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贝淘

高三,不相信传说

[投稿者:濮惜寒 www.lebeitao.com]2019-12-07 16:02:31

上高三之前,我对高三所有美好的传说,都不信任。

我不信任半天踢足球,半天上课,晚自习还睡觉的学生,会考上北京大学;我不信任平时交白卷的学生,高考忽然灵光乍现,考了满分;我不信任左手吉他、右手美眉的人,能考过专心致志的学生;我不信任翻围墙去上网的,学功课最灵光;我不信任家长从不过问的学生,心理最健康;我不信任高考会提供作弊的空间;我不信任脑白金脑黄金……

上高三之后,学校开了嘲高三动员会”。在我看来,前面要加个“运”字——“运动员会”。我上清华后,认识一个同学,他在高三前,一直是个运动员。上高三之后,成绩排名在30多位。高三毕业时,高考成绩却全班第一。问其奥秘,他说:“我当运动员的时候,教练说,只有你流的血汗,不会欺骗你。”

高三的老师说过很多好话,但我只相信三句:排名比分数重要;补弱科;不喜欢做题的学生,不是爱学习的学生。

上高三后,学校组织了第一次摸底考试,我考出了一个超级好的分数,数学高达142分,文科总分超过620分。老师说,这是为了让我们“提高自信心”的一次考试。我不关心自信心,不关心分数,只关心排名。我在班上排名第四,在全校文科生中排名第21。这就是我高三的第一个起点名次。而高一的时候,因为文理不分,我竟被糟糕透了的理科拖累了总成绩,以致排名在全校1000名之外。分数只会让我迷惑,名次才能给我自信。

我的弱科,也是大部分文科生的弱科,那就是数学和地理。我积攒的一点体能和毅力,几乎都给了数学,我的方法是做题、做题、再做题;我积攒的优势,给了语文和外语,我的方法是只参加考试,不交这两科的作业;我积攒的智慧,给了历史和政治,我的方法是做笔记、画表格、理框架、找得分窍门。还有地理,我一直没有找到方法,只是在混乱的调整中跟紧别人的步伐。

我的数学老师说:“你是我见过的做题最多的学生。”有一个章节,我没有搞懂,于是去网上下载了有关这个章节所有的试题汇编。打印出来,一共是600页。每天晚自习近四个小时,我都在埋头做题中度过。做完了之后,我常常觉得头已经不在脖子上了。

做题的辛苦,在高考中终于得到了回报。我的数学,是所有科目中考分最高的。我的最弱科目,成了我最强势的一科。

从高二的暑假开始,我就在为自主招生做准备了。我的自述材料,足足准备了三个多月,前后装订出了一个册子。最终,我进入了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我的高考分数加上自主招生的优惠分,排名全省第21。我从没有放弃希望,也没有错过机会。

但我看到很多家长,常常是在最后一刻,才寄出孩子的资料。那些资料大多是慌慌张张凑出来的,他们连打印纸都临时借,获奖证书也不知塞到了哪里。对于面试,他们说:“哎呀,无所谓,只当是锻炼锻炼吧,说不定就过了呢。”

奇迹也许会从天而降吧。但是我不相信。不要抱着“锻炼锻炼”的想法,那只能暴露出你的漫不经心,缺乏诚意。

怎样过一个快乐的高三?我没有太多幻想。高三的学生,没有谁还能保持所谓的心理健康。如果你焦虑、烦躁,嫉妒别人比自己好,担忧未来,抱怨父母,痛哭发泄,暴食减压,患得患失,这都没有什么可怕,这就是竞技心理,每天都缠绕着高三学生的病态心理。

在高三的那个漫长冬天,我每天都陷入负面情绪:看不到未来,觉得苦海无边,孤独,变丑,任何一点点小挫折,都让人崩溃非常。我的唯一方法,是给自己写小纸条。这些纸条,现在翻出来看,甚是好笑,都是“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之类的大俗话。开春之后,我的情绪随着成绩的稳定也渐渐稳定了。因为该来的总会来的,我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

我的高三,是在理性中度过的。告别时也非常平静,我不会涕泗交流,不会撕书泄愤,不会跳楼自杀,不会彻夜狂欢。不会过于怀念高三,也不会全盘否定高三。

那是一段短暂的“运动员生涯”。用汗水去追逐光荣与梦想,也感受怅然与失落。如此而已。


我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是在北大荒度过的。初三下学期,我的成绩跃居全班第一,位居第二的是我们班的班长,叫冯征阳。说老实话,冯征阳要比我聪明,他的物理成绩始终比我好。

我的物理成绩一直不理想,个别有难度的题真是百思不得其解。于是我想到了冯征阳。我把不会的题写在纸条上,趁别人不注意时夹在他的书里,因为那时男生和女生是绝对不说话的。

冯征阳平日写字很草,为此老师经常批评他,但他为我解答难题时,字却写得十分工整,解题步骤也写得很详细。我经常看见他利用上课时间,冒着被老师批评的危险,埋着头专心致志地为我解答难题。

一天早晨,我走进教室,发现同学们没有坐在座位上,而是围着黑板好奇地看,并兴奋地说着什么。原来,黑板上贴着一张纸,纸上画着两只羊,旁边写着:公羊爱母羊,冯征阳爱张钰扬(我叫张钰扬)。我气愤极了,冲上去把那张纸撕得粉碎。

“真是的,敢做怎么不敢当呢1一位女同学说。

“看她那清高的样子,平日对咱哥们儿瞟都不瞟一眼,原来思想这么肮脏1一位男同学说。

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那时,“早恋”一词的杀伤力,和现在的“吸毒”差不多。

很快,这件事被初三其他班级的同学知道了。每日我上学、放学、课间路过其他班的时候,教室门口聚集的男同学就会大声喊:“母羊出来了,公羊哪去了?”

我寝食不安,度日如年,除了上学、放学,再也不到走廊上去。我是学习委员,每日必送的作业,都由好朋友替我代劳。

一天,始终保持沉默的冯征阳被激怒了,他从教室后边拎起一把水迹未干的拖把,冲着那帮男生劈头盖脸地打过去,其中一人的头上被打出了大包。那小子纠集了他班上的一伙男生,在放学的时候打冯征阳。冯征阳在班里也很有号召力,便组织我们班的一群男生和他们对打。

一时间,狼烟四起,班无宁日。终于,一日放学后,班主任把我和冯征阳叫到办公室,没容我们说什么,便指着我俩大声说:“你们两个一个是班长,一个是学习委员,怎么就不让我省心呢?早恋不说,还打群架1

“听说,你俩还在一起照了相。把照片交出来,我先代你们保管。”班主任继续说。

我和冯征阳目瞪口呆。

对于我们的解释,班主任根本不相信。冯征阳火了,对班主任说:“真是岂有此理!你听谁说的?我找他算账去1

因为冯征阳“认罪”态度不好,班主任把冯征阳和我“早恋”的事通知了冯征阳的家长。从那天起,一直到中考结束,我再没看见过冯征阳。我也做出了一生中最错误的选择:报考“小中专”!因为可以到外地上。那一年我的中考成绩是全班第一,比第二名高出100多分。

很快,我拿到了录取通知书。到师范学校报到的那一天,在我乘坐的那辆中巴车上,我见到了冯征阳,他竟是那辆中巴的司机!冯征阳告诉我,他没有参加中考,班主任找我们谈完话之后,他突然对学习不感兴趣了,学了开车。现在他跟父亲一起经营这辆中巴,虽然累了点,但每天都有可观的收入。

冯征阳和我说话的时候,脸上的表情是羞涩的。他告诉父亲,不要收我的钱。下车的时候,冯征阳冲我挥手。望着他疲倦的样子,在转头的那一瞬间,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那一年他才17岁。

“小中专”毕业后,20岁的我离开北大荒,到山东做了一名教师。整整20年过去了,这期间,我会经常想到冯征阳,惋惜他被生硬地改写了的人生。人是脆弱的,尤其是一个少不更事的孩子。同学的一场恶作剧,老师的一次误解,甚至于一个并无恶意的玩笑,都可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小雅变成传说中的“海豚”一族。她什么都囤,赶上超市打折或限时抢购,她挤在一群大妈中冲锋陷阵,全然忘了尊老爱幼的美德,把一捆捆手纸、一箱箱泡面、米面蛋奶往家里搬。

囤的终极目标是“时。谁让她工资微薄,外加一个异地读研时不时需要资助的男友呢?

在拜金嗜财的世俗女子衬托下,小雅就像一块纯净无瑕的水晶,让人心疼。

闺密问她:“你们两地分居,感情靠什么维系?”

“回忆啊!”小雅不假思索地回答。

大学四年,他们经历了彼此生命中最甜蜜的初恋。毕业后,小雅回小城找了份普通工作,而男友依旧留在上海读研。为了省下机票钱,两人一年难得见一次;为了节省话费,两人从最初的煲电话粥,到发电邮诉衷情。小雅自嘲,她的爱情低碳又环保。情思浓稠的时候,往昔的回忆就像一块被时光层层包裹的糖,夜深人静时偷偷打开舔上一口,也觉甜蜜异常。

闺密嗤之以鼻地笑笑:“感情也能囤吗?一吨回忆堆积在那里,迟早会发霉的。感情如理财一样,节流是下策,开源是根本。”

直到有一天,她发现男友好久没来电话,她发去的QQ消息和电邮也一概无回复。那天,她正嚼着一根火腿,忽觉一阵酸涩腥臭,翻开包装,才发现,已经过期。

这一次她出血买了一张未打折的机票,两个小时后就站在了男友的面前,也站在了如树袋熊一样挎在他胳膊弯的新女友面前。小雅半天没回过神。

她听完他愧疚和虚伪交加的解释,不外乎与小雅异地而恋感情变淡与小师妹日久生情之类的,她甩给他一个巴掌,很不优雅地转身回来了。

那天的天气被她的泪水影响得一团糟糕,从机场出来,下了一路雨,到了家门口,一辆疾驰而过的车溅起水花,脏污了她那件廉价的毛衫,上了楼,打开包包,却半天没找到钥匙,她沮丧地跌坐在门口,仪态尽失地掩面痛哭。

这时,眼前出现一个面目干净的年轻男子,是那个时常帮她搬泡面箱的邻居。

治疗失恋的最好方法是开始新的恋爱。小雅的第二场爱情,来得及时又迅猛。

她再一次体会到恋爱可以如此活色生香。他们一起做饭,讨论菜色成淡;他们下班后一起看电影、八卦明星花边新闻,她发现即使只是牵手在路边散步,观望市井喧闹、街头繁华,也是一件乐事。

情场得意的女人忽然变成职场披荆斩棘的战士,小雅在新男友的鼓励下,干劲十足,业绩一路飙升,她惊觉自己原来是个潜力无穷的“杜拉拉”。她从一个“海豚女”变成购物狂,却并不觉得可耻。

她想起闺密的话。

真的,什么东西囤得久了,都会发霉变质,何况感情。

所有的好东西,都要及时享受,才够快意,包括感情。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