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正上大三时,双目突然失明。在漆黑的世界里,他那白发苍苍的母亲,重新为他点燃梦想的心灯,扶持他拄着盲杖,从中国到日本又到美国,敲开了梦想之门,获得了美国加州帕默脊柱神经矫正大学医科博士学位,续写了一段生命传奇。
然而,就在他学成归国后,母亲突然瘫痪。他使出毕生所学竟让母亲神奇康复并站起来,演绎了一段感人的爱心传奇。
他,就是来自安徽的中国第一个盲人医科博士李雁雁。
自己点亮心灯,
照样走出一条大路
1985年秋季开学不久,湖南大学大三学生李雁雁,在球场上打篮球,突然觉得篮圈模糊不清,随后眼前漆黑一片。经确诊,他患上了青光眼导致的永久性失明。听到结果,李雁雁双手战栗,痛哭着捶打墙壁:“我以后怎么办呀?”
李雁雁1966年出生于安徽池州,父亲李成勇是宣传部门干部,母亲龚桂兰43岁才生下他。李雁雁7岁时,父亲因车祸丧生,从此,李雁雁和母亲相依为命。1982年,李雁雁不负众望,考上湖南大学环境工程系。那时的他,希望早日毕业,用自己的能力供养没有工作的母亲,谁料,不幸突然而至。
擦干眼泪,李雁雁请同学到邮局给母亲发去电报,将实情告诉母亲。龚桂兰收到电报后,心急火燎地赶往长沙。李雁雁悲痛欲绝:“妈妈,医生说我的眼治不好了,我彻底完了。”儿子的话像一根钢针扎在龚桂兰的心上,她哽咽着安慰儿子:“雁雁,一切都会好一起来的!妈妈砸锅卖铁也要治好你的眼睛!”
由于李雁雁已双目失明,无法完成学业,龚桂兰为李雁雁办理了退学手术,带着儿子开始茫茫的求医问药之路。
然而,一切都徒劳无益。医生都是一句话:“这眼病目前没有回天之术!”
1986年12月的一天,绝望的李雁雁摸索着准备跨过阳台结束生命。龚桂兰见状,连忙跑过去将儿子抱住:“雁雁,你千万别做傻事,你如果走了,妈在这个世界上就孤苦伶仃了。”
龚桂兰的话像一记重锤敲醒了李雁雁混沌的头脑,他哭着说:“我也不想离开妈妈呀,可我这样子,您叫我怎么活呀,我多活一天就会拖累您一天……”但龚桂兰很坚强:“怎么是拖累呢?上天虽然夺去了你的双眼,却让你有孝心为妈着想,你永远是妈的宝贝儿子,妈虽然累一些,但从没感觉过苦!”
龚桂兰给儿子讲起《盲人与灯》的故事:“……黑夜里有个盲人执盏明灯蹒跚而行,路人问他,你啥也看不见,打灯笼干吗?盲人说,你们能看见灯笼,就会给我让路啊……”
龚桂兰语重心长地对李雁雁说:“雁雁,自古以来,身残志坚成就大事的人,大有人在,只要自己点亮心灯,照样能走出一条大路来!”
那一刻,李雁雁如梦方醒,他蓦然感觉到母爱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他漆黑的世界。他不能再消沉,他眼睛虽然失明了,但心智不能失明!他要重新振作起来,找回丢失的理想,赢回生命的尊严!
“就让这根拐杖
陪你走路吧”
1987年早春,在母亲的鼓励下,李雁雁摸索着走出幽暗的小屋,久违的阳光让他有一种重获新生的感觉。他对母亲说:“我想学习盲文,重新把丢下的课本捡起来!”
可是,由于给李雁雁治眼病,家里实在拿不出钱来送他到外地盲校学习。龚桂兰听说收音机能收到一个教盲文的台,她将结婚时陪嫁的玉手镯卖了,给儿子买回一台收音机。
从此,李雁雁就靠听收音机学习盲文。通过半年的学习,李雁雁竟能用盲文阅读大量盲文图书了。
1989年夏天,李雁雁从收音机里听到一条信息:美国海德里盲校将在中国开办分校,免费函授英文。李雁雁兴高采烈,立即报名。不久,他成了该校一名函授学员。这下,李雁雁学盲文、练英文更勤奋了,每天在家里弯腰躬背摸练盲文,虽然腰酸背痛,却从不放弃。
在龚桂兰看来,这不是好事,学盲文固然重要,更重要的还是要训练儿子自理生活的能力。一天,李雁雁要上街理发,龚桂兰递给他一根“盲杖”——那是她特意到乡下找来的一截竹竿,竹竿的一头绑上海绵,另一头用铁皮包裹起来:“雁雁,妈妈在的时候,可以牵着你走,将来妈妈不在了,或者你要去很远的地方,妈妈陪不了你,就让这根拐杖陪你走路吧!”
在龚桂兰的训练下,李雁雁渐渐学会了用盲杖探路,学会了做饭、洗衣,学会了适应各种突变情况,还学会了用面颊的热感来判断太阳的方位,凭借空气流动的细微感觉来判断十字路口和直道,他上街不再用母亲陪同。
李雁雁三年的英文函授收获不小,除了英文水平有一定提升,他还学会了法语、日语,借阅了中、美、英、法、日等国的数百本图书。而此时,母亲已69岁了,为了生活还在拖着瘦弱的身子在街口摆摊炸土豆卖,他心里一阵酸楚。
26岁的李雁雁决定去学盲人按摩,学一门养家的手艺。可母亲坚决反对:“你学了三年的英文,这难道是你的理想吗?你要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不能仅仅满足学会一门生存技能,要和正常人一样,勇于征服高等学府!”母亲的这番话,激励着李雁雁心中的狂热。
机会终于来了。1993年9月,李雁雁从一本盲文杂志上获悉,世界慈善组织日本国际视觉障碍者援护协会愿意无偿援助外国盲人来东京学习针灸和指压技术。这是一个既能学习生存技能、又能到高等学府深造的双重机会,李雁雁欣喜若狂,他立即致函该协会。不久,该协会负责人专程来到中国,对李雁雁进行全面严格的测试。
1994年2月,李雁雁收到了用国际专递寄来的东京八王子盲校录取通知书、机票和全额奖学金证明。捧着这个从国外寄来的邮包,龚桂兰和李雁雁都是喜忧参半。李雁雁失明后一直未离开过母亲,龚桂兰不放心他独自出国;而龚桂兰已年过七旬,李雁雁也不放心离开家。
一连几天,这对母子各自心事重重。龚桂兰最先想通了,她觉得儿子只有离开母亲,才会长大,特别是双目失明的李雁雁,到了异国他乡,会得到更好的锻炼。
1994年5月,龚桂兰将儿子送上了飞往东京的飞机。东京八王子盲校是一所三年学制的全日制学校,生活上有生活老师护理,李雁雁学习起来非常上心,在六个学期的考试中,无论是理论考试,还是实践考试,他总是全班第一。为了锻炼自己的能力、获取更多的知识,李雁雁经常利用节假日勤工俭学。凭着那根须臾不离的手杖探路,他自费到大坂、名古屋、横滨等地考察了7所日本盲校,参观了50多家博物馆,极大地丰富了实践经验。
1997年初,李雁雁以优异成绩毕业并顺利通过了日本国家执照考试,获得针炙、按摩、指压师3张执照。接着李雁雁又和正常人一起参加了日本竞争激烈的“物理疗法”专业考试,成为在日本获得学习物理疗法奖学金的第一位外国盲人。
这位独一无二的盲人博士
永载我们的心灵和校史
李雁雁从东京八王子盲校毕业后,面临两难选择。母亲已75岁了,他应该回到母亲身边。可他求学的心愿未了,他想在日本一边打工挣钱,一边备考托福,圆多年来一直埋在心底的博士研究生梦。他打电话征求母亲的意见,得到了母亲的全力支持。
母亲的支持给了李雁雁无尽的动力,他在日本一家医疗机构应聘了物理疗法师,一边上班一边准备参加美国托福考试。可是,因为有史以来没有人使用过盲文来考托福,李雁雁连续三次走进托福考试中心报名,都被拒绝了。
当他第四次去托福考试中心时,他的精神终于打动了考官。最终,李雁雁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美国大学的托福考试。美国帕默脊柱神经矫正大学向他发出了录取通知书。这所百年学府破天荒第一次招收一名外国盲人留学生。
1999年6月,李雁雁带着日本打工积攒的积蓄来到美国加州的帕默脊柱神经矫正大学预科班,开始了艰难的求学生涯。
在日本上的是盲校,生活有人护理,到了美国,那是健全人的学校,生活得全靠自己。初来乍到,为适应环境,李雁雁请同学“陪”他在校园里来回地走几遍,记牢方位和盲杖传来的感觉,他在校园里,凭着盲杖竟也能像正常人一样完成最基本的学习和生活了。
帕默脊柱神经矫正大学专门培养医学专科博士,以治学严谨著称,有30多个国家出类拔萃的学子慕名就读。按照帕默脊柱神经矫正大学的规定,要成为该校正式的博士生,必须花时间先补修博士学位所需学分,并且通过严格的考试合格,才能攻读专业课程。也就是说,此时,李雁雁只能算是预科班的学生,要想成为正式的博士生,必须通过一系列考核才行。
许多留学生为过语言关,都要参加一年的语言预修,为了节省费用和时间,李雁雁直接进入全英文理工科课程学习。虽然他有点英语基础,但一上课他就蒙了。李雁雁看不见又记不住,特别是上有机化学课,李雁雁几乎像听“天书”。
后来,李雁雁想了一个最笨的办法,用录音机把老师的教学内容全部录下,晚上自己翻录为英文盲文输入电脑自修,等弄懂当天的课程,天都快亮了。那段时间,他每晚只睡两三个小时,累得快撑不下去了。可是,想到家里白发苍苍的老母亲在守望他功成名就,衣锦还乡,他又有了动力。
2002年7月,李雁雁选修的英语、心理学、计算机、演讲、普通化学、有机化学等课程全部合格,修满了学分,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国际最著名的加利福尼亚帕默正骨大学脊椎神经矫正专业的博士,取得全额奖学金。
李雁雁凭着惊人的毅力闯过了一个个难关。2006年10月学校举行毕业考试,他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用盲文答辩的学生。考官均给李雁雁评了a,他成了中国第一个盲人医科博士。
在帕默正骨大学毕业典礼上,校长郑重地把李雁雁请上主席台:“我向大家介绍一位独一无二的博士,他就是来自中国失明二十多年求学十二年的盲人青年李雁雁,他的博士学位证书是今天含金量最高的,他激情澎湃的内心和非凡成就将永远载入我们的心灵与校史!”参加毕业典礼的2000余人齐刷刷起立,为李雁雁鼓掌喝彩。李雁雁不禁心潮澎湃:“是我84岁高龄的母亲,用阳光母爱照亮我漆黑的世界,照亮我走上这个舞台,我母亲是天下最伟大的母亲!”
李雁雁获得医科博士学位后,美国一家医疗机构高薪聘请他,美国移民局主动通知他申请美国绿卡。可在李雁雁的心里,始终放不下母亲,他放弃美国优越的条件,立即回国,在安徽池州开了家小诊所,陪伴着多年来为了自己求学一直孤独守望的老母亲。由于国内对美式整脊疗法并不了解,所以他的生意很一般。但这些对李雁雁来说都不重要,只要能跟母亲在一起,能牢牢地握着母亲的手,就足够了。
2011年8月30日晚,89岁的龚桂兰突出现口齿不清症状被送往池州市人民医院。医生诊断母亲患上了脑血栓,半边身子瘫痪,且病情将持续恶化,而且重新站起来的希望几乎为零。
“一直以来,即使世界一片漆黑,母爱总是陪伴我的最亮灯火!我不能没有母亲!”李雁雁在心里发出了呐喊。随后,他与主治医生达成了“双管齐下”的治疗共识,由他为母亲进行身体康复训练和按摩,医生则负责加强对血栓的治疗。
李雁雁每天都守护在医院,每天上午为母亲进行一次整脊治疗,下午再做两套康复训练,通过指压剌激肌肉和关节的神经受体,进一步剌激大脑。
持续20多天的训练,龚桂兰渐渐恢复了语言功能,病情得到了控制。他根据在帕默大学学习的专业知识,加大对母亲的康复训练的强度和次数,发誓要让母亲重新站起来。
2012年6月,龚桂兰的病情终于有了转机,她不仅能单独站立,还能走上一段路。医生们见状,纷纷感叹道,对一个年近九旬的瘫痪患者来说,这无疑是个生命奇迹。
李雁雁通过他精湛的医术,拯救了母亲,严格地说,这是一颗孝心创造的生命奇迹!李雁雁以此来感恩回报母亲的深沉母爱!然而,他更明白一个道理,无论他回报多少,永远不及母亲对他的无私付出!
做比萨好词好句,急∽ 披萨好,披萨秒,大家都来学披萨,好吃有健康 表示披萨很好吃的成语 1、珍馐美馔拼音:[zhēn xiū měi zhuàn]基本解释:珍贵而味道好的饮食,亦作“珍羞美味”。分开解释:①馐:滋味好的食物,好吃的食物;②馔...
介绍一个民间故事作文300字 介绍一个民间故事作文:狄青是宋朝的一员大将,他出身低微,脸上一直留着当士兵时刺下的符号。当时,仁宗皇帝说,你已经是朝廷大将了,可以把脸上的印记去掉。但狄青不肯,说是留着它可以激励土气!一次,狄青带大军出征侬智高...
形容婆婆非常好的句子哪些 1、我的婆婆就是这样一位善良、慈爱、无私奉献的长辈。作为儿媳的我,为今生能遇到这样一位,象亲生母亲一样疼爱呵护自己的好婆婆感到幸运,这是上天赐予我的缘份,赐予我的福份啊!如果真的有来生,我还甘愿做婆婆的儿媳妇。2、...
祝老夫妻幸福的话 祝福两老白头偕老!永结同心!延年益寿!健康长寿! 赞美晚年生活的诗或者老人的诗 赞美晚年生活的诗或者老人的诗有:东晋·陶渊明《饮酒》、魏·曹操《龟虽寿 》 、唐·孟浩然《题大禹寺义公禅房》、唐·王维《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
鼓励员工风雨无阻的出勤的话语 迟到毁一生,早退穷三代,二者皆不沾,必成高富帅 风雨无阻下句是什么 风雨无阻是一个汉语成语,并无特定的上下句。风雨无阻意思是不受刮风下雨的阻碍。比喻做事没有阻碍,畅通无阻。出自明代冯梦龙《醒世恒言·黄秀才徼灵玉...
最近有一个鲜为人知的事情,那就是我有了个师傅。师傅是很优秀的,虽然只是三年级的。但是在作业帮比很多人混的都要好,粉丝就像脱缰的野马,速度只增不减。张三坐不住了,说:“不要看粉,要看实力!”其实啊,师傅也是很有实力的,每次审稿的排名都在前列。...
“天地浩大,任我倾注豪赌。江山沉浮,独独与你棋局满盘皆输。纵有万人举樽贺,我的杯却为你而空。秦时明月,唐风宋韵,都想拿来为你环佩叮咚。这锦绣河山,怎敌有你,百媚千红。”我是山海的君王鱼虾由四方赶来朝拜飞禽走兽皆慕名而来予我大海的蔚蓝与深山的...
老师,这个职业让我们这些莘莘学子真是又敬佩又敬畏,尤其是我们班的那一位老师,真让我们又爱又恨。他在上课时的那种威严,犹如古代的君主一般,而我们只是可怜的被“镇压”的份了。是不是觉得有点太夸张了呢?那就来听听我们的“血泪史”吧!班主任——秦始...
巨大的落地窗,将阳光布满这个小小的休息室,透明的玻璃茶几上,白色的棉花糖无规则地散落着,可又像一种字符。慵懒地坐在沙发上的你,背后是和煦的阳光,你被阳光紧紧包裹着。你扬起的嘴角,弯着的眼眸,桀骜不驯的白色头发,你比阳光更加刺眼;突然张开的双...
秦始皇,在下最敬佩的历史人物之一,世人皆道他是个暴君,可是在下却不这么觉得。世人皆道呀,秦始皇残暴昏庸又无能,但,如果不修建长城,匈奴就会闯进来,杀光这里的百姓,到时候生灵涂炭,那又该如何?你说为什么他不去争召呢?因为他明白,没几个人会为国...
一段跨越年龄的爱情,惹来了旁人的侧目,让他们的路走得很艰辛,可是却不能阻止他们继续前进的步伐。 红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女孩,家境不好的她撑起了整个家。在她十岁那年,她父...
喜欢你,但却永远也不会让你知道。不是因为我没有说出来的勇气,而是因为,害怕自己没有承受的勇气;不是担心你拒绝,而是不想带给你压力。 喜欢,可以淡淡的,让你感觉不到这...
——寻找被丢弃的徐志摩2010.11.19 作者:张志锋 时间静静的流淌 回忆反复的上演 你的出现 梦的天堂瞬间瘫痪( 文章阅读网: ) 也许是心醉了 或许是梦碎了 在爱的边缘 你梦想着谁的容...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 ??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 ??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 ??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