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贝淘

描写家乡的优美散文

[投稿者:冼采南 www.lebeitao.com]2020-01-30 11:11:24

关于家乡的美文

离夫子庙不远许是南明旧院了。不知当日十里秦淮叫人如何流连,像是灯火与雕船弥望于天际,笙歌与丝竹销魂蚀骨。可是,此时也只有一个李香君故居了。另外七艳连一丝影儿也没有。而旧院以外,那个同样风雅的珠市,则更不知何处去寻了。

我站在据说曾经属于香君的绣楼下面,并没有上去的欲望。五个闪耀的霓虹灯大字“李香君故居”夸张的四射着。我实在不敢相信这也还是三百六十多年前甲申的那个绣楼。《桃花扇》上说,清兵攻入南京以后,旧院已是空无一人了,连弱柳都砍做了柴禾。实在不相信,那个小楼还能保留到现在。如果能,这将是无价之宝。

乌衣巷也在附近。这个诗意的城市地名,想来能与之相媲美的似乎也只有那个西安的下马陵了。可是也同样只变成了一个地名,一个地名罢了。董仲舒墓藏在深处无人问津,乌衣巷只多了一个巷口以资纪念而已。

天亮的时候,我已经在玄武湖边漫步了。刚下过雨,湖上笼着一层雾气,烟霭纷纷,玄武晨曦竟是看不到了。

我坐在湖边,言语中,五洲若隐若现,如墨泼在了生宣纸上一般。看不到玄武晨曦,就是有这雨中五洲,也是不错的。

玄武湖,与南京这座城市一样,威武有余而温婉不足。许是做久了国都的缘故。那一片浩荡的水远远铺开,广阔无垠。西湖的新烟禁柳与十里荷花让其成了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子,而环绕在玄武湖周围的高楼大厦使之平添了几分霄云之气。金陵就是这样,虽处江南,却连区区一个湖也显的霸气。

中华门兴亡感慨,紫金山巍峨娟秀,新街口霓虹四射和脉动。这些,也都是南京的灵魂。

晚安,我的南京。

之扬州

虽然位于长江之北,但扬州实实在在该算做是个江南城市。南宋词人姜夔在《扬州慢》词中描写道:“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这首词引起了我对扬州无尽的遐思。二十四桥下波荡的明月与烁烁的红芍药,常常将我的思绪牵进那无尽的神往之中。扬州当是一位从流水和花瓣的意境中走出的淡妆美人,无须过多的妆扮,只髻边的一朵琼花,就令人神往。

从南京往扬州,一个小时的车程,车过长江的时候,有些兴奋,初升的太阳照在宽阔的江面上,光芒四射,有几只船在水面上游弋着。看不出来水有多深,那片金子般的水就那样铺天盖地铺开,不留一丝情面。

车在扬州城中行驶的时候,打量窗外的街景,还真是有些感叹,印象中本该是小家碧玉般的扬州,却有着大城市般的气魄,只是繁华稍减,人烟也是稀少了些。

瘦西湖位于扬州城的西北,六朝以来即为风景胜区,长堤沿湖一带,无数株柳树渲泄出一派春的情致。如烟如梦的绿笼罩在枝头树梢,柔顺滑长的枝条在轻风中微微舞动,掠起了一湖的涟漪。难怪李白说烟花三月下扬州,想春天的时候,十里湖光,大虹桥,长堤春柳、小金山、白塔等著名景点逶迤相接,该是如何一幅山水长卷?白塔是清代乾隆年间按北京的白塔仿造的,坐落在瘦西湖风景区的中心地带,蓝天白云下,水环树绕,典雅壮观。湖水清凌凌的,氤氤氲氲的水气浮着一层淡淡的绿色,整湖水就像一池透明的液体翡翠,在阳光下反射着诱人的绿光。

传说中的二十四桥只是一座石砌的圆孔桥罢了,因两边的石级都是24个,与“二十四桥”的桥名相应。想天下事皆是如此,所谓的高深莫测的东西大部分是披着一件华丽的裘,虽是这样,倒也精巧,白色的桥身与窄窄的湖水辉映出一份雅意,令人想到摆放在绿缎上的工艺品。南宋姜夔笔下的二十四桥是那么萧索凄凉,寄托了他对惨遭金兵破坏的扬州的无限伤感;而现在,这儿风光旖旎,行人如织,一派歌如沸天的景象。

与杭州西湖相比,瘦西湖虽没有西湖的丰腴与雍容,却与日俱增具有了清丽与淡雅。这种风韵与神采,涤荡着人们的心灵,竟也渐渐生出了一分空灵感,正如这座城市给人的感觉一般,恬淡温雅,万种柔情一味地沉浸在楼阁掩映,岸柳依依的湖清水中。瘦西湖的风致与情怀,恐怕是我再也无法抛却的、再也走不出的生缘了。

之上海

回到沪上,自然是亲切的,那里有我的学校,我的师长和朋友。

很多人跟我说上海跟另一个位于地图南端的城市一样,是外地人的天堂,其实并不如是,上海和深圳有着截然不同的气质,上海有着太多的土著居民,他们骨子里是有着与生俱来的莫名的骄傲,那样的东西,无形,却难以捉摸,就好象很多上海人聚在一起喜欢说鸟语般的上海话。

上海不大,我一直这样觉得,从五角场到外滩坐公交车也才25分钟。这与首都北京动辄一两个小时相比,实在是近的。

外滩和浦东凡是中国人应该都是熟悉的。88层的金贸大厦和400多米的东方明珠已成为现代中国的象征。而外滩,则是上世纪东方极至奢华的地标。两种不同风格的流光溢彩隔江相望,却又是一般华丽,浑然一体。

从东方明珠上看下去,夜晚的上海犹如一袭华美的袍。灯火映成金带的道路织成经纬,缀以各种色泽的花纹,红黄蓝白,令人叹为观止。泛着绿光的豫园尤其引人注目,那种古典的风格在一大片现代的建筑中间尤显得与众不同。南京路上璀璨广告灯恣肆着夺目的光彩,花团锦簇一般,似在昭示百年来上海依旧是歌舞升平的不夜城。黄浦江面恰如缎带,泛着滑腻的光泽,蜿蜒远方,喧嚣之外,巴掌大的巨轮安静地游弋着。而江两岸的高楼林立,让不夜的光华变成鳞次栉比,立体地真实。

忽然发现我竟无法用笔墨来描写这个大陆首席城市了。在250米的高空看到的景物带给我的震撼,不知触动了我心中的什么,蓦地想到了东京塔。那种火树银花这里还不可比,但也开始幼莺初啼了。百年前的远东第一都市如今早已易手,我们的故宫长城依旧威严壮阔,令世人倾倒,我们的维多利亚港湾也是一般风华绝代,但似乎,我们需要的不止这个。

祝福你,上海,祝福你,中国。

关于最美的家乡的散文

我曾落泪过的乡度:

我看着你朝我走来,在微露的灰暗色中,明晰了轮廓。

呵,我落泪过的乡度,你踏着那儿的宏光道一路延伸而蔓,沿途的碧草,枝叶上清明的雨滴。我似望见了你的辉煌,那集荟萃于一身,览奇观望芸生的乐清啊。

我一转身,瞬逝回到4000多年前,在东欧广土上闪烁的智慧,那石斧,那石锛,那石矛,那石犁,还有那石坠。

这浓郁的墨土上,有过南宋开科状元王十朋,元朝一代文豪李孝光,明代杰出兵器家赵士桢。

我仿佛从他们的伟业中明晰地望见了所有人自豪的表情。前进必定拥有激浪,而你怀下的儿女们怀着他们的执著,坚定不移地破浪。我们扮演着“弄潮儿”的角色,以敢为天下先而闻名四方。

我静默着你纵身跃入时代潮流的前沿,悄然崛起于东海之滨。我默然看着儿时奔跑的石砾路,不知在何时变得宽阔而平坦;我曾站在倒塌的古木屋前惋叹,可转眼间已成高楼。岁月并不是玩笑,发展可以带走太多。我漠然穿梭在两旁不可高低的楼房中,才顿悟原来渺小早已无存。

眼前的霓虹灯刺亮了我的视线,我才恍然发现曾经的荒土已是灯光闪烁。来往的车辆,水似的穿梭,匆匆忙忙。发现自己真的太幼稚,原来一切的一切可以改变得如此快。

像独自推着行李,曾走过的岁月,回眸万千瞬息。

对于雁荡山,我怀有深厚的乡情。我爱这片美丽的土地,像我的泪融于了它灵秀的土壤。“寰中绝胜”的“东海第一山”,完完全全的天然韵味,清纯得不受任何沾染。

你,因人而美;而我们,因你而傲。如果10年前的你还是一叶扁舟,那么,今日的你如似快艇;如果10年前的你是一只不知名的鸟儿,那么,今日的你可堪称翱翔的雄鹰;如果10年前的你只是一片平凡的土地,那么,今日我可以坚定地用辉煌来赞美你。

你用你怀下簇拥的林木,清淌的溪流,高耸的碧山,无声地述说着你原有的一切天然的物种。无论这世界再多么恶劣,在你的乡度里,总有一种源于原始的清新。

我不知该用怎样的言语来倾城我们的浓厚。你的山山水水,你的城城镇镇,你的条条油柏路,排排大高楼,家家小企业,个个渔港湾。

在我闭眼的当儿,似如泉涌激漾着我惟有的灵魂。当我的足迹踏过你的土壤时,我会深深呐喊,我最幸福。

此刻,我傲然地屹立在你的怀抱中,我高扬着头,泰然地环视着你的一切,饱含着你的柔美,温情,坚毅与执著的土地,当我的泪融入你的土壤时,我看见那一方有流星划过。

地平线的起点

寻求着一滴滴滑落的泪痕,寻觅一处处思念的土地,满天的花蕾绽放开它的心扉。踩在这片深厚悠远的大地上,在地平线的交点,埋葬下我的深爱。

你曾是一座不起眼的小城镇,悄悄地在这片东海边扎下深根。瑟瑟的海风吹着一樽樽矮矮的小楼阁,路旁歪歪斜斜的小树枝。深褐色的泥土地上,我们踩下一串串不曾动摇的脚印。

你曾是茫茫土地上的一墩矮土,黯然却又坚定。傍着岁月的蹉跎,伴着年华的流逝,却自始至终,没有停下追逐的步伐。

多年后的你,正以惊人的,令人称赞的速度,一点一滴的,展开了梦想的旅程。

迅速崛起的高楼大厦,仿佛一颗颗茁壮无比的萌芽,正以蓬勃,生机的形式,怒放着生命。

笔直交错的公路,像一条条灰白色的绸缎,潇洒地在这片土地上编织最绚丽的舞蹈。

郁郁葱葱的树木,好比鳞次栉比的守护者,用闪烁着坚毅的目光,直直地眺望着地平线上第一丝洒在这片土地上的阳光。

泼墨似的青山,如大自然调色盘上最浓重的那一笔色彩,深深地镶嵌在你的四周。以巍峨,不屈的眼神,征服每一名他乡人。染色般的绿水,安静得徘徊在深山脚下,蜿蜒曲折地,却又不顾一切地,驶向希冀的远方。

文人的笔墨挥写不尽这份独属于你的壮美,骚客的纸砚留不住这场独属于你的舞会。我相信你是一个安静的江南女子,有着眉间淡淡的哀愁,有着指间残留的墨香。会将菊花醉成酒,会将诗情缀成舞。你可以文静,可以坚韧,柔中带刚是你的本性。你不会屈服于现状和挫折,你会选择义无返顾地奔向最美的地平线上。

也许你一直很平凡,很普通。没有那弥漫着古典气息的老北京醉人,也不及那洋溢着物质气息的上海那般诱人,你只是默默地,默默地,走着这条路。

当我重新踏上这块难以忘怀的故土,它带来了,早已经不是当年稚气的它。它长大了,成熟了。可是我深刻得感受到,它那仍然豪情万丈的血脉,在深褐的土地下缓缓流动。它的梦想还在继续,一直,一直,不曾改变过。

你的世界,很大很大,大得写不下我对你的深情。你的世界,很小很小,小得可以珍藏在我的心房中。

谢谢你给予我的一切,看着你朝梦想飞奔的身影,我们都笑了。

你一直很安静,一直很执着。有一天你一定会看得到,地平线上的交点,是如此的美。

乐清,小小的我,大大的你。

梦醒来,黄花未开,执着仍在,希冀仍在。

口袋里的一枚笑容

泪水洗涤后再未展颜的天空,沉沉的思念带起吹动的风,呼啸翻过我十三岁这空白的一页,夹杂一枚枯萎的笑容。

父母的爱有时像一个口袋,兜着我们晃悠,简单而纯粹。一点点长大后离了口袋,才明白失去那种保护后只剩下无边的空白与寂寞,扭曲曾经向往的脸。生活像断了线的风筝一般飘忽不定,再难以抓住线。

2006年的夏初,我迈入初中的大门,打开了从未有过的崭新世界。在起跑点放飞着蓬勃的英姿,冲得太快,太急,以致口袋落得太远,还未曾意识。

每个人都必须走上这么一条道路,而且不能回头。风一点点吹干曾经如花般的笑魇,刻着梦的圆石被遗忘在记忆之河,沉淀后唯剩无力荡漾的水波,从此彻底与过往别。漫漫长路磨练着信心与耐力,长得让目光再无心向两边飘荡,长得连周遭的人都已离去却还未觉醒。如果这是个噩梦,那又有几人愿醒?抱着希望慢慢熬,因为他仍闪着缥缈的光。然而合上从前回首,却有种撕裂的疼痛弥漫。这梦初醒的年龄,已被化为箭远远射出,虽然到不了终点,却再也无法回头而被遗弃。

阴阴天空下沉沉的低诉,怀念起那一枚无比灿烂的笑容,但已无法在口袋里找到。一远离,未被绳索拴住的一切都随风飘。走在时间的尽头,一步一个坎坷,带着未老先衰的无奈。风吹雨打已增加不了什么,也改变不了什么,只有风含着花飘过,不知归宿。

仰天大问吗?回应的也只有大叠的试卷练习罢了。仅仅一瞬的蜕变,原来也能伤得这么深。

一点点崩溃又搭起的坚持,一次次明媚又晦暗的天空,一道道虚幻又璀璨的彩虹,交织又融绘,尽情挥点我空洞的世界。而我则一再沉默,好似被迷雾团团围住。恍惚之间,又像渴望右岸灯火,却在荒芜世界前捂上右耳得可怜者,落在胜利的后面。

空气或是清新或是浑浊,云悠悠飘过后留下清晰刺眼而真实的一片天。一路走过河畔与花田,在晚霞绚染之后望惊鸿一现。我的十三岁,悄悄消逝,空留满河岸的芦苇,摇曳忧伤。

我那一枚笑容,作为书签永远夹在十三岁那一页,不管以后多久,都只是过去的斑斓。

爱我家乡

她,坐落在浙江东南沿海:她,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她,犹如一位慈祥的母亲:她,孕育着千千万万的子孙。而她正是我的家乡——乐清。说起家乡,恐怕一天一夜也讲述不完。比起一些大城市,她显得微不足道,但是她却有她的可爱,吸引着无数的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家乡的雁荡山,史称“东海第一山”,它势气逼人,雄伟壮观,有着“国家地质公园”和“世界地质公园”称号,而且它著称我国十大名山之中,接待的游客数不胜数。没有人不被它的气势所倾倒,"欲写龙漱难着笔,不游雁荡是虚生”,它奇特险峻,瑰丽多姿,奇峰怪石,飞瀑流泉,充满天然的韵味。峰、洞、嶂、瀑,构成了一幅蔚为壮观的山水画卷。灵峰夜景,移步换形,惟妙惟俏,像极了人间仙境,像一位从天而降的仙人,吸引好奇的游客来拜访它。雁荡的大龙湫,可为它争可不少光彩,飞溅的水滴,在空中形成朦朦胧胧的烟雾,小水潭更是可爱,清澈见底,悠悠的感觉。更多的名人曾对它赞叹不已。

同样家喻户晓的中雁荡山,它势气逼人,令人感受到居高临下,目空一切,它又是我们家乡一处亮丽的风景线,家乡因有了它们而精彩!

回眸家乡走过的路,这几年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道路两旁建起了高大的房屋,道路更加平坦了,两旁的行道树枝叶繁密,散发着柔和的美,多年前的家乡,曾经是零落的,一片一片的黄土,像是一位沧桑的老人,而现在又散发着青春的活力,她已经脱胎换骨,变成了美丽的少女!我被她的一切所陶醉,我为她感到自豪,我钦佩她,展现在眼前的她是多么吸引人啊。

好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我想,明日的家乡必定乘风破浪,更上一层楼,必定会更加完美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她是我们最大的骄傲!等待明日的家乡,绿草茵茵,芬芳四季,她将会是那么美丽、坚定!

家乡,我爱你,我要歌颂你的美丽,我要赞美你的文采!把你的气息传遍每一个角落,让每一个人都能感受你的芬芳!我爱家乡——美丽的乐清!

故乡恋

晨曦微微露出,我深情地望着脚下的土地,深深地为他而自豪。故乡啊!

对你无尽的眷恋让我冲破时间的激流;敏锐的目光让我仔细的审视着你;美好的愿望勾起我无尽的企盼。

也许你不是最出色的,但又怎能叫我不赞美你呢?你那修长的头发,是悠久的历史;你那优美的身姿是迷人的景色;你那强壮的双臂是奋斗的资本。

我,回首。仰视着那已成为定格的历史。我看到了四千年前东瓯先民的身影。更看到他们在这富饶美丽的土地上留下的石斧、石锛、石矛、石犁和石坠。我也看到了身为南宋开科状元的王十朋,身为“永嘉四灵”的翁卷,身为元朝一代文豪的李孝光和明代杰出的兵器专家的赵士桢等人折射出的乐清悠久而璀璨的历史文化之光。

我低下头细看那改革开放时的乐清。

乐清是多么有活力!他是中国经济市场发育最早,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他总是扮演“弄潮儿”的角色,先后培育出了“正泰”、“德力西”等大型企业,并赢得了“中国电器之都”的称号。以敢为天下先的气势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无意间,一滴水滴进我的眼眶。我抬头仰望,乐清那美丽的景色让我无以闭眼。

乐清山水形胜,雁荡山更是闻名于世。雁荡山史称“东海第一山”。雁荡山上奇峰怪石,飞瀑流泉,充满天然韵味,为笔墨难以形容,灵峰夜景,移步换景,惟妙惟肖,为国内独有;灵岩古洞,悬崖叠嶂,奇峰秀石,卓尔部群。没有亲自登临雁荡山,又怎能了解到他“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伟身姿和“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的柔情似水。

细看你。你强壮的身躯让我感到前面的路越发明晰;你明亮的目光让我知道未来如此美好;你遍布的血脉让我了解世界如此开阔。

我抬头仰望前方的路,是那么开阔明晰。天空划过一颗流星,我许愿你的明天会更好。

菊花传送着亲情

又是一个秋天,大地似乎披上了一件金灿灿的大衣,显得格外好看,只是春天开放的艳丽花朵多数已枯萎,而本在秋季开放的菊花却也迟迟未开.

不禁让人感到一丝寒意,风在不停的吹着,吹进了人的心里,一个男孩总是痴痴的望着菊花,不知道是在等待什么。他走到菊花旁,望了望这可爱的小花苞,叹了口气,又回到屋里。

正在做饭的妈妈笑着问他:“菊花还没开吗?”他点了点头,默默的走回他的房间。

他在屋里想着,眼前又浮现曾经的那个画面。他在菊花旁哭泣,对着菊花自言自语说,自己好没用,在他擦拭眼睛时,有一小纸团掉在菊花花瓣的中央,他用手打开纸团,意外的发现上面写着字,这几个字深深的映在他的脑海里,“每个人都很棒,相信自己,不比别人差”这几个字让他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他重新振作起来,为了自己的目标而不断努力,一本本的荣誉证书作为他房间的装饰。而现在,他很想去感激写这个小纸团的人,可为什么菊花还不开呢?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早晨,他像往常一样望了望窗外的菊花,只见那个花苞已经打开了,阳光照射在花瓣上,显得很有生机,他兴奋的欢呼起来,一蹦一跳的跑到菊花旁,笑着看着菊花,好象菊花是他的亲人一般,他的眼神里流露出那种感激和兴奋。

过了一会儿,又是一个突如其来的小纸团丢到了菊花中,他看了看四周,没有人,他感到奇怪,但还是满怀希望的打开了小纸团,小纸团上写着“一切都是你靠自己得来的,如果真的想感激,就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才是一个‘大写’的人”,他豁然开朗,并下决心去实现理想,每天几乎都是早出晚归,他的勤奋好象有一双眼睛一直在看着。

……

多年以后,他坐在属于自己的办公室里,秘书递给他一封信,这是家里寄来的信,他连忙拆开来,才知道母亲病了,他立刻订好飞机票,当天就回到了家里,母亲的脸很憔悴,但母亲看到儿子,却显得个格外高兴,一个劲的问东问西,等母亲睡了以后,他又走到当年使他改变的菊花旁,思绪了好久,回到屋里时,母亲已经醒了,母亲笑着对儿子说:“今年的菊花开的还是这样灿烂,你很久没收到小纸团了吧!”

儿子望着母亲,一下子全明白了,原来他要感谢的是母亲,是身边的母亲,他全然不知,到现在,他才知道了,不禁眼前湿润了,久久说不出一句话,是因为平时对母亲的关心太少,还是全然无视母亲对自己的关心而愧疚,大概都有,母亲望着儿子笑了,是一种欣慰的笑,是一种自豪的笑,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笑。

母亲叹了口气,说:“你要走的路还很长,要学会自己战胜挫折,明白吗?”儿子使劲的点了点头。

风吹着窗外的菊花,似乎在歌颂母亲的伟大,在传送着浓浓的亲情。

每到秋天,菊花依旧灿烂。

没有芳香的花

春迈着轻捷的步子,来到了人间。她轻轻地一吹,便将水融化了。雪水渗进土壤里,遇到了一颗小种子。雪水轻轻地摇醒沉睡的种子:“嗨,小家伙,春天到了,快出去吧!”“外面?外面在哪儿?”种子揉着睡眼不解地问。“你只要向上,不断地向上长就行了!”雪水说。“那我怎么才能生长?”雪水任耐心的回答:“你只要吸收了我,就行了。”尽管种子还不太明白,他还是照办了。不久,他又睡去了。

第二天,他醒来时,不禁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这里好亮,好宽敞啊!鸟儿在树枝啼鸣,鱼儿在水中畅游......“这小东西是什么啊?”“他可真难看!”几株牡丹在一旁议论着。“它是怎么来的,我们竟然和它长在同一寸土里!”“真希望花匠能早点来把它铲除掉!”芍药也嘀嘀咕咕的。在这里可怜的小幼苗处处受排挤,每天都会遭到挖苦,可花匠由于年纪大了,很少来花园,偶尔来几次都没发现这小东西。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

一转眼,夏来了。花园里的花都陆续地开放了。小幼苗也长大了,他也含着一个苞蕾。但它不敢开花,它怕被其它花嘲笑。但它终究还是开了!宙斯每一千年举行一次评选最美的花的活动,所有花都必须参加,它开的花好美啊!花瓣片片艳嫩,更奇特的是从不同的角度看过去颜色是不同的!但由于没有及时开放,花香已经消散了!

选举的日子一天天接近,那花仍没有香味。它已不抱任何奢望了,被选上了又代表什么。可其他花不这么认为,它们不断修饰自己的叶片,隐藏自己的缺点。

每次选评都是宙斯亲自主持的,这次也不例外,不过宙斯变成了一个农民。他走遍了天涯海角都没找到满意的,终于他来到了这个花园。

宙斯来到丹桂面前:“啊!美丽的花儿,你愿意跟我离开这儿吗?丹桂们瞟了农民一眼:“这人可真可笑,他以为他是谁啊,快走开!”宙斯又问其他花同样的问题,但都遭到拒绝他终于停在了小花旁边,但小花仍睡着觉。农民唤醒了它:“小家伙,你难道不知道‘花之尊’活动吗?”“哦,我知道先生。”:那你怎么不象它们一样装扮自己。”“我的缺点是掩饰不了的——我没有香味。”“你希望得到花香吗?”“您可以帮助我?那太好了,这样盲人也能体验到美。我该怎样才能得到香味?”“你只要跟我走......”“不,不行,尽管我在这里没有地位,但我必须回报这个花园对我的养育之恩。”一道光阴一寸金,农民变回了宙斯:“今年的‘花之尊’应当属于你,无名的小花儿!”旁边的花木非常、极其以及、十分地反对:“它没有花香!”宙斯温和地说:“是的,但他也有你们所没有的东西。他有一颗善良、纯真、知恩图报的心,谦虚就是它的香!”整个花园都默然了......

当你看见的是一朵美丽而无香的小花时,你会想到它的美吗?

是的,失去了外表的美是可悲的,而失去内心的美是可鄙的。若要在外表与灵魂间决择,你会怎样?

描写家乡的文章

家乡的山很美。

你看那远山,像披了一层轻纱的少女,婀娜多姿的体态因此显出或深或浅的朦胧美,恰有中国水墨画的韵味。而那近山,颜色渐深,并渐渐有了绿的感觉,再近些,再近些,那便是满眼的绿了。你若是站在山坡上,擦亮了双眸,尽收眼帘的,便是一幅动态的、立体的、逼真的、绝美的山景图。山间还点缀着红砖白墙的瓦房。夜幕降临的时候,袅袅的炊烟随风曼妙的飞扬,奔向的,是吴刚的桂树和常娥的月兔。此刻,山虫也不甘沉默,不需指挥,亦足矣让你在它们的欢快的鸣唱声中陶醉。风吹过,满山的树也开始轻舞,那飒飒作响的,是它们的幸福。寻一处明月能朗照的净地,什么也不去想,全身心的陶醉了。?

??山里的空气很干净。你若在一个天朗气清的早晨,当朝露该散未散的时候,静静地走在那黄泥小路上,山野的空气清明扑面而来,泥土味中夹杂着小野花的阵阵清香,定将你的一天点缀得烂漫维妙。若是这时你能见到自由奔跑的野兔,或是幸福觅食的山鸡,那是更令人兴奋的。可这些都不属于你,它们给这至妙的山景带来的是生气与神韵。??

??如果你是个有情致的人,且能早起,带上一颗空阔的心,找一片空旷的地,静静的坐着,看日出,看月落;看日欲出,月将落时那奇妙的景色,天空与山景缠绵成一团的悱恻;看日月双旋照着朗朗大地,照着你的脚丫,照着你的宁静;看幽幽的月色下,大地脱尽了纱衣,换上一身的红妆,此时,清风送来阵阵清香,醒脑。声声鸡鸣,开始了美好的又一天!山雀、布谷……各种鸟儿开始在耳边婉转,此刻的乌鸦也如小丑给你的是意犹未尽的感觉。接着,有些散漫的放牛娃或三五成群,或形单影只,陆陆续续的牵着慵懒的牛儿从你的眼前经过,那样的充满诗情画意。其间,或许会有个别穿着小白褂的有些淘气的小孩儿骑着那忠厚而质朴的牛儿,冲着你憨憨的傻笑,那样简单而干净,然后消失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

??当落日斜照,漫天遍野的火烧云开始任你的想象挥霍。就算你是个真正的诗人,也许也只能默默的惊叹。大自然总是具有这样的魅力。?

??住在这样的山间,静看朝阳,坐看余辉,再捧一杯绿茶,携一缕书香,这样的日子静地就像茶水。

描写家乡的优美散文 描写家乡的文章

写故乡的散文,最好是名家名篇,如果不是,只要写得好就行

陈夫的《灯火》,近年最热门的一篇故乡类。

全文如下:

余秋雨在《乡关何处》中写道,思乡往往可以具体到一个河湾,几棵小树,半壁苍苔。之前我并未觉得一个游子能思乡思到如此真切,但近日来由于乡愁过浓,不禁又想起这句话来。只是我的乡思没有落脚在河湾、小树或苍苔,而是无数个乡村日暮的灯火。

灯火,是一个村落一个村落最为亮堂的眼睛,黑暗中的无声对话者。晚曦殆尽,乡野渐渐被黑幔吞噬,这时一村落的某个人家便会亮起第一盏灯火,于是另一家也亮了,另一村落也亮了,一盏再一盏,全亮了。它们相互欣赏着,相互安抚着,相互守护着,直到一个小村落安然眠睡,直到一个大村落高枕无忧。子夜的乡村常是万籁俱寂,很容易就被一声突兀的狗吠刺破天地,刺破酣卧在天地的村落。一盏灯火赫然醒来,在狗吠中也赫然有了起床声,赫然有了开门声,一个村落苏醒了;透过门窗的灯火穿过黑色热烈地奔向远方,于是又一盏灯火醒来,又一个村落醒来。透过门窗的万家灯火穿过黑色依旧热烈地奔向远方,一个接连着一个,大大小小左邻右舍的村落齐刷刷的全醒了。

村落与村落似乎真的很近,近的只要这有意无意的一盏灯火,整个乡村便在注目;却又好像真的很远,远的让乡人们循了灯火总要趟着黑走上个千折百回,完结一个焦虑一个心事,收获一次喜悦一次乡情。但在我的乡思里,更多的却是不断演绎着这样一幕幕播种和颂传乡情的美丽记忆:

黑夜一来,一两户人家的小村落的孩子便寂寞无聊起来,只有白天那销魂的“游击”还意犹未尽,于是一屁股落在大门槛上饥渴的胡乱向嘴里扒着饭,眼珠一动不动死瞅着远方大村落那蛊惑人心的蔚然灯火,仿佛那儿战事正酣。女人见了,一阵骂。孩子便不情愿的站起身靠着门框叉着腿撅着屁股继续死瞅,女人又是一阵骂。正在喝酒的男人白了一眼女人和孩子,猛地将一杯老白烧倒进肚里,微醺着走出门,孩子会意的屁颠颠的紧撵过去。女人捧着碗追出门,正要开骂,发现一弯新月站在东屋角像自己孩子一样正死瞅着自己,她犹豫了。女人看了看走在阡陌上披着一身月辉的男人与孩子,又看了看远方大村落那确实令人禁不住要去消遣一番耳舌的蛊惑灯火,忽然也鬼使神差般朝着眼前一高一低两个人影默默撵去。男人听出女人的脚步声,便扭头摆了摆手,示意女人回去看家。女人误以为男人在赶跟上来的看门狗,便也掉身向看门狗一边踱脚一边轰着。狗站住了,嘴里不情愿的嗫嚅着;女人便拾起土块向狗扔去,狗一跳又站住了;女人于是折了树枝向狗猛追了几步,口中不停威胁和命令着:“死狗,回家看门!”狗不见了。女人傻傻的向男人咯咯的笑了笑,男人则哈哈大笑起来。女人被男人笑懵了,心里想:“这死鬼!今晚喝猫尿喝多了。”

天生羞涩的新月总是来得早走得急,女人只得催男人赶早儿回家。男人嘴上一边骂婆娘是火头娘,一边瞅了瞅黑下来的月头,便支吾女人去找孩子。女人围着大村落找了一圈,没找到;又围着大村落喊了一圈,还是没找到。男人骂她白吃饭的,便站在回家的路口扯着嗓门高吭一声,孩子像游击队员一样从草垛堆里冒了出来。这时的月头完全黑了,但孩子仍磨蹭着为“游击”讨价还价。男人怒了,一个巴掌扇了过去,孩子哇哇的哭起来,却站立着就是不动;男人急了,又是一下,孩子变成了男高音,但依旧大步不迈。男人没辙了,他已记不清向这一根筋的孩子发起过多少次挑战,但结果总是输掉。于是只得用手推,推一次移一步,再推一次再移一步,像打夯像打老牛,又像是摸索与漫步在狭窄阡陌的三只蜗牛,蠕动在无际苍野瞬息便可能被夜色消融的三个黑点。然而此时,男人却全身展露着少有的智慧与细腻,时不时提醒孩子和女人靠左,靠右,有渠口,有土堆,有粪坑……似乎阡陌的每一处模样都在他内心做了收录做了坐标。

大村落也记挂着小村落,今天这一户明天那一家,趟着夜辗转在千折百回的阡陌上,做客在小村落热情洋溢的灯火里。男人可能依旧微醺,小孩可能依旧贪玩,女人可能依旧可爱。然而,就在大村落谒访小村落的路上总会冷不丁的生出一段诙谐的小插曲来。由于大村落一向“广纳宾朋,熬夜应酬”,时间上多多少少就没有了概念,于是便如出一辙的发生着接下来的一幕:抬头,灯火还在小村落的地平线上亮着,再一抬头,灯火眼睁睁的消失了。好在是,要去串门的乡人在稍微的一个思索后,便会迅速意识到时间已经有些晚。这一刻,失去目的地的乡人也总会心平气和的转过身去,好似在说:“没关系,睡吧,我明晚再来。”次日夜晚,在通往小村落的阡陌上早早的便活跃着几个黑点,果然,正是他一家。这就是乡人的品质,有些笨拙,有些可笑,有些愚顿,但他们总会为仅仅一次面对面的笑谈,一次无关痛痒的寒暄而热衷而折腾而不罢休,因而在或贫穷或富裕的生活中,乡人们的手总能自然而然的彼此握紧,心总能平平淡淡的相互靠近。

事实上,鱼米丰饶的江南水乡很少能找见贫地恶土,只是人们会时时固执的承传家乡历来的衣钵,习惯带着沾满水露春色的脚,持着濡满霜色寒意的脸,用最原始的方式缔结友谊;习惯私

隐与重复各自阡陌上那段土味十足却版本相仿的经久演绎,匆匆在灯火两端,用背后最虔诚的努力称兄道弟。以告慰世代的焦虑世代的心事,丰收又一辈子孙的喜悦又一辈子孙的乡情。

因而在那方古老而朝气的乡土上,一盏灯火便是一个兄弟,一盏灯火便是一个姐妹。他们穿过黑色相安在广袤的苍野里,一代一代守望,一代一代对话,从未疲惫。

谁描写故乡的名家散文

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

描写家乡的优美散文、描写家乡的优美散文,就介绍到这里啦!感谢大家的阅读!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