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贝淘

散文随笔·做人与做文

[投稿者:剧清逸 www.lebeitao.com]2019-12-06 18:32:54

有道是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我想多数人是赞同这一说法的。原因很简单,人的思维必须借助语言,人际交流需运用语言,思维语言形成文字,就是我们所说的做文。人的言行举止均是思想情感的外在表现形式,做人做文都源自于同样的思想情感与心理活动。所有,从根本上说,做人与做事乃密切相关。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既是鲁迅先生一生创作之概念,也是先生一生战斗之写照。对于人民大众的深重疾苦、悲欢离合,他极为同情与关切;对于黑暗势力、专制统治,他无情地揭露与抨击。用笔呼吁,用笔战斗,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鲁迅精神。民族英雄文天祥、林则徐,做人光明磊落,正气浩然,其文同样荡气回肠,千古绝唱。再看世界文明发展史,同样的事例也不胜枚举。《忏悔录》是一部奇书,希法国思想家、文学家卢梭所作,正如他在序中所说:“我正在做一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工作。我要把一个人的真实面貌完完全全、彻彻底底地揭露,这个人就是我。”没有过人的勇气,没有对真理的执着追求,是不可能对自己进行毫不留情的剖析的。观照卢梭一生的追求,你一定会对其人其文如此率直、表里如一而叹为观止。罗曼罗兰在评价贝多芬时曾说:“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此言甚为精辟,无论是文学艺术,还是科学论著,你要敢于揭露事实,敢于说出真相,甚至推翻原有之定论,其本身就是对世俗的挑战,就可能受到各种攻击,因而,你必须拥有捍卫真理的勇气,必须具备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执着信念。可见,成就一部伟大作品或一种学说,先得有伟大事业的人格准备。鲁迅、卢梭如此;哥白尼、达尔文也是如此。

不过,世界是复杂的,也有人文章做的漂亮,做人却大有问题。三国时期有个文人叫陈孔璋的,先投靠袁绍,做文章骂曹操为豺狼;后来投奔曹操,又做文骂袁绍为蛇虺。人品堕落以至如此,自然叫人看不起。还有周作人,小品散文写得精巧雅致,很有才气,然而,做人则一无是处。日本占我东三省,亡我之心人人皆知,只要是有血性的人都已拍案而起,投身于抗日救国的大潮,可这个周作人逆历史潮流而动,娶侵华日军的家眷做老婆不说,居然还当上了伪政权的“督办”,甘愿沦为日本侵略者的帮凶。抗战胜利后,他在北京受到了人民的审判,被钉上了历史的耻辱柱,也是其做人失败应有的下场。

我很赞同林语堂先生的说法:“文字不好无妨,人不可不做好。”孔子也说过:“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可见“行”之重要,在文字之上。作品被封杀,不让发表,大不了不写,但同样可以思考,可以积累,可以等待,总有雨过天晴之时。就像文坛泰斗巴金先生,粉碎四人帮后,尽管已年近八十高龄,依然辛勤笔耕,加倍努力,六卷本的《随想录》,说古道今,针砭时事,力透纸背,成为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辉煌巨著,处处真知灼见,处处凸现一个文坛巨匠对于人生、给予历史的深沉忠告:说真话!

说真话,是做文的生命和基础;说真话,是做人的原则与境界。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规范也要求我们能保持内心的本真,真实表露自己的心声,真正做到表里如一,既不自欺,也不欺人。庄子曰:“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可见好的文章,需以真实告人,需以真情动人。做人作文,实乃大是大非,保持人格与文品的真实一致,做到心身言行的高度统一,至关重要。作为现时代人,我们应像先辈那样,既要把人做好,又要把文章做好,这是时代对于我们的基本要求。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