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贝淘

我眼中的苏轼

[投稿者:晋娅芳 www.lebeitao.com]2019-10-18 08:32:31

我眼中的苏轼(一)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沉睡了几百年的苏轼,拖着疲惫的身躯,从书中缓缓向我走来。

苏轼他一袭布衣,头戴斗笠,脚踏木屐,手持竹节,躬耕于东边的山坡上,难怪号称东坡居士。可这么一位叱咤文坛的风云人物,命运却是如此坎坷凄凉,不由让读着苏轼诗词的我内心涌出阵阵辛酸。

我眼中的苏轼是仕途失意之人。人生几次被贬,甚至差点惨遭杀害。最后被贬黄州,黄州是个令人自生自灭的地方。我真为苏轼的遭遇愤愤不平,难道他无与伦比的才气,也成了被祸害的理由?我想苏轼也是不明白的,为什么他自己一心为国为民,仍免不了被流放黄州的命运。在当时,纵有多少豪情壮志,又能与谁诉说呢?只能寄情于诗表达情怀。“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上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今天读来我感受到一种别样伤情的豪迈。

我眼中的苏轼是浪沙淘不尽的词人。也许他坎坷的经历,成就了他文学的伟大。他的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他的诗和黄庭坚并称“苏黄”他的词和辛弃疾并称“苏辛”。我无法想象中国文学史少了苏东坡会是怎样一番情景,一定会黯然失色的。

我眼中的苏轼是伤心寂寞之人。在他三十四岁那年,他一生中最信任的人——妻子离他而去。妻子的病逝,对他的打击是多么的大。他只能在梦中见到久别的妻子,梦中相见,也只能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朦胧中,我看到他的身影渐渐远去……远去。

我眼中的苏轼(二)

你说他用真挚的情感化成笔下四溢的文字,你说他用理想的风格编织出一个个豪迈的形象,你说他将官场上的勾心斗角挥洒成行云流水从他身上淌过,对待人生的态度,即使经历的失败太多太多,他也都一笑置之地放下……当我第一次品味你的诗时,其实并没有太多的想法,只觉得字里行间无一处不吸引着我,仿佛让我身历其境的感觉。

今天有幸又阅读你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了解到诗人你虽然41岁了,并且身处离京都密州,政治上的不得意,但你对现实却充满希望,我不禁的轻笑了:何曾几时你也是年少气盛,在官场的险恶并没抗击了你对政治的抱负(意志)即使天公不作美,把你贬离京州,清贫困苦的生活也令人逍遥自在,销蚀不了他对生活的乐观态度。(www.fwsir.com)从诗中,我看到了:你在皎洁的月光下与丝丝凉意相交成影,好一个中秋十五夜,天上的月亮为何圆又明?你豪爽地举杯对月,一股淡淡的忧愁散开,没有亲人的陪伴,只有饮酒起舞,习习的古风伴随你的愁与情,交织、旋转、倾泻成一曲散漫的乐章。庭院中弥漫着酒的醇香,你说:岂望回朝做番大事业,却终怕遭小贼诬陷,何时才是我施展抱负之时?可是话锋一转,不禁想通,人的一生不经历风雨,又怎能见到彩虹?世上哪有十全十美的事,我虽不能为帝王世家出谋划策,但祈愿天下人有难如何?这时,天空似明朗了几番,一时心中的阴霾犹如清风飘去……

我不由自主地想起诗人写的词,这其中包含了他太多的情感,就像李白所写的“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写的很美却无法与”起舞弄清影“而媲美——它概括了全部。其实,我并不懂得诗词,但我只是靠感觉来发现,来察觉。很久,我才知道东坡肉是不是也与苏轼你有渊源呢,但此刻,我只想沉浸在这中秋之夜这豁达的情怀里,苏轼,我也许并没看透你,但你对祖国的热爱,对一切事物的豁达,我想,我会永远铭记!

秋风般的拂绕,让人着迷的诗文,欢愉着动人的音符,一切都将被风深埋心底,传颂远方……

我眼中的苏轼(三)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仿佛是一扇古铜色的门。我推门而入,仿佛看到苏轼站在时空虚空的另一头向我掂须微笑。

一首《念奴娇》,将豪放派诗词艺术推至了顶端。苏轼泛游赤壁,留下的是两篇名赋与一首怀古之诗词。读《赤壁赋》,读到“叹吾生只须臾”两句,忍不住启唇轻诵。当时呈现在东坡面前的应是怎样一番景象啊,使得那感概遁着千年贯穿古今的线索而来,在我面前停格,打动的是自古而来千万的文人墨客。在《后赤壁赋》中上下颉颃翻飞的?雁,不仅入了苏轼的梦,更是让我心头一悸。若不是苏东坡,北飞的雁儿又怎会名垂千古?苏轼善文,更善感概啊。

若只是犷野豪放与荡气回肠,苏轼这千年前的男子并不会倾了我的心。你不会不知那悲怆凄痛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这深情的悼亡词,是东坡为亡妻王弗所作。那描绘出“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毛笔,写起旧人描眉的动作,竟如此深入骨髓。且看那“小轩窗,正梳妆”,那“那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都是无法离世的痛楚与哀愁。遒劲的风吹过荒山野岭,吹过王弗安眠的地方,你可听到苏轼哽咽中念诵的词句“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在苏轼的一生中,乌台诗案是他征途日渐消沉,文技每况愈上的转折点。黄州,一个凄凉的城,囚住了苏轼的形,却囚不住他的神。他自比孤鹏,在梧桐树枝头飞过,哀鸣,愤懑不平。“谁见幽人独往来”,东坡不忧亦不恼,甘做幽人,独来独往,“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他不攀高枝,不附权贵,气节让他不肯择木而栖。“缺月挂梳桐”他的“庭下如积水空明”;“明月松间照”时,他把酒临风。任长廊上的清风贯穿春秋,苏轼不觉苦闷,有词足矣。

苏轼,他是古代的学者,他有一往情深和高洁的气节。千年后的我懂得他,在他的笔锋间如痴如醉。哪怕今后阅文无数,苏东坡在我心中的位置,也是无可取代的,我坚定!

记忆深处作文600字(一)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回,来时莫徘徊…..

——题记

那一朵朵开在我记忆深处的花朵让我难以忘怀。

第一朵——不甘落后的鸡冠花

记得小学三年级时,我钢琴七级未能通过,我很伤心。但我并未向它低头,我在心中默默地说:“我就不信考不过了,明年我一定要考过八级。”从那以后,每天我在闲暇之余都会去练琴,在学校琴房也练。我静静地,慢慢地,一个人练着,虽然周围也有噪音,但仿佛已被空气过滤了。在考级时,我努力平息着自己紧张的心情,终于考过了八级,抹去了那不光彩的一面。

这一朵鸡冠花永远地开在了我的记忆深处,抹也抹不掉。

第二朵——自信的百合花

去超市买东西是必不可少的!可我在超市中的表现可不一般哪!

那天,我与妈妈来到了超市中,在一个角落中,一双五彩缤纷,适合我年龄的鞋子映入了我的眼帘,我一定要妈妈帮我买了,可妈妈觉得不太合适我。在我的百般请求下,妈妈终于“屈服”了。

回到家后,我穿着新鞋跑来跑去,十分漂亮。这就是小时候的我——自信,但又有些可笑!它像一朵百合花一样,在我心中随风飘荡!

第三朵——芬芳四溢的玫瑰花

每个人都有展现自我的时刻,我也不例外。

小学时,我上台演奏过许多优美的钢琴曲,但那一次让我难以忘怀。

在毕业典礼上,我与小柯要上台四手联弹,我们换好衣服后,准备上台。只听主持人报到了我们的节目,我们走上台,鞠了一个躬,便开始弹奏了,优美的音乐从指间流出,我都陶醉于其中了,那一次,是最成功的一次,也是演奏的曲目最难的一次。

那次的我,像玫瑰花一样芬芳四溢;那次的我,让我难以忘怀,它永远开在了我心中!

然而,岁月无情,沧桑变化,小学三百多个周末,我们走了过来……

生活就是这样,许多美好的事都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淡忘,就犹如黄昏时分的那一抹余晖,就容自己再瞥一眼回味时的微笑吧!

那一朵朵开在记忆深处的花朵,潮浪般地拍打着我的心扉,醉了!

记忆深处作文600字(二)

在我的记忆深处,有一个人始终印在我的心中。他使我懂得了许多道理。他,是我在汽车上碰到的。大概是十六、七岁的高中生。戴着一副眼镜,穿着一件黑色的上衣和一条白色的裤子,胳膊下还夹着一本砖头般厚的书。

记得那是暑假的一天,我同爸爸乘车去奶奶家里,那时正赶上赶集,所以乘客特别多。我们上车找到了仅存的两个位子,车上陆续出现了“站客”。那个戴眼镜的哥哥就坐在我的前面。他捧着书,旁若无人的看了起来。他看了一会儿,又低头沉思一会儿,忽而嘴角露出一丝微笑,不久,又接着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那求知的样子就像久旱的小苗遇到了甘雨;又像饿极了的小牛犊闯进了菜园子。一个刹车,上来一位老奶奶,她拄着拐棍抓着扶手,吃力地爬上车来,从她满头银白色的头发和脸上的皱纹足以看出她的年龄不小了。靠边门的售票员阿姨看见了,放开嗓子喊道:“谁给老人让个座!谁给老人让个座!”售票员阿姨的喊声惊醒了正看书看得入迷的大哥哥,他才看到那位年迈的老奶奶,(www.fwsir.com)再看看其他人,没有一个人站起来,他立即站起来,走上前去,扶着老奶奶坐在自己的位子上,嘴里说道:“奶奶,您坐。”“小伙子。那你呢?”“没事,没事,您坐吧,我站着没事。”“小伙子,谢谢你喽!”“不用谢,我年轻,站着没事。”这时全车乘客向他投去了赞许的目光。爸爸也对我说“现在像他那样的年轻人,实在太少了。”

这件事已经过去两年多了,可我却仍然记忆犹新。这个大哥哥的举动谈不上惊天动地,甚至可以说是一件非常平凡的事情,但现在社会上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呢?但愿这文明之花能像牡丹花一样,红艳艳的,开遍祖国大地,开遍人们的心田。

记忆深处作文600字(三)

回忆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悬浮在记忆的上空,让我看不清它的面容,却又不能忘记它最初的模样,就像是黑白相间的无声电影,没有精彩的对白,也没有充满视野的绚丽色彩,却用最真实的演绎,震撼了我整个心灵。

古人有云: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曾经的点点滴滴早已被无情的岁月割得支离破碎,留下一地的斑驳,无法完整的拼凑在一起,剩余的只是一片模糊,一脸的迷茫,一声的感叹。就如这天气一样,让人无法想象。

随手翻开日历,已经是秋季了。然而依旧是艳阳高照,高温不退,真的好似盛夏。可是梧桐叶开始离开了大树的怀抱,奔向了大地舒适的怀抱,走在林荫小道上,看着泛黄的落叶,触及了敏感的神经末梢,想起先前它们在枝头的身影,又想起曾经我们在树下快乐的身影,踏碎它们于心不忍啊。小心翼翼地拾起,翻江倒海的思绪涌上心头,时机成熟了,就像这树叶一定会分开的,我们要踏上属于自己的旅途,结束了这一站,邂逅下一站,这就是现实,永远那么残酷。

幸好,还有重逢的希望在安慰。若干年后的某一月的某一天在世界的某个角落又和某某相遇,一起分享眼泪,欢笑……现在的我需要的是等待,耐心的等待;追求,执着的追求;奋斗,拼命地奋斗,为将来的一切打好基础,创造邂逅的完美情景。清明记忆作文记忆里最美好的一幕作文那记忆深处的声音作文写献爱心的作文“阳光”接力赛在一个偏僻山村的一隅,有几间破旧的房子,它似乎不能承载任何风雨,然而,它的门框上赫然写着四个大字——“阳光书社”。

走进阳光书社,简陋的书架上整整齐齐地摆放着万册书籍,这万册书籍全是他的主人在各大文学论坛,发无数的“乞书”贴“乞”来的,能有这万册书籍主要是他舍弃报社主编的职位,返同山村,创办“阳光书社”的义举,令人肃然起敬。

这偏僻的山村,现代文明的触角还没有及时触到,农闲时节,大人除了打麻将、喝酒,没有任何正当的娱乐消遣方式,孩子们看书都是到几十公里外的县城去,而且一个月才能去一趟,看书成了孩子们的奢望。

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琢磨着怎样改变孩子们的命运,他想到了读书,因为读书拓宽了他的视野,使他的理想插上了翅膀,使他也可以像城里的白领一样,坐在电脑前学习、工作,靠薪水养活家人……

他说,世界上最珍贵的阳光、空气、亲情、爱情、友情都是免费的,他的阳光书社也是免费的,他甘愿做那一缕温暖的阳光,温暖这片寒冷、贫瘠的土地。

我被感动了,我想为他的那缕阳光增添点光亮。

我掂着两摞书走下楼,站在门口时,沉甸甸的书已使我臂膀酸胀,手指麻木。到邮局的路还有数千米,假如我费劲地弄去寄了,人家喜欢吗?或许,我这几本书根本就是沙漠里的一滴水……正犹豫不决时,开车的同事对我说,我送你过去吧,热情战胜了退却。

临时邮局,只有一人工作,不提供邮寄工具。我返回家里找包装纸,翻遍了所有地方,徒劳一趟。去附近文具店购买,都说没有,非常懊恼!也许,人家有我邮寄的这种书还不一定,摇摆不定时……学生说,别急,我去宿舍帮你找纸或者纸箱子。

“用包装纸邮寄成本低些,万一路上包装纸烂了……建议你还是以包裹形式寄,多不了多少邮费。”工作人员说。

一切搞定后,我的心却突然不安起来,如果没有同事、学生、工作人员的帮助,这次捐赠或许会中途就夭折了。

一叠书能让孩子汲取到营养,可是,因为怕受累,我差点放弃,同事帮我走了一程;我嫌麻烦,又一次要放弃,学生送我到下站;邮局的工作人员,一站又一站,最终把这微薄“阳光”送到了目的地。

真像一场接力赛!一个人拼出所有力气跑完一程,下一程由他继续奔跑,再下一程又由另外一个他继续……这段路程对你对我对他都不怎么费力,而爱心就这样一棒接一棒地永远传递下去了。

或许你手中的这一棒,经过千万次传递后,最终会传到你手中,很多时候,我们帮助别人,就是在帮助自己。

本篇八年级作文是由范文先生网精心收集于网络,欢迎参考!广东省湛江市霞山区湛江市第四中学初二(5)班黄裕恒

老爸常说:“这个社会是一个适者生存的社会,信奉的是弱肉强食这一法则!”我不敢对这一番话妄下评论,因为我对这个社会只是处于模糊的认识阶段,既不深入,但也不是什么也不知道,至少我认识到现在的社会并非我所想象的那样美好。“有钱不是万能,但没钱却万万不能。”这是老爸的名言之一。我想将它反驳,但又找不到什么好的理由。衣食住行,学费生活,乃至送礼请客,无一不是用钱换来的,人们拼命工作的原因无非就是一个叫做“钱”的东西在推动,就连那些高官厚职的人也不例外,贪污受贿之事时有发生,这也是“钱”在作怪!钱虽然不是万能,它至少买不到亲情,友情,爱情这些无价之宝,但如果没有钱作为基础和保障,会有安稳的家庭,婚姻吗?更惶论什么丰衣足食,生儿育女了。既然钱的作用和副作用都如此重要,能不成为人人必争的对象吗?就连我们现在的学习也是为了将来出人头地,大赚特赚作铺垫!“人是没有真正的平等。”这是老爸的第二大名言。我曾理直气壮地反驳道:“这肯定错的,书上和老师说现在我国是社会主义社会,是人人平等,是……”老爸不耐烦地打断我说:“你都会说是书上写的,那你有经历过吗?你有体会过吗?如果真的有平等的话,那就不会有贫富,贵贱之分了”!我挺起胸膛一下子就缩回去,一时无话,是呀,如果真的是平等,那为什么有人吃得肚满肠肥,有些人却饿死街头呢?最后我只得理不直气不壮地回了一句:“至少我们是在一个人权的国家呀”。老爸哈哈一笑,说:“人权?那只是骗小孩的玩意,书上当然说得好听,但现实却是另一回事!你看新闻时,为什么会突然卖广告不给人看?你老爸我这么大为什么就没选举或被选举过一次?那现在为什么又有这么多冤假错案?如果真的有人权的话,那知悉权,选举权,人身权等一大堆的权利都给侵犯了!”我心中虽然一百二十个不情愿,但还是不认同老爸的说法,我忽然想起曾看过的一本书,上面写了一段话:“社会不是审判台,没有根本上的对与错,只有本质上的强与弱。”或许老爸说的真是对的吧,但我过去一直所信奉的观念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我迷或……

指导教师:唐燕春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