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芮城县西侯度古文化遗址的发掘考证,早在“元谋猿人”之前即距今180多万年前,这里的先民们已经开始用火。万荣县荆村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出土的谷类炭化物中有黍稷及壳皮、证实河东先民在四、五千年以前已掌握了种植高梁的技术,从而开中国高梁栽培之先河,夏县西阴仰韶文化遗址蚕茧化石的出土,又证实在原始社会时期,河东先民对养蚕技术的掌握。广泛流传在本市的民间故事诸如“后稷教民稼穑”,“嫘祖养蚕”等,当是对这一时期种植业、养殖业发展状况的口头反映。
传说为历史的影子。在人类未有文字之前,人们是依靠传说来叙述历史的踪迹;相传,女娲氏乃黄帝之母,其生活在古代典籍称之为“汾阴腺上”的地方。便是今万荣县的宝井乡。史书有轩辕黄帝“扫地为坛于汾阴”(今万荣县)以祭祀后土的记载:黄帝与蚩尤“战于鸣条”,“杀蚩尤于中冀,蚩尤股体身首异处,而其血化为囱,则澥之盐池也”“澥之盐池”亦称“解池”,即今运城盐池。解梁、解州亦由此而得名,帝尧禅位于舜,《孟于》记载:“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耕于历山,渔于雷泽,卒于鸣条”。诸冯、负夏、历山、雷泽皆在今垣曲县境内;鸣条即今闻喜县、夏县、运城市境内的鸣条岗;运城市舜帝陵恰位于紧靠峨嵋岭的大小嶷山之阳。《史记·帝本纪》(集解)注云:“舜都蒲坂”。蒲坂即今永济市的古称。史载舜好音乐,尝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运城盐池周围既有名曰《南风》的民谣传唱,池神庙又有舜弹琴之处的“琴台”遗迹。大禹治水,凿龙门。开三门、导黄河之水东流入海,天下之民始得安定,后“践天于位于安邑”;龙门、三门分别在今之河津市、平陆县境内;禹都安邑即今夏县境内的禹王城遗址。安邑之名则由“民安居乐业于邑”而未。大禹之子启建立了中国奴隶制社会第一个王朝—夏,仍定都于此,夏县之名便由此而得。
从史诗般慷慨悲壮的古老传说,到烟海般卷性浩繁的古代典籍;从地下文物的不断出土,到地上古迹的完好保存、充分印证了运城市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在这片襟山带河的壮丽土地上,深扎着炎黄子孙最古的血缘之根,澎湃着华夏民族历史长河永不干涸的源泉。
人文荟苹 英贤辈出
运城市是浩翰的中华文化海洋中的一座“宝岛”。当华夏文明进入有文字记载的殷商时期,第十一代王高宗武丁举傅说为相。使商王朝得以中兴,为史家所称道。这位贤相便是今平陆县人,他不仅在治国方略上显示出卓越的才能,而且发明的“版筑术”在中国建筑发展史上占有开先河的地位。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称霸、战乱不已,人民他受兵燹之苦,时汾阴人张仪入秦为相、提出“远交近攻”的军事外交策略,游说诸侯,为兼并六国,建立统一的秦王朝立下汗马之功,成为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与之同时代的还有大思想家、教育家荀况(今新绛县人),他的著作《荀子》千百年来一直深刻影响着后人.被公认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经典传世之作。西晋时期,官至“司空”的著名地图学家裴秀(今闻喜县人),总结前人制图经验,提出了“制图六体”,最早将比例尺、方位、距离、地貌标高等技术用于地图的绘制,在世界地图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与古希腊天文学、地图学家托勒玫并称为世界古代地图文上东西相辉映的两颗明星。他所绘制的《禹贡地域图》、《地形方丈图》为中国历史地图的珍贵文献。
隋、唐与两宋,是中国封建社会得到充分发展的时期。此时河东大地更是英贤辈出,各领风骚。生于隋绛州龙门(今属万荣县)的王通,19岁便怀着“济生之心”西游长安,向隋文帝进《太平十二策》,提出“尊王道,推霸略,稽古验今,以安天下”的治国方略而饮誉海内。后在故乡设教授徒,唐初的贤臣名将魏徵、李靖、薛收、房玄龄、杜如晦等皆出其门下:王通弟王绩、孙王勃皆为名重一时的文学大家。尤其王勃,被尊为“初唐四杰”之首。他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兵长天一色”的佳句更是千古隽永,胳灸人口,被后人推为“观止”之作。唐代的历史因了诗歌的璀灿格外辉煌,而根生于河东大地的诗人、文豪更是灿若繁星。王维、卢纶、聂夷中、司空图、耿讳(均为今永济市人)等,用他们一首首令人拍案叫绝的作品使唐代的诗坛异彩纷呈。唐王朝的式微并不意味看文学艺术的衰落,“安史之乱”后的中唐时期,被后来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文学巨匠柳宗元振臂而出,在与韩愈积极倡导古文运动的同时,写出了许多千古不朽的佳作,他所著的《柳河东集》,在中国文学史上永远鼓荡着自强不息的革新精神。宋代,陕州夏县(今夏县)人、著名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撰了《资治通鉴》。这部不朽的编年体巨著,不仅为尔后历代统治者视为治世宝鉴,而且被后世学者视为政治历史学研究的经典。中国文学史上可与唐诗宋词相媲美的是元人杂剧,而居元曲作家首席地位的关汉卿便是河东解州(今运城市)人。他一生创作了66部杂剧。其中《窦娥冤》、《望江亭》、《单刀会》等久演不衰,在个国戏剧史上独树一帜。
在这个时期,河东市的教育事业已相当发达,以教育治家、兴家,名臣累世的三晋望族裴氏、王氏、薛氏、柳氏更是门庭显赫。其中以闻喜县裴氏影响最大,史称“将相接武,公侯一门”。尊师重教,蔚然成风,书院林立,学者云集。明代著名理学家、教育家薛瑄,为官刚正不阿,廉沽爱民,致仕后回乡设教授徒,创立“文清书院”,形成“河东学派”’“秦楚吴越未学者救百人”,文章道德,蜚声海内。仅有清一代,进士及第者达367人。
几千年来.这块土地上不仅孕育了众多名标青史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艺术家、教育家、历史学家、而且孕育出了众多威震华夏的勇武战将。战国时河东稷(今稷山县)人廉颇,骁勇善战,公而忘私,顾全大局,“将相和”的故事成为千古美谈。唐代大将军、绛州龙门(今河津市)人薛仁贵,高宗时期率军战胜九姓突劂于天山,威名运播边陲;其于平阳郡公、左卫大将军薛讷镇守边疆,战功显赫,特别是东汉名将关羽(今运城市人),忠肝义胆可昭日月,英武盖世威震华夏,与儒家始祖孔于被后世尊为文武二圣,祭祀庙宇遍布神州、远及海外,其精神品格为全球炎黄子孙世代崇敬。
追求光明 勇于革命
运城市是一块具有强烈人格尊严与民族尊严的土地,因而也是一块具有不甘屈辱,反对压迫,抵抗侵略,追求光明进步光荣传统的土地。早在十六国时期,匈奴首领赫连勃勃率军入境侵扰,汾阴人薛通领宗族千余人筑城防卫,抵御强敌。隋未龙门人毋端儿揭竿起义、反抗炀帝暴政。北魏时期汾阴人薛永宗领导农民起义,遭魏太式帝大军镇压,宁死不屈,全家赴汾河殉难。明未以后又爆了荣河(今万荣县)白璋等人多次起义。到了清未,先是“戊戊六君子”之一的闻喜县人杨深秀因鼓吹维新变法图强,与谭嗣同等六人慷慨赴死;继有猗氏(今临猗县)人王用宾(同盟会员,后任中华民国司法部长)、安邑(今运城市)人景定成(同盟会员,后任山西军政府政事部部长)、李歧山(任河东军政分府民军总司令)等参加辛亥革命;又有河津通化(今属万荣县)人姚以价在太原领导新军起义,任起义军总司令,用枪杆于推翻了清政府在山西的腐败统治。
民国15年(1926)春,中国共产党登上了河东政治舞台,率先在运城建立了全市第一个党支部—中共运城支部;民国17年,中共河东特委成立“七七事变”后,河东儿女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开创了中条山、稷王山、吕梁山等抗日根据地,与全国人民一道,赢得了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之后,在两种命运、两种前途决战的关键时刻,河东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支援晋冀鲁豫野战军和西北野战军进行著名的晋南战役、运城攻坚战、并运送解放军指战员强渡黄河,挺进中原,转战西北,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在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和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先后有王鸿钧(临猗县人)、邓国栋(河津市人)、嘉康杰、丁行(夏县人)等60000余名革命先烈献出了宝贵生命,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开元铁牛:
开元铁牛亦称唐代铁牛,位于永济市城西十五公里,蒲州城西的黄河古道两岸,各四尊。铸于唐开元十二年(724),为稳固蒲津浮桥,维系秦晋交通而铸。元末桥毁,久置不用,故习称“镇河铁牛”。因黄河变迁,逐渐为泥沙埋没。1989年 8月在蒲津渡遗址上经勘查发掘,处于黄河古道东岸的四尊铁牛全部出土。距蒲州城西墙51米,距西城门110米。铁牛头西尾东,面河横向两排。伏卧,高1.5米,长3.3米,两眼圆睁,呈负重状,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牛尾后均有横铁轴一根,长2.33米,用于拴连桥索。牛侧均有一铁铸高鼻深目胡人作牵引状,现已露出地面部分高1.5米,肩宽0.6米。四牛四人形态各异,大小基本相同,据测算,铁牛各重约30吨左右,下有底盘和铁柱,各重约40吨,两排之间有铁山。
蒲津渡是古代黄河的一大渡口,位于永济市古蒲州城西门外的黄河东岸。蒲津渡自古以来就是秦晋之交通要冲,历史上有很多朝代在这儿修造过浮桥。据《春秋左传》记载,昭公元年,秦公子咸奔晋,造舟于河。《初学记》:“公子咸造舟处在蒲板夏阳津,今蒲津浮桥是也。”《史记·秦本纪》又载:“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初作河桥。”张守节《史记正义》谓:“此桥在同州临晋县东,渡河至蒲州,今蒲津桥也。”以后东魏齐献武王高欢、西魏丞相宇文泰、隋文帝都在这儿建造过浮桥。唐初,河东为京畿,蒲州是长安与河东联系的枢纽。开元六年(718),蒲州被置为中都,与西京长安、东都洛阳齐名。开元十二年(724),为了加强对唐王朝的大后方河东地区及整个北方地区的统治,唐玄宗任命兵部尚书张说主其事,改木桩为铁牛,易笮索为铁链,疏其船间,倾国力对蒲津桥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通典》、《唐会要》、《蒲州府志》均记载此事。有宋一代,蒲律渡仍是黄河的重要渡口之一。金元之际,浮桥始毁于战火,只剩下两岸的铁牛。后来因三门峡水库蓄洪而使河床淤积,河水西移,铁牛被埋入河滩。今蒲津渡遗址,西距黄河堤岸2.8公里,隔河遥望陕西省朝邑县,东距古蒲州城西墙约六米,南距古蒲州城西门(即蒲津门)近百米。1988年、1991年对蒲津渡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勘探和科学发掘。根据发掘结果,唐蒲津渡遗址最深处距今地表6.5米。在靠当时河岸有一道曲拱梯形石堤,堤基下有密密成排竖钉的柏木桩,垒砌石条间贯注有铁锭,又以米浆白灰泥粘合缝隙, 十分牢固。这道石堤明确地可以看出系分两次砌筑。在紧靠石堤处发现了四尊铁牛、四个铁人、两座铁山、三个铁墩、六根铁柱。还发现一座四米见方的砖屋遗址,门坎向东,当是管理渡口之所在。发掘中还发现了唐开元通宝、宋天圣元宝、元丰元宝、金正隆元宝等十余枚铜钱。
蒲津渡遗址是一处具有丰富遗存的大型遗址,也是我国第一次发掘的大型渡口遗址,它展现了我国古代桥梁交通、黄河治理、冶铸技术等各方面的科技成就,也直观地揭示出黄河泥沙淤积、河水升高、河岸后退的变迁过程,从而为历史地理、水文地质、环境考古及黄河治理提供了许多有用资料。
普救寺:
位于山西省西南永济市蒲州古城东3公里的峨嵋塬头上。这里塬高29米~31米,南、北、西三面临壑,惟东北向依塬平展。原有范围,东西宽200米,南北长350米,总面积约7万平方米;
这里地势高敝,视野宽阔,寺院坐北朝南,居高临下,依塬而建。这是一座千年古刹,我国古典戏剧名著《西厢记》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从1986年以来,新修复的普救寺,寺院建筑布局为上中下三层台,东中西三轴线(西轴为唐代,中轴为宋金两代,东轴为明清形制),规模恢宏,别具一格。从塬上到塬下,殿宇楼阁,廊榭佛塔,依塬托势,逐级升高,给人以雄浑庄严,挺拔俊逸之感。加之和《西厢记》故事密切关联的建筑:张生借宿的“西轩”,崔莺莺一家寄居的“梨花深院”,白马解围之后张生移居的“书斋院”穿插其间。寺后是一地势高低起伏,形式活泼的园林花园。园内叠石假山悬险如削,莺语双亭飞檐翘角。荷花池塘上横架曲径鹊桥,亭桥相接、湖山相衔。莺莺的“拜月台”掩映在青松翠柏、千竿修竹之中。
屹立在寺中的莺莺塔,不仅形制古朴、蔚为壮观,而且以奇特的结构,明显的音效应著称于世。游人在塔侧以石扣击,塔上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咯哇--”“咯哇--”的蛤蟆叫声,令游人连连称奇。据方志中称之“普救蟾声”,为古时永济八景之一。
由于《西厢记》的问世,使得这个“普天下佛寺无过”的普救寺名声大噪,寺内的舍利塔也被更名为“莺莺塔”而闻名遐偿迩。而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 ,千百年来一直撼动着人们的心灵,使它成为蜚声著誉的游览胜地。
解州关帝庙:
解州古称解梁,是三国蜀汉名将关羽的故乡,位于运城市西南15公里的解州镇,镇西有全国现存最大的关帝庙,俗称解州关帝庙,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解州关帝庙创建于隋开皇九年(589),宋朝大中祥符七年(1014)重建,嗣后屡建屡毁,现存建筑为清康熙四十一年(1072)大火之后,历时十载而重建的。庙以东西向街道为界,分南北两大部分,总占地面积约 66600余平方米。街南称结义园,由结义坊、君子亭、三义阁、莲花池、假山等建筑组成。残存高2米的结义碑1通,白描阴刻人物,桃花吐艳,竹枝扶疏,构思奇巧,刻技颇高,系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言如泗主持刻建的。园内桃林繁茂,千枝万朵,颇有“三结义”的桃园风趣。街北是正庙,座北朝南,仿宫殿式布局,占地面积18570平方米,横线上分中、东、西三院,中院是主体,主轴线上又分前院和后宫两部分。前院依次是照壁、端门、雉门、午门、山海钟灵坊、御书楼和崇宁殿。两侧是钟鼓楼、“大义参天”坊、“精忠贯日”坊、追风伯祠。后宫以“气肃千秋”坊、春秋楼为中心,左右有刀楼、印楼对称而立。东院有崇圣祠、三清殿、祝公祠、葆元宫、飨圣宫和东花园。西院有长寿宫、永寿宫、余庆宫、歆圣宫、道正司、汇善司和西花园以及前庭的“万代瞻仰”坊、“威震华夏”坊。全庙共有殿宇百余间,主次分明,布局严谨。殿阁嵯峨,气势雄伟;屋宇高低参差,前后有序;牌楼高高耸立,斗拱密密排列,建筑间既自成格局,又和谐统一,布局十分得体。庭院间古柏参天,藤萝满树,草坪如毡,花香迷人,使磅礴的关帝庙氤氲着浓烈的生活气息。
游人从义勇门或忠武门入前庭,穿过“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的端门,东西钟鼓楼巍巍耸立,迎面三座高大的单檐歇山顶庙门,中门是专供帝王进出的门,叫“雉门”,东面的“文经门”是文职官员行走的,西侧的是“武纬门”,是甲胄之士通行的。雉门门楼上嵌竖匾,书金字“关帝庙”三字。雉门后部的台阶上是戏台,铺上台板即可演戏,是一座双昂卷棚歇山顶建筑,下是横匾“全部春秋”,与上、下场门的“演古”、“证今”相映成趣。
前行有午门.是一座面阔五间,单檐庑殿顶、石雕回廊的厅式建筑。周围有石栏杆,栏板正反两面浮雕各类图案、人物 144幅,洋洋大观,颇有童趣。厅内南有周仓、廖化画像,轩昂威武。北面左右两侧,彩绘着关羽戎马一生的主要经历,起于桃园三结义,止于水淹七军,只是没有走麦城这个情节,在全国关庙壁画中都按此进行,据说这是因忌讳关羽自高自大而被杀,终于造成蜀国的覆灭而隐去的。穿过午门,经“山海钟灵”坊、御书楼,便是关帝庙主体建筑崇宁殿。
北宋崇宁三年(1104),徽宗赵佶封关羽为“崇宁真君”,故名崇宁殿。殿前苍松翠柏,郁郁葱葱,配以石华表一对,焚表塔两座,铁旗杆一双,月台宽敞,勾栏曲折,使人顿生敬佩之感。殿面阔七间,进深六间,重檐歇山式琉璃殿顶,檐下施双昂五踩斗拱,额枋雕刻富丽。殿周回廊置雕龙石柱26根,皤龙姿态各异,个个须眉毕张,活灵活现。下施栏杆石柱52根。砌栏板50块,刻浮雕 200方,蔚为壮观。大殿明间悬横匾“神勇”二字,清乾隆帝手书。檐下有“万世人极”匾,是咸丰皇帝所写。下列青龙偃月刀三把,重 300斤,门口还有铜香案一座,铁鹤一双,以示威严。殿内木雕神龛玲珑精巧,内塑帝王装关羽坐像,勇猛刚毅,神态端庄肃穆。龛外雕梁画栋,仪仗倚列,木雕云龙金柱,自下盘绕至顶,狰狞怒目,两首相交,以示关羽的英雄气概。龛上有康熙手书“义炳乾坤”横匾一方,更增崇宁殿庄严肃穆的气氛。
穿崇宁殿而出,入后宫南门,就进入寝宫,过花圃,有“气肃千秋”坊,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木牌坊。东侧有印楼,里边放着“汉寿亭侯”玉印模型,西侧是刀楼,里面列青龙偃月刀模型。双楼对峙,系方形三层的十字歇山顶建筑。院里植有翠竹一片,风动影摇,珊珊可爱。又有《汉夫子风雨竹》碑刻,以竹隐诗,诗曰“莫嫌孤叶淡,经久不凋零。多谢东君意,丹青独留名”。传说出自关羽的手笔。
后宫后部,是关帝庙扛鼎之作的春秋楼,掩映在参天古树和名花异卉之间,巍然屹立,大气磅礴。楼内有关羽读《春秋》像,故名。《春秋》又名《麟经》,故又名麟经阁。创建于明万历年间,现存建筑为清同治九年(187O)重修的。宽七间,进深六间,二层三檐歇山式建筑,高33米。上下两层皆施回廊,四周勾栏相依,可供凭栏远眺。檐下木雕龙凤、流云、花卉、人物、走兽等图案,雕工精湛,剔透有致。楼顶彩色琉璃覆盖,光泽夺目。楼内东西两侧,各有楼梯36级,可供上下。第一层上,有木制隔扇108面,图案古朴,工艺奇特,传说是象征历史上山西 108个县。世传春秋楼有三绝:建筑结构奇巧别致,上层回廊的廊柱,矗立在下层垂莲柱上,垂柱悬空,内设搭牵挑承,给人以悬空之感谓之一绝;进入二层楼,有神龛暖阁,正中有关羽侧身夜观《春秋》像,阁子板壁上,正楷刻写着全部《春秋》,谓之二绝;据说楼当项,正好对着北斗七星的位置,谓之三绝。
关帝庙除古建筑外,还有琉璃影壁、石头牌坊、万斤铜钟、铁铸香炉、石雕饰品、木刻器具以及各代石刻23块,各朝题诗题匾60余幅,还有其他的零散文物,都是值得一观的艺术精品。
关帝庙,自古就是游览胜地,又是全国最大的祭扫关帝的场所,游人信士络绎不绝,香火旺盛。如今经过多次修葺、彩绘,关帝庙更加壮丽辉煌。 关帝庙春秋楼楹联 青灯观青史,着眼在春秋二字;
赤面表赤心,满腔存汉鼎三分。
圣德服中外,大节共山河不变;
英名振古今,精忠同日月常明。
北斗在当头,帘箔开时尖挂斗;
南山在对面,春秋阅罢且看山。
永乐宫:
永乐宫,位于芮城县城北约三公里处的龙泉村东,建在原西周的古魏国都城遗址上。这是一处在国内外得有影响的古建筑,它以壁画艺术闻名天下。这里的壁画,是我国现存壁画艺术的瑰宝,可与敦煌壁画媲美。
永乐宫,原来一处道观,是为奉祀中国古代道教“八洞神仙”之一的吕洞宾而建,原名“大纯阳万寿宫”,因原建在芮城镇永乐镇,出被称为永乐宫。永乐宫系元代定宗贵由二年(公元1247年)动工兴建,包括彩绘壁画在内,元代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迁)竣工,施工期长达110多年。
永乐宫内,宫宇规模宏伟,布局疏朗。除山门外,中轴线上还排列着龙虎殿、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等四座高大的元代殿宇。这些元代建筑,是我国古建筑中的优秀遗产。在建筑总体布局上风格独特,东西两面不设配殿等附属建筑物,在建筑结构上,吸收了宋代“营造法式”和辽、金时期的“减柱法”,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
永乐宫壁画,满布在四座大殿内。这些绘制精美的壁画总面积达96O平方米,题材丰富,画技高超,它继承了唐、宋以来优秀的绘画技法,又融汇了元代的绘画特点,形成了永乐宫壁画的可贵风格,成为元代寺观壁画中最为引人的一章。
三清殿,又称无极殿,是供“太清、玉属、上清元始天尊”的神堂,为永乐宫的主殿。殿内四壁,满布壁画,面积达403.34平方米,画面上共有人物 286个。这些人物,按对称仪仗形式排列,以南墙的青龙、白虎星君为前导,分别画出天帝、王母等28位主神。围绕主神,28宿、12宫辰等“天兵天将”在画面上徐徐展开。画面上的武将骁勇骠悍,力士威武豪放,玉女天姿端立。整个画面,气势不凡,场面浩大,人物衣饰富子变化而线条流畅精美。这人物繁杂的场面,神彩又都集中在近300个“天神”朝拜元始天尊的道教礼仪中,因此被称为“朝元图”。
纯阳殿,是为奉祀吕洞宾而建。
纯阳殿内,壁画绘制了吕洞宾从诞生起,至“得道成仙”和“普渡众生游戏人间”的神话连环画故事。
纯阳殿内对扇后壁的“钟、吕谈道图”,是一幅极为珍贵、人物描写极为成功、情景相融得非常好的一幅壁画。
重阳殿,是为供奉道教全真派首领王重阳及其弟子“七真人”的殿宇。殿内出采用连环画形式描述了王重阳从降生到得道度化“七真人”成道的故事。
纯阳殿、重阳殿内的连环画,虽是叙述吕洞宾、王重阳的故事,但却妙趣横生地展示了封建社会中人们的活动。这些画面,几乎是一幅幅活生生社会生活的缩影。平民百姓的梳洗、打扮、吃茶、煮饭、种田、打鱼、砍柴、教书、采药、闲谈;王公贵族、达官贵人的宫中朝拜、君臣答理、开道鸣锣;道士设坛、念经等各式各样的动态跃然壁上。画中,流离失所的饥民、郁郁寡欢的厨夫、茶役、乐手,朴实善良而勤劳的农民与大腹便便的宫廷贵族、帝王将相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照。
永乐宫原在的永乐镇,因黄河三门峡工程动工,处于淹没区内,所以,从1959年起,历经六年,将永乐宫全部迁移到芮城县城北。
五老峰:
王官谷和五老峰算不上奇山大水,但谷幽壑深,峰奇石异,是中条山呈献给人的两颗珍宝,五老峰如今已经被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说起它们的位置,东距解州关帝庙25千米,南距永乐宫10千米,西北30千米是普救寺,黄河像只温柔的臂膀从西侧和南侧环抱着山峰。
五老峰的得名源于五根擎天巨柱般的山峰,中间的主峰玉柱峰被其它"四老"环绕,孤标秀出,它陡峭险峻的姿态令不少旅游者望而却步,但悬挂其上的铁链是可以帮助人们完成登顶的梦想的。极顶之上,有袖珍的庙宇和美丽的风光。五老峰的景点有一些还没行开发,半山的五老殿可以称为景区的中心,玉柱峰、棋盘山、红砂峪等都要从这里出发。
王官谷的风景以飞瀑取胜,山石陡崖也颇壮观,据说是由当地农民企业家主持开发的,王官谷没什么真正的古迹。唐末诗人、诗论家司空图在这里隐居著述《诗品二十四则》,如今只能从山水中去体味采菊而居的那种韵味。司空图在王官谷隐居二十余年后,朱温篡唐建梁,三次下诏任命他为礼部尚书,司空图坚辞不就,并深以为耻,绝食而死,也是经典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境界。王官谷也因此受到清高人仕的特别推崇。
交通:在运城禹都市场前有开往五老峰的旅游专线车,票价11元,可送到景区内的登山台阶处。另外还可乘坐从运城开往永济的长途汽车,在虞乡镇附近的公路口下车6元,乘坐三轮摩托车到售票处3元。从山门到登山台阶,还有数里盘山公路,景区内有小巴接送,每人3元。王官谷距离五老峰约10千米,有三轮摩托接送,10元左右。
住宿:五老殿处可租用帐篷过夜。
运城经典话语、运城经典话语,就介绍到这里啦!感谢大家的阅读!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做比萨好词好句,急∽ 披萨好,披萨秒,大家都来学披萨,好吃有健康 表示披萨很好吃的成语 1、珍馐美馔拼音:[zhēn xiū měi zhuàn]基本解释:珍贵而味道好的饮食,亦作“珍羞美味”。分开解释:①馐:滋味好的食物,好吃的食物;②馔...
介绍一个民间故事作文300字 介绍一个民间故事作文:狄青是宋朝的一员大将,他出身低微,脸上一直留着当士兵时刺下的符号。当时,仁宗皇帝说,你已经是朝廷大将了,可以把脸上的印记去掉。但狄青不肯,说是留着它可以激励土气!一次,狄青带大军出征侬智高...
形容婆婆非常好的句子哪些 1、我的婆婆就是这样一位善良、慈爱、无私奉献的长辈。作为儿媳的我,为今生能遇到这样一位,象亲生母亲一样疼爱呵护自己的好婆婆感到幸运,这是上天赐予我的缘份,赐予我的福份啊!如果真的有来生,我还甘愿做婆婆的儿媳妇。2、...
祝老夫妻幸福的话 祝福两老白头偕老!永结同心!延年益寿!健康长寿! 赞美晚年生活的诗或者老人的诗 赞美晚年生活的诗或者老人的诗有:东晋·陶渊明《饮酒》、魏·曹操《龟虽寿 》 、唐·孟浩然《题大禹寺义公禅房》、唐·王维《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
鼓励员工风雨无阻的出勤的话语 迟到毁一生,早退穷三代,二者皆不沾,必成高富帅 风雨无阻下句是什么 风雨无阻是一个汉语成语,并无特定的上下句。风雨无阻意思是不受刮风下雨的阻碍。比喻做事没有阻碍,畅通无阻。出自明代冯梦龙《醒世恒言·黄秀才徼灵玉...
最近有一个鲜为人知的事情,那就是我有了个师傅。师傅是很优秀的,虽然只是三年级的。但是在作业帮比很多人混的都要好,粉丝就像脱缰的野马,速度只增不减。张三坐不住了,说:“不要看粉,要看实力!”其实啊,师傅也是很有实力的,每次审稿的排名都在前列。...
“天地浩大,任我倾注豪赌。江山沉浮,独独与你棋局满盘皆输。纵有万人举樽贺,我的杯却为你而空。秦时明月,唐风宋韵,都想拿来为你环佩叮咚。这锦绣河山,怎敌有你,百媚千红。”我是山海的君王鱼虾由四方赶来朝拜飞禽走兽皆慕名而来予我大海的蔚蓝与深山的...
老师,这个职业让我们这些莘莘学子真是又敬佩又敬畏,尤其是我们班的那一位老师,真让我们又爱又恨。他在上课时的那种威严,犹如古代的君主一般,而我们只是可怜的被“镇压”的份了。是不是觉得有点太夸张了呢?那就来听听我们的“血泪史”吧!班主任——秦始...
巨大的落地窗,将阳光布满这个小小的休息室,透明的玻璃茶几上,白色的棉花糖无规则地散落着,可又像一种字符。慵懒地坐在沙发上的你,背后是和煦的阳光,你被阳光紧紧包裹着。你扬起的嘴角,弯着的眼眸,桀骜不驯的白色头发,你比阳光更加刺眼;突然张开的双...
秦始皇,在下最敬佩的历史人物之一,世人皆道他是个暴君,可是在下却不这么觉得。世人皆道呀,秦始皇残暴昏庸又无能,但,如果不修建长城,匈奴就会闯进来,杀光这里的百姓,到时候生灵涂炭,那又该如何?你说为什么他不去争召呢?因为他明白,没几个人会为国...
校园感人故事(急用) 误会他和她曾经是同桌,他十分优秀,无论是长相还是学习.是老师和同学的宠儿.而她呢,相貌平平,学习平平.总之,是一个很普通的女孩.他们就这样很奇怪的被安排成为同桌.最初的几天,他们谁也不理谁.日子过的很平静.终于有一天男...
作文:新学期的我 一个快乐的假期已过去, 迎来的是一个美好的春天. 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 迎着早晨的第一缕阳光, 我们又重新回到美丽的校园, 开始了新一学期的征途. 在过去的旅途中, 无论你是否拥有过欢笑, 拥有个阳光, 这都已成为永远...
椭圆和圆关系是什么 椭圆(Ellipse)是平面内到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动点P的轨迹,F1、F2称为椭圆的两个焦点。其数学表达式为:|PF1|+|PF2|=2a(2a>|F1F2|)。[1]椭圆是圆锥曲线的...
一件难忘的事作文300字以脚印为话题 难忘的一件事在我成长的过程中,发生过许许多多令我难忘的事。其中有一件事最使我难以忘怀。 记得在我读三年级时的一个晚上,老师布置了很多作业,令我非常郁闷。老师在布置有什么作业时我的思想正在开小差,所以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