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贝淘

中秋节情感美文

[投稿者:世紫雪 www.lebeitao.com]2021-08-09 12:25:36

关于中秋节的美文

中秋的记忆

中秋节,是亲人团圆的日子。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就是满月、月饼与五色水果,还有欢天喜地唱大戏戏的热闹场

面。在我们家乡,中秋节是仅次于春节的一个民间大节日。月圆人圆象征着美好 的生活。

公共娱乐地方也是特别地热闹。十五晚止,月亮刚上树梢,就听左邻右舍的鞭炮声此起彼

伏。家家户户都备好月饼、水果赏月了。

我们家乡的月饼多数都是自家做的,用米磨成的粉做料,再用一个雕刻有“花好月

圆”的模子,印出一个圆圆的饼,然后蒸熟。还有其它形状的糕点。这此,每年母亲都会

做上一桌,太阳刚下山时就摆好在院子里。对这些甜甜腻腻的糕点,我一向是不感兴趣

的。我是家中唯一一个不爱吃的孩子。

后来我回头想想,我不快乐的童年是否与不吃糖有关系?赏月中还有必备的五种水

果,其中有我喜欢的例行的那种又苦又涩的青橄榄。当兄弟们欢天喜地共享甜蜜的月饼

时,我的小手中攥住几枚青橄榄,走到一边独自品味那苦涩中的甘苦香。

仍记得小时候的趣事,每到中秋时,大姐姐们就会告诉我们:拿一块透明的白手绢,

眼睛透过白手绢望天上又圆月亮的月亮,如果能见到桂花树下的月下老人,将来便函能嫁

得一如意郎君,过上幸福的生活。想起邻家大姐姐穿着大红嫁衣,坐上大红轿子,羡慕得

我与同伴小玉到处找白手绢,实在找不到了,只好找白色的衣服代替,可是,不管如何努

力,总是看不到传说中的月下老人。小玉幽幽地叹了口气:什么时候我才能看到月下老

人,什么时候才能象大姐姐般过上幸福的生活吧啊?

那时候还不知道“月亮走,我也走,”更不懂“月亮代表我的心,”看不到月亮上的

婵与吴刚,便与小朋友疯跑着追逐月亮,看天上的月亮一直追着自己跑,一直追到奶奶的

窗前,快乐地投进奶奶的怀抱,问奶奶:“月亮为啥追着我?” 接下来,有好长的一段时

间,中秋节在我的记忆中淡漠了,被遗忘了。

也许是书本上、也许是老师,告诉了我:月亮上只是一片荒芜,是一个不能维持生命

的地方。使得了我对月亮以及对美好幻想。

当然。中秋节依然年年过,月饼年年有,只是不再关心天上的月亮是圆是缺。

在我的记忆中,中秋节的青橄榄依旧苦涩,但价钱却一年望一年上升。记忆中最深刻

的一年是读高一那年的中秋节。那时候,我读书的学校离家大约五公里左右,按规定我是

不必寄宿的。那时候,我急于逃离家庭的束缚,刚好有位同学退了床位,我便顶替了她住

进了学校,每个星期只回家一次。那个星期从家里走时,妈妈说:“过两天过中秋节了,

你回来吧!”我答应了。

到了中秋那天,天下起了暴雨,从早上一直下到下午也不见停。因为学校处在低洼路

段,学校里、学校周围已处在一片汪洋中,眼看是回不了家了。同学们只好望洋兴叹。忽

见穿着雨衣出现在我的课室门口,他淡淡地对我说:“点点,爸接你回家过节去。” 我感

到脸上发烫,不知道是因为感动,还是因为父亲在同学面前呼我的小名(因我出生时,据

说比小猫还小,父亲一直叫我小不点,或者点点),我尴尬地望着父亲,看着水深及我膝

盖的水流,我犹豫了。父亲脱下雨衣,甩了甩雨衣上的雨水,披在我身上,对我说:

“来,爸背你回去。”那一刻,我的眼睛开始湿润,记忆中第一次让父亲背在背上,有点

难为情,父亲用眼睛瞪了我一下,我只好在同学羡慕的眼光中,抱着父亲坚实的肩膀。

第一次,我感觉到了父亲深沉的爱,心中快乐的念起:父亲哪父亲,你是我的依靠,

暴风雨来了,你是我广阔天地中唯一的庇护。望着父亲如山的背,心中感到如此的安全。

以至于多年以来,我一直寻寻觅觅而不可得的那心中如山的可依靠的感觉,不知道是否缘

于儿时父亲的背膀。

后来,父亲慢慢老了。由于离家求学、工作再也没跟父亲一起过中秋节。但是。无论我

在哪,每年中秋前,父亲总会托人给我捎上一小袋青橄榄,而我能回报的仅仅是一盒微不

足道的月饼。

父亲在世上过的最后一个别秋节是在医院度过的。那年是父亲退休的第二年。在中秋

前的一个月,我亲自把父亲送进一医院。经历过伤心与绝望,我已能平静地面对父亲的病

情与他即将离去这一不可逆转的事实。我所能做的,只是在他不多的日子里,满足他的要

求,凡是使他快乐。所以,即使医生吩咐过,不能让父亲吃甜口脂肪类的食口,我依然在

中秋节的下午,买了一盒父亲说过好吃的“荣华”月饼,准备与父亲,母亲与弟弟在医院

过一个特殊的中秋节。但是,父亲让我把月饼留下后,就让我与弟弟回家去,他说:“你

们都有了自己的家,在中变节团圆的日子里,你们应该与你们的家人一起团圆,我有你的

妈妈一起过就满足了。”我与弟弟恳求着父亲让我们留下,父亲又是瞪着他那不怒而威的

眼睛,我与弟弟只好含着泪默默地离开。不难想象,那年的中秋节,在父母亲的眼中是如

何的凄冷!

曾经我不相信所谓的鬼神,因为亲人的离去,我便愿意相信神仙的存在,当然不要有

魔鬼。父亲已经远离尘世,也许正住在离月亮更近的地方。

每年中秋将至,我总会想起父亲、想起记忆中唯一让父亲背在背上的我,以及第一次

在父亲笔记本上看到的那句一句古诗: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的月亮

周 作 人

敦礼臣著《燕京岁时记》云:“京师之日八月节者,即中秋也。每届中秋,府第朱门皆以月饼果品相馈赠,至十五月圆时,陈瓜果于庭以供月,并祝以毛豆鸡冠花。是时也,皓魄当空,彩云初散,传杯洗盏,儿女喧哗,真所谓佳节也。惟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故京师谚日,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此记作于四十年前,至今风俗似无甚变更,虽民生调敝,百物较二年前超过五倍,但中秋吃月饼恐怕还不肯放弃,至于赏月则未必有此兴趣了罢。本来举杯邀月这只是文人的雅兴,秋高气爽,月色分外光明,更觉得有意思,特别定这日为佳节,若在民间不见得有多大兴味,大抵就是算帐要紧,月饼尚在其次。我回想乡间一般对于月亮的意见,觉得这与文人学者的颇不相同。普通称月日月亮婆婆,中秋供素月饼水果及老南瓜,又凉水一碗,妇孺拜毕,以指蘸水涂目,祝曰眼目清凉。相信月中有裟婆树,中秋夜有一枝落下人间,此亦似即所谓月华,但不幸如落在人身上,必成奇疾,或头大如斗,必须断开,乃能取出宝物也。月亮在天文中本是一种怪物,忽圆忽缺,诸多变异,潮水受它的呼唤,古人又相信其与女人生活有关。更奇的是与精神病者也有微妙的关系,拉丁文便称此病日月光病,仿佛与日射病可以对比似的。这说法现代医家当然是不承认了,但是我还有点相信,不是说其间隔发作的类似,实在觉得月亮有其可怕的一面,患怔忡的人贝,了会生影响,正是可能的事罢。好多年前夜间从东城口家来,路上望见在昏黑的天上,挂着一钩深黄的残月,看去很是凄惨,我想我们现代都市人尚且如此感觉,古时原始生活的人当更如何?住在岩窟之下,遇见这种情景,听着豺狼曝叫,夜鸟飞鸣,大约没有什么好的心情,--不,即使并无这些禽兽骚扰,单是那月亮的威吓也就够了,它简直是一个妖怪,别的种种异物喜欢在月夜出现,这也只是风云之会,不过跑龙套罢了。等到月亮渐渐的圆了起来,它的形相也渐和善了,望前后的三天光景几乎是一位富翁的脸,难怪能够得到许多人的喜悦,可是总是有一股冷气,无论如何还是去不掉的。只恐“琼楼玉字,高处不胜寒,”东坡这句词很能写出明月的精神来,向来传说的忠爱之意究竟是否寄托在内,现在不关重要,可以姑且不谈。总之我于赏月无甚趣味,赏雪赏雨也是一样,因为对于自然还是畏过于爱,自己不敢相信已能克服了自然,所以有些文明人的享乐是于我颇少缘分的。中秋的意义,在我个人看来,吃月饼之重要殆过于看月亮,而还帐又过于吃月饼,然则我诚犹未免为乡人也。

参考资料:http://pjhxb.blog.zhyww.cn/cmd.html?do=blogs&id=3014&uid=117784

中秋节美文摘抄

中秋佳节美文美句摘抄

1、思念是中秋的味道。“每逢佳节倍思亲”虽然此节非彼节,但“思亲”总归是一样的,漂泊在外的游子,在瑟瑟秋风的吹拂下,望在异乡的月亮,月亮很圆很亮,却终究不是自己相看的月亮,道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所以,不管怎么样,那头上月亮都会透露出冷清的感觉。身后万家灯火交相辉映,屋内觥筹交错的喧闹声声入耳,更使得夜幕下的游子倍思亲。思念亲人的音容笑貌,思念亲人的丝丝关怀,思念弥漫在他的心扉,就连苦涩的空气中也涩出思念的味儿来。

2、团圆是中秋的味道。哪怕工作再忙再累,哪怕单位离家再远,一时中秋节至,总会忍不住提上一盒月饼在月升时赶回家。或是包装精致的宴会月饼,或是散装成袋的普通月饼,也许味道迥然不同,但那有什么关系呢?重要的是一颗期盼团圆的心,渴望一家人团团圆圆地聚在一起的心愿。这样,即使再腻的月饼,也会腻出幸福团圆的味儿来……

3、温馨是中秋的味道。桂花树下,古树庭中,一家人围坐在石桌旁,小孩子在庭中疯赶嬉戏,为了一个月饼,为了一个礼物,管他呢?只要快乐就好。

4、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她每年都能给我带来新的感受,新的体验,新的收获。我愿意在这种意境中感受亲人的关爱,品味生活的哲理,体会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

5、我喜欢中秋的意境。那既是收获的积蓄,又是收获的开端。说她是积蓄,是由于夏收才过不多时候。说她是开端,是因为秋天迈着她硕果累累的脚步迎面而来,融着人内心即将收获的欣喜。我想惟有经历过乡村生活体验的人,才会有这种情感、心境和内心深切的感受。

中秋节的情感美文那

转眼又是中秋节了,和你在一起的画面仿佛就在昨天还历历在目,而现在早已是物是人非,你曾说过时间会证明我们的感情,我们脆弱的感情在时间的考验里夭折了,

又是一年的中秋,看着你以前写的文章,一个人独自伤心,想着远方的你此时此刻好吗,还有没有想起远方的我,我们的缘分虽然短暂,回忆却是最美的,也许一切都是注定了的,

也许是我们相隔太久没有见面,也许是我们本来就已经惭行惭远,也许感情本来就是最经不起时间的考验的,他对我的感情一天比一天地显得那么的苍白~

没有一种情感是永恒不变的,所以,不要奢望你能拥有很多,用一种平常心态去欣赏一个人,就象欣赏一幅画一样,你会很快乐,也会很坦然!

中秋节,我约了几个同学到我家阳台上赏月。爸爸还为我们准备了月饼、石榴、梨子等食品,为我们赏月做好了准备。

傍晚,我邀请的小伙伴陆续来到我家。大家围着圆桌坐着,吃着食品,谈笑风声。渐渐地夜幕降临了,这时钟圆月大叫起来,怏看!我们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只见月亮象一个害羞的姑娘,羞答答地从一层乌云背后伸出半个脑袋,偷偷地向下俯视,发现没有什么动静,一扭身,就出现在天空中,天空中就象挂着一盏明亮的灯,周围的景色都被镀上了一层银白色。我和伙伴们望着这盏挂在夜空中的明月,畅想着议论着。过了一会儿,月亮姑娘便在一层白的簇拥下隐没了。多扫兴啊!我们只得耐心地等待着“月亮姑娘”再一次出来。

过了一会儿,月亮出现了,这会儿我们发现明亮更加晶莹剔透,它是那样纯洁,那样明亮,真是美极了。我们凝视明月,隐约发现月亮里还有无数灰白的山。我的伙伴周端,情不自禁地讲起《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她讲得声声有色,把我们的注意力都吸引过去了。

有过了一会儿,天边飘起一片白云,掩住了月儿的秀丽面容,月儿立即把清辉从白云边上放射出来,在白云四周镶成一个灿烂的光环,光环托着白云从月亮下面轻轻地流过,月光把半边天都照亮了,只有在远远的天边,看得见一两颗星星。

举目远眺皎洁的月光,把湖边的柳树照得雪亮,象铺了一层白霜。月亮影子象映在湖面上,湖面形成一层亮晶晶的波,闪闪烁烁,好象游龙似银鳞,被大家称为小文豪的方亮,望着这美丽的景色,诗兴大发,双手后背,踱着小方步,情不自禁地诵起古诗,床前明月光,疑视地上霜……

过了一会儿,月光又消失了,夜已经很深,可大家仍在一起谈论着。谈到长大后的理想,我们都希望自已当宇航员,坐在宇宙飞船在天空遨游,登上月球开发宝藏,来为人民服务。

大家望着天空,盼望月亮重新出现。

忆中秋

对中秋节有感觉始于一首老歌:“八月十五月儿明,爷爷为我打月饼,月饼圆圆甜又香,一块月饼一片心……”我照着音乐课本,在玩具小钢琴上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弹唱。小学作文,常模仿范文写什么在阳台小桌摆满瓜果糕饼,一大家人边听故事边赏月。妈妈说我胡编妄想:“咱家的中秋什么时候是那样过的?”对呵,我二十几年的八月十五如何度过的?

中秋总与月饼相伴。儿时家里每年只买得起三块钱一封的开县冰薄,妈妈吃饼圈而把多冰糖、芝麻的中心柔软部分留给我。偶然换口味买个千层饼,我一心想瞧馅料是什么,酥松的饼皮剥一层又一层没完没了,我大惑不解,恨恨地把饼扔了。一年爸爸厂里发放六个盒装月饼,我们拿两个送给六楼生病的婆婆,她握住我妈的手差点掉泪:“我儿子媳妇吃月饼也从没想过分我一角啊。”南京冠生园事件之后,月饼身价大跌,我渐渐熟识各种口味,其中最爱桂花及牛肉。去年或许由于全球经济危机,原本大块的牛肉比头发丝还细小难觅。

中秋总与雨水相伴。八九岁跟着爸爸到巷口乘凉,忽然几滴水落在脸上,以为是楼上空调制冷水,然而更多水珠劈头盖脸洒下,伴随雷声滚滚,爸爸忙抱起我往楼里跑,刚进家门,却云开月出。此后中秋月几乎十年难一见,哪怕头天晴空万里,十五晚必定凄风冷雨。记忆中仅有一年,桔红色的满月早早从对岸山顶升起,如牛郎织女提的灯笼徐徐移过长空,照亮整个天幕,照亮大街小巷彩旗招摇似的红叶橙花的黄桷树,照得长江水“半江瑟瑟半江红”,照得阳台那盆栀子花的影儿也在地上转动。我披衣在门边看痴过去,第二天即感冒了,就着月饼喝苦药。一康复,又坐到门口秋风里——大自然生机勃勃的景色永看不厌啊。

中秋总与国庆相伴,与家人相伴。零七年临近中秋父母打起冷战,晚上推开窗户,街上的雾气与家中的阴霾同样浓重,空气弥漫呛人的煤烟味儿,我压抑得想大喊:下一场大雨冲走迷雾吧!到十五,气氛逐渐舒缓,晚间全家终于坐在一起和气地看中秋晚会。阳光驱散雾霾,我们忙碌准备着大舅一家来过“双节”。前年是大舅孤零零前来,因为有“三高”,他只同意要半块月饼,我递上两块,他很高兴地吃完。那是他在人世与我家共度的最后一个中秋。2009年八月十五,要办的事情悬而未决,身体也一度不适;心里明白日子是一年年比预想的好得多,可人总需要新鲜空气与发展空间的,我深感被目前的生活禁锢了。真是极不快乐的一个节日。

又到桂花飘香时节,回顾一年前,那时我的世界其实拥有着今朝不可复制的单纯、宁静。这个三天假期,我从网络中走出,静静倾听交通广播放老歌、聊月兔;三口人围桌吃母亲做的可口的家常菜;央视中秋晚会比往年精彩充实;三伯和伯母送来月饼,我很喜欢大家摒弃喧闹安静说话的这样子……心中幸福装得满满的,也越发懂得“珍惜”二字。所谓节日,就是人生旅途一个个驿站,提醒我们幸福的存在,供给我们坐下小歇,好更加坚定地继续行进日复一日的生活。

中秋节情感美文 中秋节的情感美文那

中秋节的超级唯美文章

中秋的月亮

孙淑霞

中秋赏月,是人生的一大美景。一年中,有十二次圆月,而唯独中秋节的月亮,牵动着古往今来一代又一代人们的心。一轮洗尽铅华的中秋月以它惯有的沉静月月年年地向人世间波洒着充满诗意的理性光辉。

中秋月,它背负着中华民族悠远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洇浸着几多离愁,几多相思,年年如是,岁岁依旧。中秋赏月成了人,特别是文人与月的一场天上人间的对话,成了人对月的一次心灵解读。也成为中国人对情感尽情释放的一个节日.

在中国人心目中月亮具有的天庭的神秘和怅寥感觉,在中国文化的诗意中,故乡的月圆选择了这个天高气清的季节,让情感的寄托和比喻便更多了一层中国人特有的情结,这种情结是和我们民族大团圆情结一致的,而圆月时节的月亮,便是这样用永远充满新意的情结,多了些写实的寓意。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等等名句,以及关于月亮的一个个或优美或凄伤的传说,还有唐诗宋词的缠绵,中秋读月,总会读出一页页的心酸,一行行的苦泪和万千感慨,因为我们要的是花好月圆。花好月圆,这是属于中国的审美情结,而皎洁之月里的想象,我们早就赋予了它美好的境界。因为我们的赏月往往是在娇艳花簇旁边,因为花前赏月,能够让天上之月非常容易就可以得到一个寓意十分满盈的答案,而且花儿的美好和馨香,会让天上之月给人以贴近人间真实的感觉。

千里清光依旧,万目心思同源。掬一捧月华入怀,你感到了它的凝重,你感到了它的通透,它更是一个绝妙的载体,给了人们无限的寄托。

不必说寂寞素娥,清冷玉蟾的往事,也不提“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的心情,在“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的光景下,单是一声“今夜明月入尽眼,不知秋思落谁家”的哀叹,就道尽了千百年来人们“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所有内涵.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圆月让人更联想到人生诸多不圆满之事,故原本轻灵的月儿每到中秋月圆时,总显得那么沉冷与清幽。

对大多女子来说,家乡是故乡,怎能不思恋儿时在故乡赏月的情景,怎能不思恋和小伙伴月下嬉戏的童趣美好,怎能不思恋一家人在西部故乡月圆之夜的对月无眠?难忘学生时代和好友在阳城街道散步于月辉下的甜美,更难忘和知己嵩门待月的心灵相通气脉构和,等等如诗如画的往事怎一个“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了得!中秋读月,读不尽的思念,读不尽的哀怨啊!这思念,这哀怨,可是因“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浪漫而生,还是从“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亲情而来?问月,月不语。但不管怎样,这思念、这哀怨定然有一个个幸福,甜美的原因,不然,这年年中秋怎么让人如此地盼它,想它;这冷冷圆月怎么让人如此地念它,赞它?

其实,人世间的一切思念哀怨又何尝不是一种令人羡慕,幸福的事呢?

诗人说,故乡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今天,当我解读中秋明月,叩问愁为何物,思为何物的时候,难道不能说心有思念?心有思念,心便不会老;中秋有明月,中秋便不会老!让亲情岁岁年年陶洗情感的新鲜,让游子在秋高气爽之夜与一轮圆月传递思念的情感,让炎黄子孙在地球村这个大家庭里在此夜传递团圆的信念,使得思念之情永远清晰,使得情感之真和情感之挚永远激荡在血缘的亲情之中、气脉构和的友情中和龙的传人的血液中。

亲情不老、友谊长青、中华民族,就这样和谐的存在,跨越千年的时空。

中秋读月,月色通幽,风声渐老。在这样的夜晚,你与谁共?李白一首《把酒问月》“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是古今答案吧!

中秋赏月

适逢中秋之夜,我仰望天空,望见一轮圆月,但不是我们常说的一轮皎洁的圆月,天空中有层层清云,如烟似雾,弥蒙在月光下。月晕恰恰是这圆月与清云的红娘,牵于二者之间,淡淡的点上一圈,既不喧宾夺主,又有万般娇态。

有人说,新月似芽,半月如瓢,圆月如西子之明眸。这似明眸的圆月要用在中秋之月上,实为不妥,谚语有“八月十五云遮月”之说。云生月隐,神秘、迷离。此中秋圆月虽不及西子之善睐明眸,却独具情调。

我愿随月在云中漫步,听她讲古老的传说;也愿站在静处悄悄凝望。不过,这一切都化为柔和的月光洒在我身上。这才是真实的接触,是老朋友的祝福。许多人愿意在屋中欢饮度过这中秋之夜,而我却更喜欢在宁谧的夜晚,在高高的阳台或户外倾听月的歌声,感受“月中清露点朝夜”。

我曾读过唐人曹松的《中秋对月》中“直到天头无尽处, 不曾私照一人家”的诗句,也曾看过李白《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的绝对,还有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这些难得的佳作中曹松的诗抒发的是不平,《峨眉山月歌》抒发对故友的思念,朱先生的文章抒发哀愁。他们均写月,写月的无私公平普照大地,写月的淡淡月光给人的安慰,纵然其中并非都是中秋圆月。月亮从古至今都是思念、温柔、恬静的象征。尤其是中秋圆月,多少诗人睹物生情,写下传世之作;又有多少离别之人的惆怅。而我却没有这样的哀愁,我记起台湾的地震,它牵动着我也牵动着亿万炎黄赤子的心,一片片温暖跨海传情。中秋的月好象也正为此感人之举默默流泪。她,繁忙的信差,祖国人民的安慰由她传达。那么,原来思念、温柔、美好、恬静的象征中,更应添上一笔关爱和帮助,使无助的人看到她就想到希望,想到明天的美好。这月光虽不及太阳炽热的光芒,但却更能唤起联想——在困难之时,定有人伸出无私的手,给你帮助和温暖。这联想不是对世俗的乞求,而是我们这生活在地球上的一类年轻生命的本性——人性。大海纳百川,这中秋圆月仿佛是平静的大海吸收这每个人的思索,在她的温柔恬静中,思索的波涛也在缓缓地释放,化成云雾环绕其周。这是意境,注入新象征的意境。

描写中秋节的美文

提供二篇参考一下:

中秋节到了,桂花又开了。

在姥爷住的院子里,有一片比我年龄还要大的桂花林,妈妈常带我去闻那桂花的香味。她说世上最朴实又最典雅的花就是桂花了。它小小的花瓣却会散发出迷人的悠长的香气,让人心旷神怡。而在桂花开的最迷人的时候,那股子香气,也确实令人魂牵梦萦。桂花便成了妈妈最喜爱的花了,然而我却不以为然。

最近,我读了女作家琦君的《故乡的桂花雨》,作者对桂花香味的“魂牵梦索”,让我对桂花有了种好奇。带着这种好奇,我又找来了《桂花香飘云天外》、《杭州:飘落一身桂花雨》等有关桂花的文章,想看看人们为什么对桂花如此喜爱。

“香气浓郁的花‘或清或浓,不能两兼’。然而,桂花却具有清浓两兼的特点,它清芬袭人,浓香远逸,它那独特的带有一丝甜蜜的幽香,总能把人带到美妙的世界。”

“满树金黄细小的花儿,点缀着红叶娇艳的季节。更有那浓郁的芳香,‘一味恼人香’袭人心怀,沁人肺腑。又在芳香中带有一丝甜意,使人久闻不厌。”……

好美的语句,好美的花,文章对桂花的描写是那样的神奇,如此的有神话色彩,读着读着我深深地被感动了,就仿佛来到了一个仙乐飘飘的梦境里,融化其中,享受着美好的气息。慢慢地,我对桂花产生了一种熟悉的感觉。

“桂花分金桂、木樨、银桂、丹桂……”我装着老道的样子对妈妈说着,牵着妈妈的手,在中秋月下,走进老爷楼下的那片桂花林。

远远的,我闻到了扑鼻的香气,一阵爽飒的风儿吹过,瞧,那一棵棵婆娑的桂花树,随风摇曳起来了。咦?那是什么?好似金色的蝴蝶,好似银色的彩带,缠绵的飘呀飘,飘落下来,飘到了地上,桂花虽然没有琦君故乡那么多,然而我却真的感觉就像琦君所说的,成了“金沙铺地的西方极乐世界。”一片片黄黄的、小小的花瓣,带着浓郁的香味,飘到了我和妈妈的头发上、身上、鞋上。我伸开双臂惊呼“桂花雨!妈妈,这就是桂花雨!原来书上说的都是真的……多么浪漫,多么奇妙,多少梦幻啊!”我仰起头,桂花落在了我的脸上,轻轻的,细细的,带着花香,抚摸着我的脸,对我诉说着。

桂花,曾经并未使我心动,也未使我心欢,可是当我走进它,聆听漫天花之语时,它的无言,早已胜过了有声。而在走近的那一瞬间,它告诉了我它所有的美丽,同时,它也向我倾诉了它所有的情感,它告诉我它的香气怡人,它对我诉说它的舞姿缤纷……这怎不让人兴奋,我沐浴了一场桂花雨。那天晚上我的梦里全是它。

月亮圆了,桂花开了,今年的桂花格外的香,格外的美!

中秋节

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总盼着过节。春节和中秋是家乡最受重视的两个节日。或许是因为那时候生活水平比较低,只有过节时家里才会改善一下生活;或许是一到过节就放假,总会搞一些娱乐活动,自己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一场;或许两者兼而有之。总之,过节忙的是大人。但大人们忙归忙,每到过节也都有一种心情的放松。当然,最高兴的还是我们这些无忧无虑孩子。

春节的时候,虽然恰逢农闲,但总感觉每年都是忙忙碌碌的。惟独中秋,给人一种特别的欣喜,一种心境的安歇,一种特别的想往。后来想起来,似乎是心绪不同使然。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那既是收获的积蓄,又是收获的开端。说她是积蓄,是由于夏收才过不多时候。说她是开端,是因为秋天迈着她硕果累累的脚步迎面而来,融着人内心即将收获的欣喜。我想惟有经历过乡村生活体验的人,才会有这种情感、心境和内心深切的感受。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圆圆的月光之下, 圆圆的月饼,苹果熟了,鸭梨、葡萄等水果也都上了市。月光下,人们品尝着节日的美食,谈论收获的话题。一边赏月,一边思念身处异乡的亲人。实所谓:“每逢佳节备思亲”。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妈妈每年都要亲手给我们做月饼吃。妈妈做的月饼外观象大饼,很厚实,新鲜的面,新鲜的馅。不管是蒸出来的,还是烙出来的,上面都有用农家的大碗所刻画出来的月的图案,其中又有桂花雕印出的花瓣。馅,也很特别,主料是红塘,里面放些芝麻、清红丝,果仁、葡萄干什么的。新做出的月饼,蒸的,柔软可口,适合老年人;烙的,外焦里嫩,年轻人情有独钟。你看,新端上来的月饼,热气腾腾,一股清香味道儿扑面而来,真令人垂涎欲滴!

多少年过去了,虽然现在市场上的月饼琳琅满目,各种瓜果一应俱全,但是我还是喜欢吃妈妈做的月饼。月饼的花纹虽然没有太多变化,但是花纹总是那么的清晰,那么均匀,那么好看。所以一赶上中秋过节回家,总要吃上两大块儿,觉得好香、好甜……。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因为从餐桌上我看到了祖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水平变迁。

你看,农家餐桌上,除家禽肉类,传统的蔬菜等食品外,越来越多的餐桌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肉类、蔬菜、海鲜。

“无酒不成筵席”,喜庆的日子,中国人总要饮一点酒。过去,多是二锅头等高度白酒,现在人头马、茅台等国宴酒也堂而煌之地上了百姓的餐桌。这些都预示着祖国经济的崛起,百姓日子的红火。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小康生活不再是蓝图上的规划和设想,而是逐渐成为千家万户实实在在的生活写真。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她每年都能给我带来新的感受,新的体验,新的收获。我愿意在这种意境中感受亲人的关爱,品味生活的哲理,体会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

中秋节就就要到了,我希望今年的中秋月更圆、更明,更祈望我的亲人愈加健康、我的家乡愈加美丽、富饶;也从内心起期望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或许,这就是我中秋情结的真谛。

中秋节情感美文、中秋节情感美文,就介绍到这里啦!感谢大家的阅读!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