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贝淘

网络时代信息碎片化对高校学生的影响研究

[投稿者:丰思萱 www.lebeitao.com]2019-12-04 08:32:28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广泛运用,网络信息传播碎片化,作为信息受众中占比较高的群体,高校学生受信息碎片化影响,面临信息质量不等导致浅阅读、信息共享与加工困难形成系统认识障碍,信息泛娱乐化造成健康损耗等问题,通过笔记阅读类软件运用、云盘资源共享、学生观念引导等的探讨,有助于对信息碎片化消极影响做出有效应对。关键词:网络时代;信息碎片化;高校学生;影响中图分类号:G2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7)12-0082-02网络时代移动终端接收信息频率大幅度超出传统纸媒,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使得受众信息接收碎片化。作为信息受众中占比较高的群体,信息碎片化对高校学生的影响引发关注。一、新媒体环境信息碎片化研究综述“碎片化”(Fragmentation),即“片段化”,原意为完整的东西破碎成诸多零块[1]。主要指信息在网络等新媒体平台传播中产生的支离破碎状态。对于信息碎片化的产生原因,蒋建国(2013)提出网络信息爆炸增长导致信息交换价值超过使用价值,推动信息碎片化及商品化[2]。彭兰(2011)將信息传播碎片化分为事实和意见性信息传播碎片化,指出传播本质上信息碎片化是社会碎片化、多元化的反映[3]。网络碎片化学习方面,陈琳等(2011)指出非线性的碎片化信息目前适用于浅层学习,不利于深层学习的知识体系建构[4]。祝智庭(2012)指出,学习碎片化源于信息碎片化,由此引发知识、时间、空间、媒体、关系等碎片化[5]。张克永等(2015)认为,网络碎片化信息为相互弱联系或无联系的信息碎片,是瓦解原有知识体系的重新聚合,生命周期短暂[6]。碎片化信息受众方面,冯彦菁(2011)指出,碎片化时代运营商面对海量信息采取分众策略,导致信息接收片段化[7]。二、南京高校信息碎片化调查现状本次问卷调查面向南京部分高校学生随机发放纸质问卷350份,收回336份,问卷回收率96%。样本学生南京大学49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45人,河海大学50人,南京师范大学49人,南京邮电大学51人,中国药科大学48人,南京工程学院40人,其他高校4人。运用李克特五级量表将单选题指标分为完全同意、同意、一般、不同意、完全不同意5个层次,分别赋值1、2、3、4、5,结果如表2所示。基于问卷数据,目前高校学生移动设备使用频繁,偏向于数字化阅读,但由于信息干扰引起注意分散,信息接收缺乏形象的知识构建,难以实现阅读深度,对数字化阅读效果大多持消极态度。此外,高校学生对碎片化信息的认知存在不足,信息碎片化下注意力易分散且阅读程度浅,因此对碎片化信息的影响持较为消极态度。对多选题“进行数字化阅读的信息类型”的选项分别按人数、信息严肃程度排序(表2)发现两类排序大致呈负相关,即信息越严肃,对该类信息应用手机等移动设备进行数字化阅读的人数越少,反映了信息接收的泛娱乐化。对多选题“碎片化信息对个人学习、生活影响类别”的选项按人数排序(表3)发现,虽然样本学生使用移动设备进行信息阅览频率与时长较高,但碎片化信息的影响弊大于利。尽管碎片化信息不利于事物的系统认知,但其信息量大、片段化的特点,有助于发散思维、拓展视野。三、信息碎片化对高校学生的影响成因分析基于现有理论成果、问卷数据及碎片化信息发展现状,分析信息碎片化对高校学生的影响成因。(一)新媒体环境下信息质量不等造成浅层阅读信息碎片化产生于新媒体环境中,信息的发布、传播、接收片段式,质量良莠不齐。1.信息发布碎片化。传统纸媒的信息发布由专职人员进行真实性确认、加工处理等,最终汇总装订。而在话语权广泛的新媒体环境下,信息发布者包括注册有某APP或网络社区账号的任一网民,信息发布者的多样化导致信息碎片化。由于实名追责制度不健全,信息发布者为所发布信息真实性承担义务较小,网络话语权与义务不一致,网络造谣时有发生。2.信息传播碎片化。由于超链接、图片等易复制,网络信息传播呈现多样化。信息一经发布,即可被中间接收者截取加工,而信息受众的需求多样化使得中间接收者将只保留对其有效的部分进行二次发布,并大多不会保留转载路径。原信息缺失下,二次发布的信息注入中间发布者的主观意见,使信息失真。3.信息接收碎片化。信息经多位中间接收者修改后传达给接收者,难以完成最初的表达作用。海量信息中包含对同一信息加工的大量重复信息,信息的整合较难实现。网络信息发布、传播、接收中原有信息发布、中间信息加工、最终信息接收环节的信息碎片化,引发信息质量不等。大量信息的真实性待定,信息中间加工复杂,溯源困难,最终接收信息破碎重复,致使信息整体质量不齐,受众筛选鉴别成本高,多停留在浅层阅读。(二)信息共享度低、基础信息加工困难造成系统认识障碍高校学生对某一知识点往往会有相同信息需求,由于缺少特定平台、信息共享度低,相同的信息整理工作重复进行,降低了学习效率。因为信息辨别困难,专业权威信息少,受众无法获知整体信息,难以实现知识的系统掌握。而碎片化信息非线性的结构体系也会引起信息逻辑结构的混淆。(三)信息的泛娱乐化造成身心健康损耗目前网络信息娱乐性远大于工具性,信息可用性认可度较低。高校学生专业知识、实用技能多源于专业书籍、教师口授、同学讨论等方式,网络信息则被贴上娱乐休闲的标签。网络信息整体泛娱乐化造成信息干扰,分散深度阅读者注意力,也使部分学生沉迷手机等移动设备,在低质量信息中消耗时间但无法形成系统认识,引起视力疲劳、身体素质下降。此外,由于网络用语、负面信息影响,处于价值观形成期的高校学生易改变原有认知,对学习生活做出消极反应。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