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贝淘

我心目中的元宵灯会作文300字

[投稿者:漆德曜 www.lebeitao.com]2021-08-06 14:31:05

元宵节作文300字左右

元宵节,家家灯火通明的节日,一到元宵节。最开心的无非是孩子们,因为在这个举国同庆的佳节里,烟花爆竹可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

一颗颗烟花伴着孩子的笑声,吵闹声,接连不断地飞上天空。随着一声巨响,一朵朵的烟火盛开在深蓝的天幕中,不是鲜花却胜鲜花。爆竹声也接连响起,应和着孩子的欢闹声,好不热闹!

元宵节的节目除了烟花爆竹之外,灯笼也是必不可少的。夜幕降临,各家灯火亮起,孩子上街的必备物品那就是灯笼。热闹的夜市,各色的灯火,各式的小贩,孩子们欢欢喜喜提着灯笼的一幕也是一道风景线,火光映在他们天真无邪的笑容,为节日增添了一丝活气,和真正的快乐。

最有趣的当属猜灯谜了。一大群人围在小摊边上,摊主在上方挂出一个个写着谜语的灯笼,招呼大家猜谜。于是大家一齐开动脑筋,大家相互打趣,相互思考,一起讨论谜底的对错,没有“精明的打算”,没有相互攀比的心思,没有投机取巧的手段,有人借助手机等工具,没有人觉得这是浪费时间,没有人觉得这是小孩子感兴趣的玩意儿,有的只是最纯真的欢声笑语。要是有人答对了,周围人会称赞他聪明机灵,当然了,礼物也是不可少的。猜不中也么关系,没有人会因为回答错误而感到丢脸,感到恼怒......因为在这样的节日氛围里,每个人都尽情地投入其中,还有谁会感到空虚呢?

元宵佳节,伴随着烟花爆竹的轰鸣声,伴随着孩子们的欢笑声,伴随着大人的喝彩声,慢慢走远了脚步。

元宵节为什么要看花灯作文300字

从十一月的“冬节“,到正月十五日的“元宵”,这岁尾年头的两个月时间,都属于“过年”和“春节”的历程。过了正月十五日,就算告一段落了。 正月十五日是普天同庆的日子,其中却有一段不平凡的历史,原来这节日的来历与汉初讨平“吕雉之乱”有关。 汉高祖刘邦的皇后是吕后,她是当时皇朝贵族中一个居心狠毒而又淫荡的女人。汉高祖一死就杀尽一切从前跟高祖打天下的功臣,起用外戚吕氏兄弟子侄辈,篡夺权位。吕后临朝不久,诸吕终被刘氏旧臣诛灭。汉文帝登基,觉得天下重享太平,极是难得,因而在岁首找一个好日子与民同乐。听说当年讨平“诸吕之乱”是在正月十五日,恰好这一天是一个晴朗的日子,所以就决定每年正月十五日出宫游玩,所以名为“元宵节”。从此以后,代代相传,每年正月十五日便成为民间一个普天下的欢乐节日。 元宵是一年中的头个满月日,又叫“元夕”、“元夜”。这一天的节目以花灯为主,所以也叫“灯节”。另外有个名字叫“上元节”,这是根据道教“天官当令是上元”的说法。 道教所称的三官大帝,是主管人间祸福的三个神灵,他们各有当令轮值的日期,天官当令是“上元节”,地官当令是“中元节”,人官当令是“下元节”,其中以天官为首,所以人们非常重视这个“天官赐福”的日子。 “上元”,又叫“灯节”。据说是由于元月观灯的风俗,起源于汉朝。 原来汉朝在这一天,彻底举行太一神(北极星)的祭典,张灯结彩,通宵达旦。另处一说是与唐太宗和升学灯有关。传说,唐太宗李世民鼓励读书风气,民间都把小孩送上学。入学的第一个节目叫“开灯”,那是把先做好第一只精巧的花灯,带到学校去,请一位博学的老先生替他点起来,象征前途光明。从前的私塾,多半在正月十五日稍后开学,因此开学的花灯,便成为“上元节”的点缀。 又有另外一种解释:道教信奉“三官神”,传说“三官神”各有生日:“天官”正月十五日生,“地官”七月十五日生,“水官”十月十五日生。据说“三官神”对人们可起“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的作用。随着道教思想的影响,我国古代人民便把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这天晚上叫“元宵”,也叫“元夜”),七月十五称为“中元节”,十月十五称为“下元节”,并在民间形成了“闹元宵”的风俗。最初在正月十五这天,千家万户和道教信奉者在一起,给“天官神”过生日,祈求“天官赐福”,祝愿在新的一年里五谷丰登、安居乐业。到唐朝时,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的逐渐提高,这一风俗,发展成为正月十五前后三天闹花灯了。 灯节在唐宋时最为热闹,到处张灯结彩,仕女嬉游,通宵达旦,城开不夜,唐人沈[人全]期有诗云: 火树很花合,星桥铁锁开。 这正是描写元宵的盛况。 龙灯与春祀的来历 灯节中的花灯种类繁多,诸如花卉、虫鸟、百兽,应有尽有,唯其中最特出而又巨大的,则数“龙灯”。 今俗新年有“闹龙灯”之戏。闹龙灯就是“掉龙灯”,因龙灯长巨且重,锣鼓声中昂首摆尾,蜿蜒游走,非数十多壮汉,举竿来回奔走,不足以操御。“掉”是摇摆,作动词解,也就是“舞龙”。 舞龙的“龙”,通常都安置在当地的龙王庙中,舞龙之日,以旌旗、锣鼓、号角为前导,将龙身从庙中请出来,接上龙头龙尾,举行点睛仪式。龙身用竹扎成圆龙状,节节相连,外面覆罩画有龙鳞的巨幅红布,每隔五六尺有一人掌竿,首尾相距约莫有十数来丈长。龙前由一人持竿领前,竿顶竖一巨球,作为引导。舞时,巨球前后左右四周摇摆,龙首作抢球状,引起龙身游走飞动。 舞龙是个大节日,舞到任何一处都会受到招待。舞龙的队伍有时一天可以吃五六次酒宴,这叫“龙换酒”。 等到舞龙完毕,就将首尾烧掉,龙身送回庙内,明年再用。 灯节虽始于汉初,盛于唐宋,但“舞龙”的习俗,相信是承继殷周“祭天”的遗风。 龙在历史文籍的记载中出现的时间极早,而且“舞龙”包含“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原有“祈年”的意思。 古人民智不开,大概由于龙在神话中是海洋的主宰,威力无穷,而海洋主水,龙也就很自然的做了农作物的司雨神。民以食为天,谷物是维持生命的根本,间接也就操纵了人类的生命。按这意义敷衍,龙的重要性竟是超逾了祖宗----帝舜、契和后稷。如此,龙被古人奉为“吉物”出现在庆典祭祀中,自然也不足为奇了。 《礼王制》称:“宗庙之祭,春曰钥,夏曰[衤帝],秋曰尝,冬曰烤” 可知春节的“开灯”,就是代表“春祭”。所以,“舞龙”最初应是一种祭祀,而非娱乐,成为助庆娱乐应是汉唐以后的事。这里有一则传说,也可以说明舞龙纯是纪念,含有祭祀成分---- 相传很久以前,苕溪岸边有个荷花村,村前有一个荷花池,池塘里长满了荷花。每到夏季,碧绿的荷叶铺满水面,无数朵出水荷花,袅袅婷婷,鲜艳无比。 荷花池边住着一对勤劳善良的青年夫妇,男的叫百叶,女的叫荷花,夫妻俩男耕女织,相敬相爱。这一年,荷花怀了孕,过了十个月,孩子却没有生下来。又过了一年,还是没有生下来,直到九百九十九天,才生下了一个男孩。百叶见孩子生得端正健壮,心里好生喜欢。再仔细一瞧,倒是错愕不已:这孩子的胸口脊背上长着细细的龙鳞,金光闪闪,耀人眼目。数一数,有九百九十九片。旁边的接生婆一见,大吃一惊,嚷道:“哎呀,了不得,你们家里生了个龙神!” 消息传遍村子,人人都来道贺。消息惊动了村里的老族长,他儿子在朝廷做官,他的身边留着个横行霸道的丑孙子。这祖孙俩一听到百叶家里生下龙种,立刻手持钢刀要来砍杀。乡亲得到消息,马上给百叶报讯,大家细细商量,想出了个办法:将孩子放在脚盆里,悄悄把他藏到门前的荷花池中。 老族长和他的孙子带人冲进门来,孩子已经不见。族长老头儿见找不到龙种,抓住百叶逼他交出来。孙子见荷花长得美丽,心生一计,举起钢刀杀死了百叶,把荷花抢到家里。老族长心想:龙种没有了爹娘,即使活着,也必定饿死。再说荷花会生龙种,将来龙种会生在自己家里,这天下就是我家的了。 荷花被抢到老族长家里,想念丈夫和孩子,十分悲痛。族长老头儿逼着她去淘米,荷花拖着淘箩走到池边,轻轻漾动池水,忽然一阵凉风吹来,荷塘深处,花叶纷纷倒向两边,让出一条水路来,只见自己的儿子就坐在脚盆里,向她漂来。荷花又惊又喜,连忙将儿子抱到怀里,喂饱了奶水,仍然放回脚盆里。一阵凉风,脚盆又漂回到荷花丛中去。荷花晓得儿子没有饿死,心里十分高兴。 自此,她一日三次到池中淘米,就给儿子喂上三次奶水。这样喂了九百九十九天,儿子渐渐长大,满身龙鳞闪亮金光。到了夜里,荷花池中光芒四射。村子里的老百姓知道龙种没有灭掉,暗暗高兴。老族长得知龙种竟在荷花池中,又生毒计。 一天傍晚,荷花到池边淘米,祖孙两个躲在杨树丛里察看动静,只见碧波荡漾,花叶浮动,一阵凉风吹来,荷塘深处徐徐漂来一只脚盆,盆中坐着个满身金色的孩子,欢乐地举着双手向淘米的荷花扑过去。荷花满心欢喜,正要伸手去抱,杨树丛中闪出个人,举起明晃晃的钢刀直向孩子砍去。刹那间,只见孩子从脚盆里倏地跳起来,化成一条金色小龙,向池中跃去。可是迟了,那一刀砍着了小龙的尾巴。荷花丛中停着的一只美丽的大蝴蝶,忽然飞过去,用身子衔接在小龙的尾部上,用一对美丽的翅膀就变成了小龙的尾巴。 小龙长吟一声,霎时间,狂风大作,乌云翻滚,满池荷花的花瓣也纷纷扬扬飞旋起来。霹雳闪电之中,小龙的身体渐渐变大,化成了数十丈长的巨龙,在荷花池上空翻腾飞跃。这时,一阵龙卷风卷了过来,小龙腾空而起,乘风直上,飞入云端。这阵龙卷风好不厉害,那个砍龙尾巴的人被卷到半空,抛得无影无踪。族长老头儿见孙子被风卷走,“噗通”一声,吓得跌进荷花池淹死。 荷花看见儿子化成一条蛟龙飞上天空,大声呼喊,但蛟龙已经飞得无影无踪。 自此以后,苕溪两岸每逢干旱,小龙就来散云播雨。 当地百姓为感谢它,就从这个池中采摘了七七四十九朵荷花,用了九百九十九叶花瓣,制作成一条花龙。因为不到一千叶,所以取名百叶龙。 每年春节,老百姓就要敲锣打鼓来舞龙。 灯谜的故事 提到花灯,就不能不说“灯谜”。关于灯谜,有这样一则笑话---- 有个姓胡的财主,家财万贯,横行乡里,皮笑肉不笑,人人叫他“笑面虎”。笑面虎只要看见比自己穿得好的人,便拼命巴结,对那些粗衣烂衫的穷人,就望也不望一眼。 那年春节将临,胡家门口一前一后来了两个人,前边那人叫李才,后边那个叫王少。李才衣着整齐华丽,王少穿得破破烂烂。家丁一见李才,忙回入禀报,笑面虎慌忙迎出门来,满脸堆笑,恭敬相让。李才说要“借银十两”,笑面虎忙取来银两,扬长而去。笑面虎还没回过身来,王少上前喊道:“老爷,我借点粮。” 笑面虎瞄他一眼,就骂道:“小子,你凭什么借粮?走罢!” 在回家的路上,王少越想越气,忽然心生一计。 元宵将临,各家各户都忙着做花灯,王少也乐哈哈地忙了一天。到了元宵灯节的晚上,家家户户街头房前都挂上了各式各样的花灯,王少也提着一盏花灯上街。花灯扎得又大又亮,显眼的是上面还题着一首诗。 王少来到笑面虎门前,把花灯提得高高的,引得好多人围看。笑面虎正在观灯,一见此景,也挤到花灯前,只见灯上题着四句诗。他认不全,念不通,就吩咐身后的帐房先生念给他听,帐房先生看了看,念道: 头尖身细白如银,论称没有半毫分, 眼睛长到屁股上,光认衣裳不认人。 笑面虎一听,只气得面红耳赤,怒眼圆睁,叫道:“好小子,胆敢骂老爷!” 就命家丁要抢花灯。王少忙举起灯,笑嘻嘻回道:“老爷,怎见得是骂你呢?” 笑面虎气呼呼说道:“你那灯上是怎写的?” 王少朗声念了一遍。 笑面虎恨恨说:“这还不是骂我?” 王少笑出声来:“老爷,你真多心!这四句诗是个谜,谜底就是‘针’你想想,是不是?” 笑面虎一怔,只气得干瞪眼,没话可说,转过身狼狈地走了。周围的人明知王少是指着和尚骂贼秃,又乐得哈哈大笑。 这事越传越远。 第二年灯节,不少人都将谜语写在花灯上,供观灯的人猜测取乐。 其实灯谜是花灯的一种副产品,斗智助兴,用来增加节日气氛。 灯谜是中国特有的文字游戏,渊源始自古代隐语,它将事物或句语的真象暂时隐藏,另以一种与这事物有关的特色或背景,组成优美韵诗或通俗文字,以悬疑质难他人。 六朝以后,一直到唐,文人嗜谜者多。花灯悬谜,问难于人,开始于南宋,《武林旧事》曾提及元宵佳节禁城不夜为赏灯之会,会众以谜诗出写在灯,映之于烛,挂列通衢,由人猜度,当时名为“灯谜”,属于一种风雅的益智娱乐。以后,一直延至明清两代。 到晚清,灯谜式微,文学价值渐渐消逝,而流为通俗鄙俚的谜语。 灯谜本是升平时代农业社会的产物,时代进步,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文人们再少有闲情逸致,灯谜的没落是极自然的事。

元宵节灯会作文要三百字!!!

元宵节观灯会作文

正月十五看花灯

作者:甘肃省武威市天祝县城关小学四年级五班 张江楠

正月十五的晚上,姑姑请我们去火锅店,丰盛的晚餐摆满了一桌,我们一家人共吃团圆饭。我对全家人在这难忘元宵夜,相聚在这里,共度良宵的幸福之情难以言表。

吃过饭后,我们从火锅店出来,看到街上人山人海,熙熙攘攘,好不热闹。在路边的空地上,有许多的小朋友在放烟火,五彩的火花不时从天空呼啸划过,或是从平地窜出,把元宵节的夜空装扮的更加灿烂绚丽。

走着走着,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县城的广场上,广场上正在举办着灯展。这儿的灯真多啊!!!!。你瞧,各家店铺门口都挂满了各式各样的灯。有纸的、纱的、玻璃的、塑料的......有的灯套着粉红色的外套,有的灯穿着金色的裤子,有的灯披着淡蓝色的披肩,有的还衬着变色的五彩衣.....可真是五颜六色,形态各异,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他们中有转动不停的跑马灯、有像福橘一样的长寿 灯.....花火,金光闪闪,仿佛群星闪烁。

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只小猪灯。小猪浑身上下金灿灿的,一副憨态可掬的样子。它肥头肥脑大耳朵、长嘴巴,一双黑黝黝的眼睛,十分引人注目。小猪背上还有一个大大的金元宝,一按金元宝,小猪两个大耳朵就一扇一扇的,还放着金光,微卷的尾巴左右摆动四只脚有节奏的摆来摆去像是在奔跑。小猪灯真是栩栩如生,真想把它抱回家。

我们窜流在摩肩接踵的人群中,看灯的人们行赏着、指点着、赞许着、欢笑着,脸上都流露出喜悦的表情,整个县城被花灯和不时燃放的烟火装扮的更加绚丽,县城里到处洋溢着祥和欢快的气氛。

我心目中的元宵灯会作文300字 元宵节灯会作文要三百字!!!

元宵节玩花灯作文300字,急急急。

元宵节是要放花灯,而花灯是要买的。于是,我和妈妈一起去买花灯。

那儿的花灯可真多呀!有小汽车、小蚂蚁……真是灯山灯海呀。我左看右看,终于选中了一个花灯。它是一架蓝白相间的飞机,真是帅呆了。听老板说,这是最后一个了。妈妈付了钱,我们就回家。

在路上,我一会儿打开花灯,一会儿关上,真是爱不释手。妈妈对我说:“别玩坏了,今晚还要去放花灯呢。”

我赶紧收起花灯,心想:晚上别人肯定会羡慕我的。

终于到晚上了,我和妈妈一起去楼下放花灯,看见小朋友拿着各种各样的花灯,向别人炫耀,或交换着玩。有小猪、老虎、蛇……反正都是一些动物。其中的蛇花灯最引人注目。金色的身子,与荷花融为一体,闪着五颜六色的花,真是太漂亮了。但是,这些绝对没我的花灯好。我的飞机花灯能上升下降,有一种快要飞起的感觉。哈哈!我的花灯酷吧!

元宵节真是太好了,既能吃元宵,又能放花灯,真是一举两得。

描写花灯的作文(300字)

元宵节看花灯

元宵节即将来临的时候,我拉着妈妈带我去人民广场花灯。

刚到马路上,只见马路上人山人海,整条马路都已变成了"人行道",一眼望去看不见人流的末尾。

喝!广场真热闹,人山人海。音响里放着欢快的歌,仿佛明儿好像是春节一般。

我们进了广场,里面花灯无数,让人眼花缭乱。譬如人保财险的花灯,是模仿世博会中国馆的模样、古雷港的花灯则是在水上搭建的,煞是好看••••••还有各个地区的花灯:东山岛的花灯把风动石和关帝庙结合在一起、还有台湾的101大楼“楼下”还有字“台湾欢迎您两岸一家亲”、还有华安土楼王“二宜楼”、土楼故里南靖••••••太多太多了让人目不暇接••••••

广场中心是一个大的花灯:中间有个恰是花瓶的东西,旁边有几条龙,左右有两个龙尾巴,上面有一只小老虎在转••••••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花灯也亮了起来:红的、黄的、绿的、蓝的••••••五光十色的,我仿佛在灯海里面漫流.

我们照了相,流连忘返于花灯前面,听到无数人赞美花灯和一次次按下快门发出的声音,看到无数人看了这个又跑去看那个••••••

月亮渐渐出来了,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但观灯的人还是络绎不绝,各种彩色的灯像天上的繁星一样,大放光彩。真是"一夜花灯醉,只缘春意浓。"

我心目中的元宵灯会作文300字、我心目中的元宵灯会作文300字,就介绍到这里啦!感谢大家的阅读!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